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氏是炎帝嗎?神農氏和炎帝到底什么關系?
神農氏是炎帝嗎? 神農氏和炎帝到底什么關系?炎帝神農氏有哪些傳說?炎帝世系及炎帝子孫有哪些?炎帝(Yandi;YanEmperor),華夏始祖之一,與黃帝并稱為中華始祖,中國遠古時期部落首領。又稱赤帝、烈山氏,距今6000年至5500年左右生于厲山(今湖北隨縣厲山)。炎帝制耒耜,種五谷。立市廛,首辟市場。治麻為布,民著衣裳。作五弦琴,以樂百姓。削木為弓,以威天下。制作陶器,改善生活。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他與黃帝結盟并逐漸形成了華夏族。因此形成了炎黃子孫。另有八世炎帝之說,一世、二世炎帝均生活于寶雞,并輻射至兩湖(湖南、湖北),八世炎帝生活于湖南炎陵縣。
炎帝與黃帝是華夏族(漢族)的始祖?!秶Z·晉語》載:“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今陜西武功縣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今陜西寶雞市清姜河)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边@是中國歷史最早記載炎帝、黃帝誕生地的史料。后來,兩個部落爭奪領地,展開阪泉之戰(zhàn),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漸漸融合成華夏族,華夏族在漢朝以后稱為漢人,唐朝以后又稱為唐人。炎帝和黃帝也是中國文化、技術的始祖,傳說他們以及他們的臣子、后代創(chuàng)造了上古幾乎所有重要的發(fā)明。
炎帝,傳說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又稱赤帝、烈山氏,農氏族始祖。炎帝始生地在厲山,軒轅氏族始祖黃帝始生地在姬水,早在27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就有定論。炎帝生于烈山石室,長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號炎帝。炎帝少而聰穎,三天能說話,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穡之事。他一生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豐食足衣;為了讓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嘗遍了各種藥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樂器,讓百姓懂得禮儀,為后世所稱道。據《史記》等古籍追記,炎帝姓“伊耆”,名石年。母為有嬌氏女,名曰女登,是少典正妃。生炎帝。長于姜水,故有‘姜’姓之稱。據《綱鑒》等記載:“炎帝以火德代伏羲治天下,其俗樸,重端愨,不岔爭而財足,無制令而民從,威厲而不殺,法省而不煩,于是南至交趾,北至幽都,東至腸谷,西至三危,莫不從其化?!薄对浇^書》說:“昔者神農之治天下,務利之已矣,不望其報;不貪天下之財,而天下共富之;不以其智能自貴于人,而天下共尊之?!睘槿藗兊倪M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炎帝的傳說炎帝姓姜,生于厲山(今湖北隨縣厲山),成長于姜水。相傳他牛頭人身,是以羊為的氏族首領,就是現在的羌族(神農的子孫)。最初,這個氏族活動于姜水流域,就是現在的寶雞市清姜河,后來進入黃河中游,與九黎族發(fā)生了長時期的沖突。九黎族的首領叫蚩尤,獸身人面,銅頭鐵脖子,頭上有角,耳上生毛硬如劍戟,能吃砂石,可能是以某種猛獸為圖騰的氏族。他有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個氏族,是勇悍善戰(zhàn)的強大氏族部落。蚩尤把炎帝驅逐到涿鹿(今河北西北桑干河流域),炎帝向黃帝求援,雙方在涿鹿大戰(zhàn)一場。蚩尤請風伯雨師興風作雨,造了大霧使的士兵迷失方向,黃帝請旱神女魃,把天氣放晴,造了“指南車”辨別方向。這場激烈戰(zhàn)爭的結果是蚩尤失敗,被殺死了。黃帝取得了勝利,被推舉為“天子”。史學界日趨支持另一種說法,炎帝同黃帝一樣是一種帝位,而炎帝一系世代居住在渭河流域的姜水,后期神農氏部落執(zhí)掌炎帝之位,而黃帝族部落,公孫姓,興起于渭河流域的姬水,而此時的神農氏部落已經無力征討號令天下,黃帝開始征討諸侯,積蓄實力,在阪泉也即涿鹿(河北)與炎帝神農氏決戰(zhàn),炎帝神農氏一戰(zhàn)被擊潰,黃帝得以號令天下諸侯,流放炎帝神農氏于南方楚地,而另有不服從黃帝號令的南方蚩尤部落,本是炎帝神農的部屬,揚言為炎帝報仇,糾集部眾與黃帝戰(zhàn),數次擊敗黃帝,最后被黃帝利用計謀擊敗并殺,黃帝其后又先后平定蚩尤余部--刑天氏叛亂,最終一統(tǒng)天下,同時考慮到炎帝眾望所歸,民望猶盛,后來將其召回輔政,合并炎帝神農氏部落,后稱炎黃部落...
