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為何要定都南京?
被孫中山先生譽為“反清第一人”的農民領袖洪秀全在發(fā)動推翻清朝統(tǒng)治的農民起義后,率領太平軍一路勢如破竹,粉碎清軍的圍追堵截,于1853年3月19日打到南京,擊潰清軍,沖進南京城,直撲兩江總督衙門,殺死了兩江總督陸建瀛,占領了南京。洪秀全乘坐黃轎進入南京城時,受到南京市民的熱烈歡迎。3月29日,洪秀全將南京定為太平天國的首都,改名為“天京”。
太平天國為何沒有乘勝追擊,向北進攻,直搗北京抑或定都中原,而是在南京駐足扎根呢?
當時太平軍取得中國的半壁江山后,是繼續(xù)北上占領中原地區(qū),還是直搗北京,或者在南京定都,在太平天國的主要領袖中是存在分歧的。堅持建都南京的是楊秀清和李秀成。楊秀清在全州時,“已有窺竄江寧之計”(江寧即南京),當出廣西入湖南時,太平軍中有些人產生了回老家的念頭,他力排眾議稱:“今日上策,莫如舍粵不顧,直前沖去,循江而東,略城堡,舍要害,專意金陵(金陵即南京),據(jù)為根本,然后遣將四出,分攏南北,即不成事,黃河以南,我可有已……”入武昌后,楊秀清“覬覦江浙財富之區(qū),欲由長江逕取江寧為巢穴,爭論不絕。秀清遂托天父下凡令直犯江南”。
太平天國史料中李秀成的供狀寫道:“攻破南京之時,水面舟只萬余,各盡載滿糧食,此時天王與東王尚欲分兵鎮(zhèn)守江南,欲取河南為業(yè)。后有一老年水手,大聲揚言,親稟東王,不可往河南,云‘河南水小而無糧,敵困不能解救。今得江南,有長江之險,又有舟只萬千,南京乃帝王之家,城高池深,民富足余,尚不立都,而往河南也’‘河南雖系中州之地,只稱穩(wěn)險,其實不及江南,請東王思之’。”
洪秀全在進入湖南時尚且表示贊同楊秀清“專意金陵”的主張,進入武昌后,卻在去河南還是下金陵的問題上開始動搖。此時,一個江浙名士力薦洪秀全定都南京,《太平天國史實日志》上寫道:“錢江,浙江人也,素負膽略,博學多才,林則徐總督兩粵時,在幕府甚見器重,后林則徐被貶,他也失意回原籍。適聞洪氏倡議,已破武漢,乃投袂而起,不遠千里赴見之,勸洪秀全舍西而東,上書論天下大勢,共數(shù)千言。其書力言兩川不足圖……不若取金陵心腹之地,建為京都……秀全覽而悅之,即遵其計而行?!睆倪@段史料中可以看出,浙江人錢江對太平天國定都南京起了關鍵作用。
反對建都南京的是卞三娘和羅大綱。據(jù)太平天國史料記載,廣西籍女將卞三娘向洪秀全獻計:“由襄樊一路直取河南,進據(jù)中原心腹?!睏钚闱宸駴Q了她的意見后,“卞三娘因其言不用,率領女兵自回廣西,不知所終”。殿左一指揮羅大綱“欲圖北必先定河南,大駕駐河南,軍乃渡河。否則先定南九省,無內顧憂,然后三路出師,秀清方專權,不納;以大綱志怯,乃命偽丞相林鳳祥、李開芳率兵五萬北犯”。
當卞三娘、羅大綱等人的意見被楊秀清用天父下凡的強制手段壓制后,接著由41人從不同角度來論證建都南京的必要性和正確性,形成了11篇《建天京于金陵論》。《建天京于金陵論》對建都金陵的道理作了充分闡述:從地理形勢看,南京“地連三楚,勢控兩江,群山屏圍,長江襟帶”“雄踞東南,俯視西北”“鐘阜有龍蟠之象,石城有虎踞之形”“出可以戰(zhàn),處可以守”;從政治上看,南京是“王氣所鐘”“天下名邦”“雄踞東南,足以壯天威成王業(yè)”;從經(jīng)濟上看,南京“五方雜處,百貨駢臻,物產豐盈”“楚尾吳頭,民物浩繁”“財貨所聚,戶口常充”“湖北,河南皆有水患,惟金陵地勢崇隆,民情富厚,且天下糧食盡出于南方,如江西,安徽等省,順流而下,運糧亦甚便易”;從人才看,金陵乃“士林淵藪”之地。
太平天國建都南京的消息一傳開,立即引發(fā)了中外各方的震驚,英國駐香港總督兼駐華全權代表濮亨說:“如南京陷落一成事實,中國政府將受到自變動以來所未曾有之嚴重打擊。所以者何?中國故都之地位,以及其在歷史上之關系,在中國人心中如何重要,始置勿論;即以地勢言,南京城在揚子江岸,大而且要,居帝國之中央,接近運河,實是阻礙一切交通,切斷米糧運往北京之路;今竟被強有力的大隊武裝叛徒所占據(jù),此事誠未可忽視,尤不應隨意加以掩飾?!迸c此同時,清政府也非常害怕太平天國在南京建都,在朝廷中“遏絕各省解京糧道,糧道不通,京師震動”的言論不絕于耳。
在當時的條件下,太平軍出廣西,經(jīng)兩湖,打一路失一路,迫切需要找一個合適的根據(jù)地,整休部隊,建立政權,規(guī)劃全局。建都南京可以說是一個最佳方案,南京在政治、軍事、經(jīng)濟等方面具有獨特優(yōu)勢,有利于太平天國的存在和發(fā)展。當時的東南地區(qū),清朝統(tǒng)治力量比較薄弱,在太平軍東下時,兩江總督僅率領5000人作了抵擋,名為抵擋,實為做樣子給朝廷當局看看而已,而其他地區(qū)并無重兵把守;此外,東南地區(qū)物產豐盈,在保證給養(yǎng)上較其他地區(qū)優(yōu)越;取水路下金陵,順江而下,僅需一個月,能避免敵軍的圍剿堵截,隨員家眷和輜重又不會成為行軍的包袱,比陸路取河南入四川更為有利。
至于太平天國的首都為何叫做“天京”,則是遵循太平天國自有的神學體系而定的,太平天國的最高領袖叫天王,故它的首都就叫“天京”。從此,太平天國在兩江總督府廢墟上建起的宮殿中與清政府分庭抗禮長達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