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治腎水腫是怎么回事
會引起水腫主要是由于我們身體內(nèi)部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比如長時間的不休息引起的疲勞,或者沒有規(guī)律的吃飯等都是引起水腫的原因,當然引起水腫的原因不只是這些還包括方方面面,這個要靠人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中醫(yī)治腎水腫是最常見的方法治療方式,中醫(yī)治療方法包含的方面有很多。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關于中醫(yī)治腎水腫的具體方法以及引起水腫的原因有哪些。
1、溫腎利水:
適用于腎陽衰微者。主要表現(xiàn)為全身高度水腫,腰以下為甚,腰膝酸軟,肢冷畏寒,神疲倦怠,面色諷白,尿少,舌淡胖有齒痕,脈沉細無力。常用方劑有真武湯、金匱腎氣丸等。藥物有茯苓、白術、白芍、附子、生姜、熟地、丹皮、澤瀉、山藥、山萸肉、肉桂等。
2、宣肺利水:
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風邪外襲所致發(fā)熱,惡寒,惡風,頭痛,肢體關節(jié)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脈浮。浮腫先見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醫(yī)稱此種水腫為風水,多見于急性腎炎或慢性腎炎急性發(fā)作。常用方劑有越婢加術湯和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常用藥物有麻黃、生石膏、生姜、白術、防風、桑白皮、雙花、連翹、薄荷、前胡、赤小豆、車前子、澤瀉、白茅根、益母草等。
3、健脾化濕、利水消腫:
臨床表現(xiàn)為全身凹陷性水腫,腰以下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納呆,胸悶,苔膩、脈濡。常用方劑為五苓散合五皮飲加減,常用藥物有茯苓、豬苓、澤瀉、白術、桂枝、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陳皮、茯苓皮等。上半身腫甚而喘者加麻黃、杏仁、葶藶子;下半身腫甚加防己、川椒、厚樸等;如濕熱壅盛,煩熱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苔黃膩,加大黃、木通、小薊等。
4、溫中健脾、行氣利水:
本法適用于脾陽虛弱者。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下肢浮腫較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復,胸悶腹脹,納少便溏,面色萎黃,神疲肢冷,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脈滑沉緩。常用方劑為實脾飲加減,藥物有:茯苓、白術、附子、干姜、厚樸、木香、大腹皮、木瓜、草果、甘草,可加豬苓、澤瀉、黨參、黃芪等。
水腫我們每個人幾乎都有經(jīng)歷過,腎水腫是屬于水腫的一種方式,只是它比水腫要復雜一些,并且治療起來的話也難治一些,這就要看每個人怎么去面對自己的腎水腫,當然最好的方式還是選擇用中醫(yī)治腎水腫,只有這樣,人們才有希望恢復自己的身體健康,不再浪費時間時間在治病上,也有更多的時間來做其他更有意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