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何恢復人殉?康熙又為何禁止之
所謂人殉,簡單地說就是以活人作為死者殉葬品的葬俗(葬制),以卑者殉尊者為常見。
在中國古代帝王死后,人殉比較普遍,但在漢朝以后,此惡俗慢慢消失了,至唐朝則已非常罕見,接近廢除。但到明代卻死灰復燃,這古老的葬俗由此再添一層神秘。
明太祖朱元璋一生有兩大備受史學界非議的地方,一是酷刑濫殺,二是恢復人殉。特別是后者,最為人不褒。
布衣皇帝朱元璋為什么要這樣?古代的殉葬又有何神秘?
明太祖恢復活人殉葬惡俗
《明史·太祖本紀》記載,1398年閏五月初十,“(朱元璋)崩于西宮,年七十有一”。朱元璋死后,長孫朱允炆繼大位,史稱建文帝。朱允炆七天后即將喪事處理完畢。其間,有一件事情非常讓人痛心,就是有眾多年輕美貌的嬪妃宮女從死。
朱允炆遵遺詔,依古制,凡沒有生育過的后宮嬪妃,皆令殉葬,另有若干宮女從死。具體殉葬是多少人,史上并無確切的記載。據(jù)明末人毛奇齡所著《彤史拾遺記》記載,“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宮人十數(shù)人”。
毛奇齡的依據(jù)是,朱元璋下葬孝陵后,朱允炆對這些生殉宮女的家屬進行了表彰和封賞?!昂槲淙荒昶咴拢ㄎ牡垡詮堷P、李衡、趙福、張弼、汪賓、孫瑞、王斌、楊忠、林良、李成、張敏、劉政等,由錦衣衛(wèi)所試百戶散騎帶刀舍人,進為本所千、百戶,其官皆世襲。以諸人皆西宮殉葬宮人父兄,世所稱朝天女戶者也?!?/p>
另一可以證明朱元璋令宮內(nèi)女人殉葬的有力證據(jù)是,朱棣將朱允炆趕下寶座,自己當了皇帝后,對侄兒皇帝在位時所為作了處理,連其年號也取消了,以朱元璋的“洪武”來替。
在討論革除朱允炆在位時所授官員的職位時,有人建議一革干凈,對“朝天女戶”也不保留。朱棣不同意,將這些人家都作了妥善安排,“帶薪上崗”,去看護孝陵衛(wèi),直到明亡方散。朱棣當時是這樣講的,“他們這幾家,都是好職事。不動。通調(diào)孝陵衛(wèi)帶俸。”
這么多女人殉葬后,是葬于孝陵內(nèi),還是另擇墓穴,目前考古仍未完全證實。但學術(shù)界認為,真正能陪同朱元璋一塊長眠的不會太多,可能只有皇后馬氏、成穆貴妃孫氏、寧妃郭氏等幾個女人,其他應該是在孝陵附近擇地祔葬。
明孝陵“申遺”前后曾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考古探測,發(fā)現(xiàn)這些妃子、宮女墓大體有三處,一是孝陵西側(cè)的植物園內(nèi),二是明孝陵宮墻外西南角,三是孝陵右側(cè)的區(qū)域--朱元璋讓這些后宮女人死后還要圍他一人來轉(zhuǎn),在陰間服侍他。
朱棣吊死宮人三十余人
因為有朱元璋的示范帶頭作用,在帝王葬制中幾乎消失的生殉制,在14世紀之后的中國,又死灰復燃,并流行了起來。
接下來的朱棣死后,也是用活人殉葬,據(jù)說有30余位后宮佳人被勒死。對于活人殉葬的具體過程,雖然殉葬惡俗在中國有幾千年歷史,但所記多不詳,有詳細描述的僅見朱棣后宮殉死的過程。
朱棣死后,關(guān)于嬪妃宮女殉葬的事就提上了議事日程,嗣皇帝、朱棣的大兒子明仁宗朱高熾圈定了殉葬者大名單?!暗郾溃瑢m人殉葬者三十余人。當死之日,皆餉之于庭,餉輟,俱引升堂,哭聲震殿閣。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掛繩圍于其上,以頭納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頸而死。”
這段文字并不見于中國古代文獻,出自《朝鮮李朝世宗實錄》,蓋因所殉嬪妃中有兩位朝鮮選獻的美女韓氏和崔氏。
