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泰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齊泰作為洪武帝和建文帝時期重臣,特別是建文帝時期,齊泰因為支持建文帝的削藩政策,更是備受重用。建文初年,齊泰與黃子澄同參國政,不久晉升為兵部尚書。齊泰原名為齊德,太祖朱元璋時期,因為三大殿被雷火擊中,朱元璋前往祖廟進行祭拜,選擇朝中為官九年并且沒有過錯的官員陪同祭祀,齊泰符合這些條件所以陪同明太祖前去祭祀,明太祖為他賜名泰。
對于齊泰這個人,歷史上的評價并不低,就如黃子澄一樣,他們在燕王朱棣攻破南京,建文帝失蹤之后,仍然堅守自己的臣子節(jié)氣,寧死不屈,最終落的個身死道亡,株連九族的下場。悲慘的下場為齊泰本人增色不少,所以歷史上他與黃子澄一樣,都是作為忠君典范,備受舊時士子贊揚。
忠君并不僅僅是齊泰的一面,齊泰并沒有想象中的那般好。關于齊泰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明史》的評價倒可以借鑒一番。
《明史》:“齊、黃、方、練之儔,抱謀國之忠,而乏制勝之策。然其忠憤激發(fā),視刀鋸鼎鑊甘之若飴,百世而下,凜凜猶有生氣。是豈泄然不恤國事而以一死自謝者所可同日道哉!由是觀之,固未可以成敗之常見論也。”
《明史》肯定了諸人的忠貞,但是同時也指出他們?nèi)狈χ苿僦?。他們雖然支持自己的帝王,也知道削藩是有利于皇權統(tǒng)治的,但是作為臣子他們卻沒有為皇帝分憂。面對削藩的問題,他們沒有提出一個有效的辦法,反而使自己的君主因為他們的計策而國破家亡。
早在削藩之初,齊泰等人就已經(jīng)低估了燕王的實力。認為自己是王師,出兵討伐謀反的燕王,定是處于不敗之地。畢竟以全天下去制衡燕京一隅,應該是輕易能辦到的。
齊泰等人只看見了自己以天下為憑,但是卻沒有看到燕京的富庶和兵強馬壯。而且那個時候,跟隨太祖東征西戰(zhàn)的老將已經(jīng)極為稀少,幾乎達到無將可用的地步。但是燕京歷來都是軍事重鎮(zhèn),為了防止外族的入侵,朝廷在此布置了極強的兵力,并且燕王屬下良將輩出,個個都是與外族騎兵廝殺過的猛將。就連燕王自己也從少時起,就跟隨諸將作戰(zhàn),擁有極為優(yōu)秀的軍事謀略。
兩相一對比,建文帝從小長在富貴中,從未親自感受過戰(zhàn)爭的慘烈,而制定討燕計謀的也是齊泰等一干文臣。文臣對善于征戰(zhàn)的武將,這場戰(zhàn)爭的結局也許早已注定。
南京城破之后,齊泰還想逃到他地,進而密謀復興建文大業(yè)。但是沒有走多久,就被燕王屬下抓捕進京。《明史》:“始削藩議起,帝入泰、子澄言,謂以天下制一隅甚易。及屢敗,意中悔,是以進退失據(jù)。迨燕兵日逼,復召泰還。未至,京師已不守,泰走外郡謀興復。時購泰急。泰墨白馬走,行稍遠,汗出墨脫?;蛟唬骸贝她R尚書馬也。“遂被執(zhí)赴京,同子澄、方孝孺不屈死。泰從兄弟敬宗等皆坐死,叔時永、陽彥等謫戍。子甫六歲,免死給配,仕宗時赦還?!?/p>
齊泰寧死不屈的結局,不僅僅是他自己的死亡,還禍及親族。更慘烈的是齊家女眷,《奉天刑賞錄·教坊錄》中記載:“永樂十一年正月十一日,本司鄧誠等于右順門里口奏,有奸惡齊泰的姐并兩個外甥媳婦,又有黃子澄妹四個婦人,每一日一夜,二十條漢子守著,年小的都懷有身孕,除夕生了小龜子,又有一個三歲的女兒。奉欽(旨):‘小的長到大,便是搖錢樹兒。’”忠君的代價便是滿門的悲戚,若是再讓齊泰選擇一次,他會如何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