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 > 體質養(yǎng)生 > 正文

帕金森綜合癥臨床表現有哪些?

2017-06-14 23:37:47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我們經常聽到帕金森這種醫(yī)學名詞,對于這種癥狀的表現有又哪些,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整理歸納了一些有關帕金森癥狀的一些表

我們經常聽到帕金森這種醫(yī)學名詞,對于這種癥狀的表現有又哪些,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整理歸納了一些有關帕金森癥狀的一些表現,希望大家對此病癥有所了解,來看吧!

1.帕金森病特征性的表現是靜止性震顫、肌肉僵直、步態(tài)和姿勢障礙以及運動遲緩。運動遲緩包括起動緩慢,凍結、小步、慌張步態(tài),自發(fā)動作減少,寫字過小、坐位起立困難、發(fā)音困難、構音障礙和吞咽困難等。一般姿勢不穩(wěn)是晚發(fā)的癥狀。在病程的中晚期,帕金森病的非運動癥狀如抑郁、便秘、睡眠障礙、認知損害等可能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2.帕金森疊加綜合征臨床表現除了具備帕金森病的臨床特點外,尚有突出的錐體束征、小腦萎縮、認知損害等,受累部位范圍較廣,癥狀較重,對抗帕金森病藥物反應不佳,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多系統萎縮(MSA) 目前分為兩種類型,分別為MSA-P和MSA-C型,其中MSA-P型表現為運動遲緩等帕金森綜合征癥狀,MSA-c有突出的小腦損害,但無論何種類型,MSA首發(fā)癥狀多為自主神經癥狀,如便秘、體位性低血壓,尿潴留(或膀胱殘余尿增加),男性有勃起障礙等,可在出現帕金森綜合征之前數年即存在。

(2)進行性核上性麻痹(PSP) 以假球麻痹、垂直性核上性眼肌麻痹、錐體外系肌僵直、步態(tài)障礙和輕度癡呆為主要臨床特征。比原發(fā)性帕金森病的患者較早出現步態(tài)不穩(wěn)、跌跤現象。

(3)皮質基底節(jié)變性(CBD) 主要臨床表現為運動減少、肌陣攣、姿勢障礙、肢體肌張力增高(上肢多不對稱)、皮層復合覺缺失、失用,異己肢感現象等。晚期可出現癡呆、步態(tài)不穩(wěn)和平衡障礙。

(4)路易體癡呆(LBD) 主要癥狀為波動性認知障礙,帕金森病樣表現和幻覺。進行性加重的皮質性癡呆是其特征性癥狀,可伴發(fā)失語、失認、失用和空間定向障礙。部分以肌僵直、運動減少、姿勢障礙、步態(tài)異常和震顫等帕金森病樣表現為首發(fā)癥狀。

3.繼發(fā)性帕金森綜合征是由各種已知原因,包括血管病、藥物、感染、中毒、外傷等所致的帕金森病樣表現。

(1)藥物源性帕金森綜合征 是繼發(fā)性帕金森綜合征最常見的原因,多由服用多巴胺能耗竭劑或具多巴胺受體拮抗作用的抗精神病藥或鈣離子拮抗劑引起。多見于老年人,女性居多,多出現于用藥后3個月內。多數患者癥狀可逆,停用相關藥物數周或數月后癥狀可消失。表現為服用相關藥物后出現靜止性震顫、肌僵直、動作遲緩、運動減少、姿勢不穩(wěn)等錐體外系癥狀。起病較快、進展迅速是其特點。震顫較輕微或不出現,但出汗等自主神經癥狀較明顯,還可出現靜坐不能,口、面、頸及肢體的不自主運動。

(2)血管病性帕金森綜合征 主要表現為碎步,步態(tài)不穩(wěn),對稱性鉛管樣肌僵直,缺乏靜止性震顫,半數以上患者有假性球麻痹及錐體束征;以下肢受累為主,對左旋多巴治療無效。

4.遺傳變性病性帕金森綜合征可見于兒童或青少年,主要表現為震顫、肌張力障礙,共濟失調,錐體束征和智力低下,運動障礙具有某些帕金森病的特點。常見:

(1)肝豆狀核變性 多有肝功損害及肝硬化,發(fā)現角膜K-F環(huán)和血清銅,銅藍蛋白低即可確診。

(2)Fahr病 以錐體外系癥狀,癲癇,智力減退為主要癥狀,臨床上需排除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等繼發(fā)因素引起的基底節(jié)鈣化。

(3)Hallervorden-Spatz病 由泛酰酸激酶基因突變引起,患者多有錐體系、錐體外系、大腦皮質等多部位受累的表現,MRI檢查顯示特征性的“虎眼征”。

通過小編的分享,大家對于帕金森癥狀的表現是不是有了一定的認識,那么在平時的生活中,如果發(fā)現自己或者家人朋友有了這方面的癥狀就要及時的就醫(yī)診治為好!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