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楊志的性格特點是什么?
楊志,《水滸傳》的人物,為三代楊家之后,武侯楊令公之孫,在梁山里排名第十七,臉上有一塊青色胎記,故綽號叫青面獸。年少時中過武舉,原為殿帥府制使,因押送花石綱在黃河里翻了船,不敢回京赴命,四處逃難。后因被赦返往東京,在東京時,卻因賣刀與潑皮牛二發(fā)生爭吵,楊志"火從心上起,怒向膽邊生",兩刀殺了牛二,被發(fā)配到大名府充軍。充軍時被大名府留守司梁中書所賞識,被封為提轄,為其護送生辰綱,又被晁蓋等用計所劫。無奈之中與花和尚魯智深打上二龍山,殺了鄧龍,做了山寨之二寨主。三山聚義時與眾英雄共歸梁山。征討方臘時在途中病故。
楊志相當精明,相當警惕。他明白天下形勢:“如今須不比太平時節(jié)”,也明白一路的情勢,他知道黃泥崗“正是強人出沒的去處”,“閑常太平時節(jié);白日里兀自出來劫人,繡道是這般光景”。他的判斷完全正確。他發(fā)現(xiàn)有人在對面松林里“舒頭探腦價望”,馬上前去盤問。他一見眾軍漢買酒,就斷然制止,生怕中了蒙汗藥的計策,事情果真如此,吳用之計果真用的是蒙汗藥。
但是,我們只能說楊志“相當”精明,不能說“十分”精明。凡防范措施,總須以防萬一,寧可過頭不可不防。即使酒里真的沒有下藥,還是不吃保險。吳用他們做手腳,楊志“在遠遠處望”,是看在眼里的,但是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見“吃了半瓢,想是好的”,不想一想,第二人去舀一瓢酒,為什么被奪住往桶里一傾,這舉動有沒有別的文章。他到底被吳用做的手腳蒙住了,結(jié)果中計被劫??梢姡木?,跟吳用相比,就略輸一籌。
楊志是舊軍官的代表,是梁山革命陣營中的過客,他始終不能忘記功名利祿,一心為朝廷出力,在情勢所逼之下上了梁山,是宋江實現(xiàn)其政治路線的中堅力量。
楊志客籍關(guān)西,是“三代將門之后,五侯楊令公之孫”。他自己是武舉出身,官至殿司制使,因先后失陷花石綱、生辰綱,投魯智深二龍山落草,三山入伙打青州后上梁山入伙,在梁山好漢中排名第17位,為山寨馬軍八驃騎兼八先鋒使之一,征討方臘時在途中病故。
楊志生活在腐朽混亂的時代,一生處處被逼迫,失意--得志--幻滅三部曲概括了他的求官之夢。他在奮起自衛(wèi)中開始艱難坎坷的征途:楊志押送花石綱翻船,謀求復職時在高俅處碰壁,被逼入窮困潦倒之地;他被迫賣刀不幸遇到?jīng)]毛大蟲牛二,在牛二的苦苦相逼下殺人獲罪;押送生辰綱似乎可以成為楊志命運的轉(zhuǎn)機,但他又被先他起義造反的梁山好漢逼迫,失綱落草。
楊志時刻以楊家后代自居,強烈的名門意識使他立志發(fā)奮有為,光宗耀祖。楊志是要和林沖刀光劍影的博殺中出場的,可以說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第11回,正當林沖為心胸狹隘的王倫所逼,“投名狀”的期限到了最后一天時,楊志出場了,他挺著樸刀,大叫如雷:“潑賊,殺不盡的強徒,將俺行李哪里去!灑家正要捉你這廝們,倒來拔虎須。”這一聲大喝不僅道出了他粗豪的性格,更重要的是顯示了他思想深處的階級烙印,緊接著是他那給人印象深刻的洋溢著出身優(yōu)越感的“三代將門之后,五侯楊令公之孫”的開場白,從這里可以窺見楊志醉心仕途,想“博個封妻蔭子”的思想面貌。楊志與林沖不打不相識,被王倫一起邀上梁山。但他一心想到東京找個官做,堅決不肯入伙,為的是“清白姓字,不肯將父母遺體來玷污了”。
自以為高貴的血統(tǒng)和急于建功立業(yè)的抱負的難以實現(xiàn)形成了楊志孤獨的性格。他精明能干,既不求人幫助也不屑讓人接近自己,在一些行動中,他主要考慮的是與別人利益不同的特殊利益,不與他人協(xié)同,處于與別人的隔絕甚至于對立中。
楊志相當精明,相當警惕。他明白天下形勢:“如今須不比太平時節(jié)”,也明白一路的情勢,他知道黃泥崗“正是強人出沒的去處”,“閑常太平時節(jié);白日里兀自出來劫人,休道是這般光景”,他的判斷完全正確。他發(fā)現(xiàn)有人在對面松林里“舒頭探腦價望”,馬上去盤問。他一見眾軍漢買酒,就斷然制止,生怕中了蒙漢藥的計策。
楊志更致命的弱點是既不善帶兵,又不善處理人際關(guān)系。他的軍閥作風和棍棒紀律使得部下一路上怨聲載道,離心離德。他在押送生辰綱的隊伍中沒有威信,也不注意協(xié)調(diào)自己與老都管、虞候的關(guān)系,不懂得籠絡(luò)人心。事前他沒有把道理講明白,不把紀律規(guī)定好,當然無法使大家齊心,戰(zhàn)勝困難。單靠打罵,最后黔驢技窮,指揮陷于僵局,他們行到黃泥崗時,楊志已徹底陷入孤立。
【總結(jié)】
1.將門之后,武藝高強,一心想做官,“博個封妻蔭子”,結(jié)果是賠盡小心,依然落得一場空。
2.幾經(jīng)周折,對統(tǒng)治階級的效忠,沒有本質(zhì)的變化。
3.精明、警惕,但不會帶兵,性格孤立,不與他人協(xié)同,不會處理人際關(guā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