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親王奕訢一生中經(jīng)歷了哪三起三落?恭親王結(jié)局
愛新覺羅·奕訢(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號樂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務運動主要領(lǐng)導者,清朝十二家鐵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咸豐帝同父異母兄弟,生母為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道光帝遺詔封“恭親王”。咸豐年間,奕訢于1853年到1855年之間擔任領(lǐng)班軍機大臣。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奕訢授命為全權(quán)欽差大臣,負責與英、法、俄談判,并且簽訂了《北京條約》。1861年,咸豐帝過世,奕訢與兩宮太后聯(lián)合發(fā)動辛酉政變,成功奪取了政權(quán),被授予議政王之銜。
從1861年到1884年,奕訢任領(lǐng)班軍機大臣與領(lǐng)班總理衙門大臣,期間雖在1865年遭慈禧太后猜忌被革除議政王頭銜,但依舊身處權(quán)力中心。1884年終于因中法戰(zhàn)爭失利被罷黜,一直到1894年以善后中日甲午戰(zhàn)爭失敗,才再度被起用。從1894年到1898年任領(lǐng)班軍機大臣與領(lǐng)班總理衙門大臣。1898年逝世,謚號為“忠”。
簡單來說,
第一起,才能受到父皇道光賞識,成為立儲候選人贏面最大的。
第一落,父皇駕崩不在場,遺詔被改掉,自己的皇位被哥哥奪了,就是后來的咸豐。
第二起,自己還是有才能的,專和日本人打交道,搞外交。
第二落,咸豐死了,他遺命八個以肅順為主的輔政大臣死死壓制住了他。
第三起,聯(lián)合慈禧發(fā)動政變,然后大搞洋務運動,這是一生中最揚眉吐氣的一段時間。
第三落,甲午戰(zhàn)敗,洋務失敗,慈禧勒令他下野養(yǎng)老去了。自此再也沒看見他重返政壇。
具體講:
公元1865(同治四年)三月初五,編修蔡壽祺彈劾奕訢,說他攬權(quán)納賄,徇私驕盈,太后命令查辦,七日就以其目無君上,免去議政王和其他一切職務。朝中大臣求情,慈禧太后才允許他在內(nèi)廷行走,并管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但免去了議政王職務。這是奕訢遭受的第一次打擊。
公元1869年(同治八年),奕訢支持殺掉慈禧太后親信安德海[8] ,為慈禧太后所恨。
公元1872年(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奉懿旨與戶部尚書寶鋆辦理同治帝大婚籌備事宜。九月十九日,奉懿旨加恩親王世襲罔替。
公元1874年(同治十三年)七月十八日,奕訢等十重臣當面勸諫同治帝不要修治圓明園,,同治帝大怒,斥奕訢:“此位讓爾,何如?”二十九日,再力諫同治帝,同治帝發(fā)朱諭革其親王世襲罔替,為郡王,仍在軍機大臣上行走,次日發(fā)布。八月初一日,兩宮太后干預,賞還親王世襲罔替。
公元1875年(光緒元年)十二月,奉上諭署理宗人府宗令。
公元1876年(光緒二年),二月,奉上諭暫署宗人府銀庫印鑰。九月,奉旨派充玉牒館總裁。
公元1879年(光緒五年)四月初,晤見美國前總統(tǒng)格蘭特,請出面調(diào)解中日琉球爭端。九月,奉旨管理正白旗滿洲新舊營房并城內(nèi)官房事務。
公元1880年(光緒六年)三月二十五日,對來訪的英國的公使阿禮國說:“中國人非不知電報、鐵路、輪船、開礦之利,然主權(quán)不能自操,與中國無益,雖有不若無也。”
公元1881年(光緒七年)三月,慈安太后去世,奕訢更為孤立。反復的浮沉磨平了奕訢往日的棱角,挫敗了他的銳氣,遇到大事他提不出應對的策略。中法戰(zhàn)爭中,奕訢為首的軍機處對于戰(zhàn)與和拿不定主意,軍隊節(jié)節(jié)敗退。
公元1884(光緒十年)三月十三日,慈禧太后借口奕訢“委靡因循”免去他的一切職務,奕訢集團全班人馬(武英殿大學士寶鋆、吏部尚書李鴻藻、兵部尚書景廉、工部尚書翁同龢)被逐出軍機處和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公元1886年(光緒十二年)十月,奉懿旨賞還親王雙俸。
公元1889年(光緒十五年)正月,奉懿旨,賞添頭等、二等護衛(wèi)各一員,三等護衛(wèi)二員。
公元1891年(光緒十七年),十一月,在王府中慶祝六十壽辰,請京中著名戲班演戲。
公元1894年(光緒二十年),又起用為總理衙門大臣,并總理海軍,會辦軍務,內(nèi)廷行走,但毫無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