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若望是哪國傳教士?湯若望最后是怎么死的
湯若望是明清時期著名的傳教士,在兩朝政府間都具有極高的聲望,獲得明清兩朝統(tǒng)治者的青睞。湯若望是神圣羅馬帝國的耶穌會傳教士,是一位德國人,原名約翰·亞當·沙爾·馮·白爾(JohannAdam Schall vonBell),來到中國后,為了更好的傳教,入鄉(xiāng)隨俗的湯若望不僅身穿儒服,并且依據自己的名字改名湯若望,字“道未”(“道未”二字出自于《孟子》的“望道而未見之”)。
湯若望在明崇禎年間來到中國,歷經明、清兩個朝代,在中國生活47年,為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做出了重要貢獻,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國基督教史和中國科技史上是一位不可忽視的人物。
湯若望以其豐富淵博的知識和出眾的才能,獲得明清兩朝上位者的欣賞,在中國傳教四十多年的歷史中,他繼承了利氏通過科學傳教的策略,在明清朝廷歷法修訂以及火炮制造等方面多有貢獻,康熙朝封為“光祿大夫”,官至一品,是繼利瑪竇來華之后最重要的耶穌會士之一。指得一提的是,中國今天的農歷是湯若望在明朝前沿用的農歷基礎上加以修改而成的“現(xiàn)代農歷”。
公元1592年,湯若望在德國科隆出生,后就讀于耶穌會所創(chuàng)辦的著名的三王冕中學,在這個嚴苛的學校取得了極大的成就。后來科隆城內流行瘟疫,三王冕中學被迫停辦。16歲的湯若望被當?shù)匾d會教區(qū)推薦到羅馬德意志學院學習。
公元1610年,湯若望在德意志學院學完了哲學、古典文學、數(shù)理天文學等全部課程,并于第二年加入了耶穌會,宣誓終生安貧、貞潔、服從。不久湯若望到了圣·安德烈奧修道院,當一名見習修士,接受嚴格的修士訓練。
成為見習修士的湯若望,專注于對科學的研究,特別是在天文數(shù)學領域,付出較多的經歷。在這里湯若望奠定了作為一位神父的基礎,也是在這里,湯若望第一次對去中國傳教產生了欲望。
在圣·安德烈奧修道院期間,湯若望看見了早期傳教士在中國建立的豐功偉績,并且對利瑪竇在中國采取的適應中國文化習俗的,所謂“合儒”的傳教策略極為贊賞。
當他得知中國的人們對于利瑪竇所學知識驚到,并且中國皇帝還極為禮遇優(yōu)待利瑪竇的時候,極為向往。他希望自己也能前往中國,為上帝開辟這樣一個廣闊的信仰地帶。
公元1613年,湯若望進入羅馬學院,開始了為期四年的神學和數(shù)學研究。在這里利瑪竇不僅學習神學知識和數(shù)學知識,還對天文學、地理學、機械力學、化學等科目有所涉及。四年后,湯若望以最優(yōu)秀的成績在羅馬學院畢業(yè),成為一名真正的神父。公元1618年,湯若望準備前往中國。
湯若望等一干傳教士先是抵達澳門,隨后經由澳門前往中國本土。到了北京之后,湯若望因為早已事先學過漢語及漢族文化,因而在與士大夫一族交流時,用自己本身豐富的文化征服了他們。后來又因為他對火炮的了解以及精確算出月食的時間,取得崇禎帝的信賴,開始順利在中國傳教。
明朝亡國后,清朝入關,建立了新的統(tǒng)治。湯若望等一干人等,因為有著極為扎實的數(shù)學、天文學等科學知識,最終征服了多爾袞,得以在朝中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在多爾袞控制朝政期間,他通過對醫(yī)學知識的了解,知道多爾袞將不久于人世,并且將這個消息告知順治帝及皇太后,從而在多爾袞去世之后,得到兩位高層的一致青睞。湯若望在世期間,一直受到各統(tǒng)治者的信任和倚重,順治帝許多地方都會詢問其意見,而到了康熙朝也倚仗其鑄造火炮的技術,康熙朝封為“光祿大夫”,官至一品。
康熙五年,湯若望病死于寓所,享年七十六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