內(nèi)外兼治祛除黃褐斑 去除黃褐斑食療方法
很多女人過了30歲,就發(fā)現(xiàn)兩頰漸漸飛上了“蝴蝶”,淡褐色或深褐色的黑色斑點密布臉頰,看起來就像蝴蝶的兩只翅膀一樣,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黃褐斑,又叫蝴蝶斑。黃褐斑是女性常見的色素代謝異常而沉著性皮膚病,多分布在額、眉、鼻頰及唇上等部位。色斑呈淡褐色或深褐色,有對稱性,大小不等,形狀不規(guī)則,多數(shù)界限清楚,如蝴蝶狀,也有模糊不清者,多年不退,日曬后往往加重,稱為面部黃褐斑,俗稱蝴蝶斑;發(fā)生于妊娠期,稱妊娠斑。下面和360常識網(wǎng)一起來看看。
要想從根本上祛除黃褐斑,必須從調(diào)整內(nèi)分泌入手。導致內(nèi)分泌失調(diào)的原因有很多種,比如情緒,情懷不暢,肝氣不能正常疏泄,氣滯血瘀等,加上月經(jīng)的施泄,造成氣血流失,也會導致內(nèi)分泌失調(diào),失眠、飲食不規(guī)律、勞累等生活中的很多因素也會引起內(nèi)分泌失調(diào)。
(1)內(nèi)治法:
臨床上常見分型是陰虛火旺、肝郁血瘀、腎虛血瘀,也可見到痰濕內(nèi)阻和腎陽虛衰等證。
(2)外治法
①柿子葉30g、凡士林30g,將柿子葉曬干研細末和凡士林調(diào)勻,每晚睡前涂于患處,早晨洗去。
②白及6g、白附子6g、白芷6g、白蘞4.5g、白丁香4.5g、白僵蠶10g、白茯苓15g、白芍15g。上藥研極細末,每次用少許攪入雞蛋清或白蜜內(nèi)調(diào)膏狀做面膜,如果已形成死斑,加入川芎、三七等活血化瘀藥,晚上睡前先以溫水洗面,再將此藥膏涂于面部,晨起洗凈。
③桑葉水煎液浴面對美容、祛除黃褐斑,使面部皮膚美白增色、光潔如玉。具體方法:霜桑葉100g,加水煎煮15分鐘后去渣取汁,再加熱濃縮,放入冰箱內(nèi)備用。每天清晨洗臉時,于洗臉水中加入30毫升霜桑葉煎液。堅持使用,療效大顯。也可取霜桑葉10g—15g用沸水浸泡以代茶飲,30天為1個療程。面部色斑會部分消失或變淡,色斑輕微者,服1個月可基本痊愈。
(3)吃花粉,能消斑。
由于花粉中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護膚的成分如SOD、花粉磷脂、維生素E、維生素C等,對皮膚的黑色素有漂白作用,VE有抗氧化作用,可延緩皮膚氧化作用,減少雀斑的形成,花粉磷脂能調(diào)節(jié)細胞膜,提高皮膚細胞的滲透性、增強皮膚新陳代謝作用,恢復皮膚的彈性,因而花粉對真皮細胞能起到很好的營養(yǎng)作用。對去皺防皺,尤其對黃褐斑、雀斑具有獨特的療效。在日本稱內(nèi)服花粉為“吃在口內(nèi)的美容品”。
黃褐斑食療方法
(1)、干柿去斑方:干柿子,天天食之,久食有效。功效潤心肺,去黑斑。適用于面部黑斑、雀斑。(《普濟方》)
(2)、桃仁牛奶芝麻糊:核桃仁30克,牛乳300克,豆?jié){200克,黑芝麻 20克。先將核桃仁、黑芝麻放小磨中磨碎,與牛乳、豆?jié){調(diào)勻,放入鍋中煮沸,再加白糖適量,每日早晚各吃1小碗。功效潤膚悅顏。適用于皮膚黃褐斑及皺紋皮膚。
(3)、豬腎薏苡仁粥:豬腎1對,去筋膜、臊腺,切碎,洗凈,與去皮切碎的山藥100克,粳米200克,薏苡仁50克加水適量,用小火煮成粥,加調(diào)料調(diào)味分頓吃。具有補腎益膚功效。適用于色斑、黑斑皮膚。
(4)、牛奶核桃飲:牛奶、豆?jié){、黑芝麻各200克,核桃300克。將核桃、芝麻放入小石磨中;牛奶和豆?jié){混勻,慢慢倒入小石磨中邊倒邊磨,磨好后倒入鍋內(nèi)煮沸,后加入少量白糖調(diào)味,也可在煮沸時,打入生雞蛋,邊攪邊煮。每日1次,每次1小碗。可經(jīng)常食用。
(5)、山楂橘皮飲:山楂、橘皮各適量,加水共煮,待涼,用紗布濾渣取汁加蜂蜜調(diào)用。
(6)、美膚汁:雪梨100克,甘蔗200克,葡萄300克,蜂蜜100克。將雪梨、甘蔗、葡萄洗凈攪汁去渣,與蜂蜜混合裝瓶備用。早晚各吃10毫升,用開水兌。
(7)、消斑飲:黃豆、綠豆、赤豆各100克,白糖適量。將上述豆洗凈浸泡至脹后混合搗汁,加入適量清水煮沸,用白糖調(diào)味飲服,1日3次。
(8)、羊奶雞蛋羹:羊奶250毫升,雞蛋2個,冰糖50克。用清水適量將冰糖煮溶,倒入羊奶煮沸,打入雞蛋,攪拌均勻煮沸,即可食用。
(9)、三仁美容粥:桃仁、甜杏仁、白果仁各10克,雞蛋1個,冰糖10克,粳米50克。將桃仁等3味研成細末;粳米淘洗干凈,放沙鍋內(nèi),加桃仁等 3味中藥細末和適量水,旺火煮沸,打入雞蛋,改用文火煨粥。粥成時加入白糖調(diào)勻。每日1劑,早餐食用。20劑為1個療程,間隔5日后可接著用下1個療程。
中醫(yī)療法
(1)肝腎陰虛型:
治法:滋陰補腎,中和氣血。
方藥:六味地黃丸加減。
山茱萸10g、懷山藥10g、熟地15g、澤瀉10g、云苓15g、丹皮15g、當歸10g、白芍10g、丹參10g、陳皮10g、益母草10g、首烏藤30g。
(2)肝郁氣滯型:
治法:舒肝理氣,中和氣血。
方選:柴胡10g、枳殼10g、香附10g、郁金10g、赤白芍各10g、當歸10g、茯苓10g、白術(shù)10g、丹參15g、益母草10g、女貞子15g、旱蓮草15g。
單方成藥肝腎陰虛者可服用六味地黃丸,滋補肝腎丸;氣血不調(diào)和者可服用逍遙丸、舒肝丸、白鳳丸。血瘀用桃紅四物湯及通竅活血湯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