“韓氏臨死,顧謂金黑曰:‘娘,吾去!娘,吾去!’語未竟,旁有宦者去床,乃與崔氏俱死?!毖吃醿x式由朱高熾親自到場主持的,與她們一個個話別,“褚死者之初升堂也,仁宗親入辭決?!表n氏在臨殉前,就是不住地哭泣,她向朱高熾提了一個要求,希望年老的母親能得到照顧,“謂仁宗曰:‘吾母年老,愿規(guī)本國?!首谠S之?!?/p>
進宮20天宮女也被處死
而在有明一朝所有殉葬宮妃中,當數(shù)才女郭愛的從死最令人傷心同情。郭愛進入明宣宗朱瞻基的后宮時間很短,僅僅20天后,只有38歲的朱瞻基就死了。
知道自己要殉葬,郭愛仿楚辭寫下了“絕命書”:“修短有數(shù)兮,不足較也。生而如夢兮,死則覺也。先吾親而歸兮,慚予之失孝也。心悽悽而不能已兮,是則可悼也?!?/p>
郭愛是從朱瞻基的祖籍地安徽鳳陽選進后宮的,本來是榮宗耀祖,無上光榮的事情,結(jié)果還不知是否讓朱瞻基“幸”過她呢,就要殉葬?!妒访鳌ず箦袀鳌飞嫌泄鶒鄣挠涊d,對她評價甚高,稱“賢而有文”。
郭愛的“絕命書”當時影響很大,繼大位的明英宗朱祁鎮(zhèn)是朱瞻基的大兒子,他看到那么多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死去,于心不忍,臨死時留有遺詔,囑廢掉此惡俗,“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后世勿復為”。
朱祁鎮(zhèn)當皇帝時曾被瓦剌俘獲,此成為中國古代帝王史中的一大恥辱,但因為罷殉葬一事,使他有了一個良好的歷史形象,歷史對他這一舉動評價甚高,《明史·英宗后紀》給他的蓋棺定論是:“罷宮妃殉葬,則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p>
明朝史學家當時即盛贊此舉,時人王世貞在《奔州山人別集》中稱:“此誠千古帝王之盛節(jié)。”
出于同情,朱祁鎮(zhèn)還對為朱瞻基殉葬的宮人進行了表彰,理由是,“茲委身而蹈義,隨龍馭以上賓,宜薦徽稱,用彰節(jié)行”。
值得注意的是,除由已死老皇帝遺詔中指明要求殉葬的對象外,其他殉葬者一般都由嗣位皇帝圈定。朱祁鎮(zhèn)是朱瞻基的大兒子,是繼任者,郭愛當時早早地被結(jié)束了生命,“兇手”應該是朱祁鎮(zhèn)。朱祁鎮(zhèn)大概也是迫不得已之舉吧。
清太祖強令少妻殉葬
朱祁鎮(zhèn)廢除了帝王死后活人生殉制,但這一制度實際上到清朝也沒有真正絕跡。
清朝著名的殉葬事件發(fā)生在清太祖努爾哈赤身上。努爾哈赤有一個比他小31歲的寵妃烏喇那拉·阿巴亥,她生于萬歷十八年(公元1590年),父親滿泰是海西烏喇部的首領。阿巴亥嫁給努爾哈赤時才12歲,而努爾哈赤是43歲。
老夫少妻,年輕漂亮,又富機智的阿巴亥,很快受到了努爾哈赤的青睞和寵愛,兩年后就被立為大妃(相當于皇后)。阿巴亥先后為努爾哈赤生了三個兒子,即皇十二子阿濟格、皇十四子多爾袞、皇十五子多鐸。
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68歲的努爾哈赤病死,考慮到多爾袞、多鐸與年輕的母后對汗位可能存在的威脅,他令阿巴亥殉葬,“俟吾終,必令殉之”。以皇太極為首的諸王,為了打壓多爾袞一派,就此將阿巴亥弄死。
阿巴亥為了保全幾個兒子,盛裝自盡,年僅37歲。實際上,除了阿巴亥以外,努爾哈赤生前的四位宮女也一塊殉葬了。
據(jù)傳,在清圣祖玄燁之前的清世祖福臨、清太宗皇太極,與努爾哈赤一樣,死后都有活人殉葬。一直到康熙年間,時御史朱斐上書:
屠殘民命,干造化之和。僭竊典禮,傷王制之巨。今日泥信幽明,慘忍傷生,未有如此之甚者。夫以主命責問奴仆,或畏威而不敢不從,或懷德而不忍不從,二者俱不可為訓。且好生惡死,人之常情,捐軀輕生,非盛世所宜有。