學術爭論
問題一
神農氏和炎帝到底什么關系?兩者是否為同一人呢?
關于炎帝和神農氏的關系問題,學術界長期以來形成了觀點截然相反的兩派:一派認為炎帝就是神農氏。這一派的觀點現在占上風,算是主流派,比如湖南的炎帝陵紀念館就是把炎帝作為神農來祭祀的,所以紀念館內就有炎帝嘗百草的主題。而另一派則認為炎帝和神農是兩個系統(tǒng)的人,扯不上關系,因此不可能是同一人。
古代史書關于神農氏的世代記載是這樣的:神農氏統(tǒng)治經歷了七十個世代,(一說十七個世代)到黃帝部落崛起的時候才衰落下去了。這里有一個問題前面忘了說明的需要說明一下,即神農氏以前包括神農氏的時代,像伏羲,女媧,神農這樣的稱呼乃是對于某個部落或者部落的若干代首領的統(tǒng)稱,而不是對唯一一個君主的稱呼。但是后世的學者們往往產生歧見,比如關于古蜀國的歷史記載中,很多人都認為蠶從和魚鳧是古蜀國的兩代君王,但是實際上蠶從和魚鳧乃是兩個分別長達數百年的古蜀國王朝,每個王朝都有十幾個世代。(《史記.五帝本紀》中也提到:黃帝崛起的時候,恰好“神農世衰”,黃帝與炎帝戰(zhàn)于阪泉之野。請注意這個“世”字。)這就是為什么伏曦,女媧,神農的統(tǒng)治往往高達數百年乃至數千年的原因。按照一世三十年計算,那么神農氏統(tǒng)治的時期大約為兩千年(如果是十七個世代則大約是五百年)黃帝的時代,在距今大約五千年以前,以此上推兩千年,大約就可以推斷出神農氏統(tǒng)治開始于距今大約七千年以前。
炎帝:少典部落之子,其母是有蟜氏之女名叫安(女)登,炎帝因生于厲山(傳說是神龍的子孫,因為龍頭長得像羊頭),故以姜為姓,名石年,烈山氏,以火德代伏羲治天下,故曰炎帝,因起于烈山,所以又號為烈山氏,其初國伊繼國耆,合而稱之故又號曰:伊耆氏。古代原始社會人很少而禽獸很多,所以都吃禽獸肉,到炎帝烈山氏姜石年的時候人民很多而禽獸已經不足,野生素食能吃的也都吃了,但還是不能解決人民的饑餓,于是炎帝烈山氏姜石年根據天時、地利,制作了勞動工具,教導人民耕種田地,種植莊稼作物,徹底解決了人民的饑餓,百姓也得以更好的繁衍息。百姓贊炎帝烈山氏姜石年曰:“神而化之、使民宜之,謂之神農?!焙笫览^位的帝王稱之曰:炎帝神農氏“姜某某”,后世繼位為帝王者仍沿用炎帝神農氏番號。炎帝烈山氏姜石年取莽(奔水)氏之女曰聽詙,生子二:長帝臨魁、次桂。炎帝神農氏姜臨魁生帝承,炎帝神農氏姜承生帝明、仲賢、希文,炎帝神農氏姜明生帝宜,炎帝神農氏姜宜生帝來,炎帝神農氏姜來生帝裹,帝神農氏姜裹生節(jié)莖,節(jié)莖生克、戲,戲生炎帝神農氏姜榆罔。炎帝烈山氏傳至八帝至炎帝神農氏榆罔(炎帝神農氏榆罔為炎帝烈山氏第十世孫)。炎帝烈山氏姜石年為中華民族始祖之一,生卒年份概在公元前三千年前后。
榆罔:姜姓,故全稱曰炎帝神農氏姜榆罔。乃炎帝烈山氏姜石年十世孫,炎帝神農氏姜裹之曾孫,是繼炎帝烈山氏姜石年后的第八位帝王,與黃帝公孫軒轅同時代人。炎帝神農氏姜榆罔居于空桑,后諸侯相互侵伐,暴虐百姓,其中以蚩尤最為暴虐,炎帝神農氏姜榆罔勢力已經衰弱,沒有能力進行征伐,于是被迫居于涿鹿,諸侯公孫軒轅實懋圣德,平定了天下暴亂,所以諸侯都歸順了他,所以公孫軒轅代替了炎帝神農氏姜榆罔而治理天下為天子。炎帝神農氏姜榆罔在位五十五年,降封于洛,恥于受封,遂遷于瀟湘茶鄉(xiāng)之尾(故崩葬于瀟湘茶鄉(xiāng)之尾,當地民眾仍以帝王之禮厚葬了他,今湖南炎陵的炎帝陵。故陜西寶雞有炎帝陵,我經過歷史古籍及文脈推斷贊同后此為第一代炎帝烈山氏(神農氏)姜石年的陵墓。山西高平有炎帝陵,河南商丘有炎帝陵,湖北隨州有炎帝陵,當為另六位炎帝神農氏某三位帝王的陵墓。炎帝神農氏姜榆罔之七世孫伯夷在堯帝身邊擔任四岳官職,即天下四方諸侯統(tǒng)領。在舜帝身邊擔任秩宗官職,典朕三禮。輔佐大禹帝平水土功勞甚大。為堯舜禹身邊的股肱重臣,故稱之為呂侯,呂即“脊梁”也。封地為呂國,為中華呂氏始祖。