玄燁于是于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下旨,禁止奴仆隨主殉葬。
從此,帝王死后的殉葬制才算真正退出中國歷史的舞臺。
秦始皇死后創(chuàng)殉葬人數(shù)之最
人殉制在17世紀的中國消失了,但一個歷史疑問卻始終存在:朱元璋為什么在14世紀末恢復之?從中國喪葬史和當年的時代背景看,或許能找到一些答案。
實際上,中國古代帝王讓生者從死,歷史很長。讓身邊人殉葬,與可以隨心所欲和他所看中的女人性交一樣,也算是帝王們的特權(quán)之一,只不過是繼任者替他完成的。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死后,殉葬者數(shù)量驚人,大概創(chuàng)造了歷史之最。朱元璋的殉幾十個人,與之相比,簡直微不足道。嬴政人殉確切數(shù)字有多少,至今是謎,但可以推算出一個大概,稱其有數(shù)千人并非不可信。
嬴政是位好色之君,史上有記載,他在統(tǒng)一六國的過程中,也將六國后宮的女人們給“統(tǒng)一”了,全部充實到自己的后宮里面,即所謂“始皇每破諸侯,寫放其宮室,作之咸陽北坂上,南臨渭”。其后宮女人數(shù)量之多由此可以想象出來。而這些女人,全都殉葬了。
《史記·秦始皇本紀》(卷六)記載:
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二世曰:‘先帝后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粤顝乃溃勒呱?。葬既已下,或言工匠為機,臧皆知之,臧重□泄。大事畢,已臧,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臧者,無復出者。
從這段文字看,不只后宮女人從死,參與陵寢建設的工人也無一幸免,都成了“殉葬品”。
秦王墓冢出土殉人骸骨184具
但人殉并非是在封建社會才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更不是“始皇帝”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
秦國的人殉史,在中國古代是很出名的,《史記·秦本紀》(卷五)有這樣的文字:“二十年,武公卒,葬雍平陽。初以人從死,從死者六十六人?!睆倪@段文字中可知道,秦武公死后,有66人殉葬。
但秦武公的殉葬人數(shù)還不是最多的,目前已知最多的是秦穆公。據(jù)近年公開的考古資料,從20世紀30年代,中國考古專家即著手對位于陜西鳳翔縣一帶的秦公陵區(qū)進行考古,至20世紀80年代,歷半個世紀才結(jié)束。
這項考古有多項重大的發(fā)現(xiàn),其中“秦公一號”大墓的發(fā)現(xiàn)震驚史學界,此大墓為秦穆公的墓冢。發(fā)掘過程中共出土殉人尸骨多達184具,與《史記》等書上所記的秦穆公殉人177基本接近,殉葬者之多令人驚訝。為什么會多出來,估計是當時現(xiàn)場臨時殺掉的。
人殉制出現(xiàn)在原始社會
主流觀點認為,人殉制出現(xiàn)在原始社會。
殉制在中國出現(xiàn),并非以奴隸和戰(zhàn)爭俘虜為對象,而是以妻妾為開端的。這種說法很有意思,從考古發(fā)現(xiàn)來看,情況也確實如此。如在一度被認為是成吉思汗陵所在地的內(nèi)蒙古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在這個旗的納林塔鎮(zhèn)朱開溝村曾發(fā)現(xiàn)了一個面積巨大的古人類文化遺址。
1974年至1984年十年間,內(nèi)蒙古文物考古隊在這個村進行全面考古發(fā)掘。其中發(fā)掘出的一座成年男女合葬墓引起考古專家的注意,墓內(nèi)女人是屈肢側(cè)身,臉朝男人。專家認為,這個女人是殉葬者,可能就是這個男人的生前配偶。
考古還發(fā)現(xiàn),在年代大約公元前4040-前2240年大汶口文化時期,早期的墓葬有多人合葬,多人二次合葬,多為同性合葬,早期偏晚則已出現(xiàn)男女合葬墓。中期以后的墓地也發(fā)現(xiàn)男女合葬。經(jīng)性別鑒定,這些男女合葬墓均為男左女右,一次入葬,其中一座中的男子還與一幼女合葬。考古界學者認為,這應該是一種非正常死亡,正常情況下是不可能同時死亡的,猜測是家長奴隸制下殺妾殉葬的遺跡。
后來的帝王殉葬者,絕大多數(shù)是被幸過的后宮女人,應該是古代早期這種妻妾殉葬習俗的遺留和繼續(xù)。
男女合葬墓
人殉興盛于殷商衰于西漢
中國古代人殉現(xiàn)象在殷商時代最為突出,證據(jù)之一是目前的考古發(fā)現(xiàn)。這一時期發(fā)掘出的王冢貴族墓(殷墟墓葬),幾乎座座都有數(shù)量不等的殉人。人殉數(shù)量少的幾十,多的上千。概因當時用奴隸殉葬已成為一種葬制。上面提到的秦公大墓,也處于奴隸社會這樣的時期。在進入周后,人殉現(xiàn)象才開始減弱。
秦朝滅亡后,到了漢朝,殉葬之風衰敗了。分析認為,秦王的殘暴遭天下人共怨,加上當時長期戰(zhàn)爭造成的人口劇減,從民間走出來的布衣皇帝劉邦意識到了人心和人力的重要,所以不再實行人殉,同時鼓勵婦女多生育。但這一說法專家并不都是贊成的,劉邦死后是否有人殉也待考證。
劉邦之后禁止人殉,但不等于當時沒有殉葬現(xiàn)象,實際上也沒有絕跡。
漢武帝劉徹在位時,從有人上書提出廢除人殉制,可以看出當時人殉現(xiàn)象的廣泛存在。時儒生董仲舒上書,稱“鹽鐵皆歸于民;去奴婢,除專殺之威。薄賦斂,省徭役,以寬民力。然后可善治也”。
“去奴婢,除專殺之威”,就是建議朝廷打擊當時的人殉現(xiàn)象,這一建議得到了劉徹的重視,并影響到隨后諸位皇帝的執(zhí)政行為。史載,在漢宣帝劉詢在位時,趙繆王劉元要求16個婢女從死,這一丑聞曝光后,劉元一族被取消了封國稱號。
與當初抓住戰(zhàn)俘就殺掉,到后來將之當作奴隸使用,是人類的一大進步一樣,漢朝反對人殉,也是一件值得大寫特書的事情。但是,漢朝反對人殉,只是劉姓皇帝的觀點。從一些記載來看,此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走馬燈般輪流坐莊的小皇小帝,并沒有禁止人殉。即便唐、宋這樣曾以官方形式禁止過人殉的大王朝,也有殉葬的傳聞出現(xiàn)。
少數(shù)民族殉葬現(xiàn)象不絕
而同一時期的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下,人殉制仍相當盛行。如北方的匈奴,人殉不絕。
蒙古在進入鐵木真(成吉思汗)時代時,其社會形態(tài)仍處于奴隸社會,比中原的封建社會要落后多了。1227年8月成吉思汗死后,就有大量活人殉葬。
時馬可·波羅所聞,成吉思汗死后,“在運送靈柩的途中,護送的人要將途中遇到的所有的人殺死作為殉葬者,并對他們說:‘離開現(xiàn)世到陰世去服侍你們駕崩的主人吧’”、“當蒙可汗的尸體運往阿爾泰山時,護送的兵馬沿途殺死了將近兩千人?!?/p>
除了這些不幸的殉葬者外,還有40名生前服侍過成吉思汗的美女,與他生前騎過的戰(zhàn)馬一道,被活活殺掉殉葬。
此后的元朝皇帝死亡后,多少都有活人殉葬。
而朱元璋恢復人殉惡俗可能是受到了蒙古人影響,加上人殉在中原民間并沒有完全絕跡,朱元璋重新祭起人殉,就有了一種可然??梢?,朱元璋的“人性倒退”是有歷史背景的。