問題二
繼伏羲以后,神農氏是又一個對中華民族頗多貢獻的傳說人物。除了發(fā)明農耕技術外,還發(fā)明了醫(yī)術,制定了歷法,開創(chuàng)九井相連的水利灌溉技術等。因為他發(fā)明農耕技術而號神農氏,可是他又稱炎帝、赤帝、烈(厲)山氏,則又成了與黃帝相爭天下的首領。長期以來,對于神農氏是否即炎帝這個問題,一直懸而難決。
《白虎通義·號》說,神農氏能夠根據天時之宜,分地之利,創(chuàng)作了來招等農具,教民耕作,使人民獲得很大的好處,故號神農?!妒辣尽さ巯灯穭t首把炎帝和神農氏扯在一起稱“炎帝神農氏”,謂炎帝即神農氏,炎帝身號,神農代號。漢高誘注《淮南子·時則訓》,提到赤帝時又把赤帝與神農氏合起來,說赤帝即炎帝,少典之子,號為神農,南方火德之帝?!蹲髠鳌?、《國語》和《禮記》曾提到烈山氏能夠播植百谷百蔬。東漢鄭玄注《禮記》和三國韋昭注《國語》,都說烈山氏為炎帝?!端涀ⅰ肪砣职蚜疑绞虾蜕褶r氏相并,說謬水西南經過厲鄉(xiāng)南,水南有重山,就是烈山,山下有一個洞穴,相傳是神農氏的誕生處,所以《禮記》稱神農氏為烈山氏。而有關烈(厲、列)山氏稱號的緣起,又有二說。《路史》認為,烈山原字當作列山或厲山,因神農氏“肇跡”于列山,故以列山、厲山為氏。劉城淮《中國上古神話》則認為炎帝為人神,放火燒山很猛烈,故為烈山氏。
《史記·五帝本紀》則隱喻炎帝與神農氏并非一人,說黃帝時,神農氏的時代已經衰落,諸侯之間互相侵伐,暴虐百姓,神農氏不能征討,于是黃帝“修德振兵”,討伐危害最大的炎帝和蚩尤,把他倆伐滅后威望大振,于是代神農氏而有天下。神農氏不事征伐,這與《莊于·盜跖》說神農氏“無有相害之心”、《商君書·畫策》說神農“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相符合,怎么會變成炎帝這樣“侵伐諸侯,暴虐百姓”的人呢?英勇善戰(zhàn)的黃帝,竟然要與他“三戰(zhàn),然后得其志”。此外,《史記·封禪書》分列炎帝和神農氏為二人,徐旭生《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也主張炎帝、神農氏為二人。
問題三
《帝王世紀》曰:“黃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曰附寶,其先即炎帝母家有喬氏之女,世與少典氏婚,故《國語》兼稱焉。及神農氏之末,少典氏又取附寶……生黃帝于壽丘”很明顯,少典、有喬都應為古國名或部落名。
又司馬貞作《三皇本紀》,“神農納奔水氏之水曰聽妃詙。為妃。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凡八代,五百三十年。而軒轅氏興焉。”所以跟黃帝大戰(zhàn)的那個炎帝不是我們引為圣人的那個炎帝,而應為榆罔。
又有人說“神農氏統(tǒng)治經歷了七十個世代(一說十七個世代),到黃帝部落崛起的時候才衰落下去了?!边@個說法應該是出自《尸子》?!妒印罚骸吧褶r氏七十世有天下,豈每世賢哉?”這里要說明一下,按《三皇本紀》“女媧氏沒,神農氏作?!鄙褶r氏是一個部落,它的首位領袖不是“炎黃”中的炎帝?!妒印分姓f的七十世應該是整個神農氏共傳了七十世,跟《三皇本紀》不一樣。
問題結論
由于上古時的記載缺乏詳盡的文獻記錄和考古資料,所以炎帝與神農氏是否為同一人,目前還沒定論。
炎帝世系
神農氏
部族首領稱炎帝,名石年,姜姓,羊圖騰。生于湖北省隨州市,傳說在位140年(約公元前3216~前3077年),一說在位120年,卒葬湖南茶陵(今酃縣塘田鄉(xiāng)鹿原陂,又名炎陵山、皇山)。是農業(yè)和醫(yī)藥的發(fā)明者。其著名后裔有蚩尤氏、烈(厲)山氏、共工氏、四岳氏等。
蚩尤氏
炎帝之后(一日先仕于炎帝),出自羊水,仕于黃帝。為主金之官,默觀神農世衰,潛鑄金類,以為利器,舉兵逐榆罔(炎帝裔),自號炎帝。后作兵伐黃帝,并曾請風伯雨師助戰(zhàn),終為黃帝擊敗于涿鹿之野,被殺。他是戰(zhàn)神和兵器之神,而兵器的發(fā)明乃源自農具和其他生產工具。
共工氏
亦名共攻氏,炎帝后裔。性格暴戾,易于為非。相傳因與顓頊爭強為帝,曾與東夷族大戰(zhàn),不勝,而怒觸不周之山,致使天傾地陷,造成人間大災難。
烈山氏
又叫厲山氏,其首領為烈山或柱。《國語·魯語上》云:“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植百谷百蔬。”《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載:“有烈山氏之子曰柱,為稷”?!抖Y記·祭法》則稱:“厲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農,能植百谷?!币话阏J為烈山氏為炎帝后裔,仍為農神、谷神。烈山,本是燒山墾田之意。
四岳氏
首領為伯夷,姜姓,傳為共工之從孫,曾助禹平治水土。后繁衍出齊、呂、申、許四支后裔。
第二世,臨魁,炎帝長子,在位80年(公元前3076~前2997年)。
第三世,帝承,在位60年(公元前2996~前2937年)。
第四世,帝明,在位49年(公元前2936一前2888年)。
第五世,帝直,在位45年(公元前2887一前2843年)。
第六世,帝來(厘),在位48年(公元前2842~前2795年)。
第七世,帝裹(哀),在位42年(公元前2794一前2753年)。
第八世,榆罔,名克,居長(zhǎng),在位55年;因德不及其弟軒轅,故讓位。軒轅即黃帝,姓有熊氏。
第九世,名器,榆罔子。
第十世,名祝融,器之子;卒葬衡山(在今湖南)。
第十一世,名術囂,祝融子。
第十二世,名勾龍,術囂子。
第十三世,名垂,勾龍子。
第十四世,名共工。
第十五世,名伯夷,著名賢人,佐堯帝掌四岳,佐大禹治水,因功受封于呂,為呂侯,是呂氏得姓之始。姜太公呂尚,即其后。
炎帝子孫
炎帝的妻子,既赤水氏的女兒聽訞與炎帝生了炎居、生女兒女娃(精衛(wèi)),炎居生節(jié)并,節(jié)并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生共工,共工生術器、后土,后土生噎鳴,噎鳴生十二子,各子代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