處死殉葬者的種種恐怖手段
最后,簡單交代一下讓殉葬者結(jié)束生命的方式。
可以說,人殉是野蠻的。但在許多情況下,有些人并非被動殉葬,而是主動自殺從死。如為努爾哈赤生殉的四位宮女,就是自愿從死,而不像大妃阿巴亥那樣是被逼的。
在早期能為尊者殉葬是一種待遇和榮耀,所以主動殉葬結(jié)束生命的方式很簡單,是自殺;被動殉葬者結(jié)束生命的方式自然就是他殺了。
但他殺的手段卻不會是一種,而且都是秘密處死。
現(xiàn)在古籍上明確有記載的處決殉人的手段,見于朱棣死后,采取“吊死”殉葬者的方法。這在上文已有詳細文字了,這里就不多說了。
有一點是,在吊死前,主事者都會給殉葬者安排一頓美食,身份高者單獨送到房間,身份低的一般集中一塊,集體聚餐。這“最后的晚餐”相當豐富,但由于即將到來的死亡的恐懼,恐怕誰也無心食用的,多半情況是淚流滿面,現(xiàn)場哭聲震天,史書記載朱棣的殉葬者即如此。
除了逼其吊死,將殉葬者“毒死”,也是常見的手段。
朱元璋的殉葬宮妃是怎么處死的,有人說是太監(jiān)將她們吊死的。但民間另有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給被選定宮妃強行灌食水銀。水銀劇毒,食后立馬即死。
為什么使用水銀?據(jù)說被水銀毒死的殉葬者,其尸體長久不腐,多年內(nèi)仍栩栩如生。尸體不腐現(xiàn)象,在中國盜墓野史上多有記載。如漢宣帝時廣川王劉去,是一個盜墓成性的惡人。有一次去盜掘幽公冢,打開墓室后發(fā)現(xiàn),墓內(nèi)有一百多具尸體,互相枕壓疊加在一起,但奇怪的是沒有一具腐爛。
可以推測,這些女人都是殉葬者,歷幾百年尸體不腐。此事記載于晉人葛洪撰編的《西京雜記》,殉葬者的樣子與被水銀毒死的說法頗相似。
還有一種是“活埋”,將殉葬者手腳捆住,擺成一定姿勢(造型),隨即快速埋土。
為了讓殉葬者失去反抗能力,有時會使用麻醉劑一類的東西,讓其“安樂死”。在考古發(fā)掘中發(fā)現(xiàn),有的殉葬女性四肢存在被繩索捆綁的痕跡,這應該是當時被強行殉葬的。
有的殉葬女人屈肢側(cè)身,臉朝男性,則是死后(也可能未死)被擺弄成的姿態(tài),是一種造型,自然死亡者是不可能有那種“規(guī)定動作”的。1987年發(fā)現(xiàn)的河南濮陽西水坡45號墓,墓主為一身高約1.84米的壯年男子,仰身直肢葬,頭南足北。墓室的東、西、北三個不同方向有三個龕室,內(nèi)各有一具小孩的尸骨,朝向不一。
這三個小孩專家認為就是殉葬,被活活弄死后擺出形狀的。
當然,結(jié)束殉葬者生命的方式很多,最直接,也是最省事的手段當是“砍頭”,直接將殉葬者帶到墓地,就此弄死。但這種手段為后世棄用,原因是,不能保留全尸體。后世講究全尸,獵殺方式就不會是砍頭了,直接將其放血刺死。
所以,砍頭多在早期或人牲中使用,在奴隸社會奴隸主墓穴考古中,時常會發(fā)現(xiàn)殉葬者的頭被有規(guī)則地排列在一起,而尸身則另擺一處,推測生前遭砍頭。
還有一種,古人筑墓有用人頭作祭的習俗,在墓穴開挖的不同階段,都會將人頭與豬頭狗頭一樣砍下來,當作“牲”來作祭。
目前考古發(fā)掘出的殷墟M1001號墓冢,殉葬者超過164人,與墓主同穴有96人。附近有大片祭祀坑內(nèi)有大量的人體骨架,全部尸首不全,這些殉葬者被結(jié)束生命時都應該是砍頭。WKGM1號墓,墓室內(nèi)有規(guī)則擺放著34顆人頭,這些都是殉葬者的頭顱,也應該是遭砍后葬入的。
摘自:倪方六《帝王秘事》,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