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文史百科 > 正文

越國的創(chuàng)始者是誰?越國的創(chuàng)始者竟是位守墓人

2017-01-02 19:11:36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吳越春秋》上說,當年大禹三載考功,五年政定,周行天下,歸還大越,他登上會稽山,在這里接見萬國諸侯,分封有功之臣,賜爵有德之人。

《吳越春秋》上說,當年大禹三載考功,五年政定,周行天下,歸還大越,他登上會稽山,在這里接見萬國諸侯,分封有功之臣,賜爵有德之人。

后來,他去世時就葬在了這里。

大禹對群臣們說:“我死之后,就把我葬在這會稽山,用蘆葦做外棺,用桐木做內(nèi)棺,墓挖七尺,墳高三尺,臺階三級就行了,不要占人家田地,不要拆人家田埂,不得妨礙百姓們耕種,我們不能為了讓死者安樂,就讓活著的人去受那勞苦之罪?!?/p>

天帝贊美大禹的德行功績,就派群鳥來幫助這里的民眾耕種。

但是這些鳥兒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快有的慢,所以也就時而興盛,時而蕭條,收成沒有什么規(guī)律可言。

禹的兒子是啟。

啟登上王位后,馬上在會稽山南為他的父親修造了一座宗廟。并且還派遣使者,按照每年祭祀的節(jié)日,一年四季都要到那里去祭祀大禹。

又過了幾代人后,是夏王少康。

少康擔心對祖先大禹的祭祀斷了香火,就把自己庶出的一個兒子封在了那里,號稱無余。

無余的封地就是越國,當時的國普遍都很小,其實就是一部落。越國就這么來的。

無余所開創(chuàng)的這個越國,主要是干什么的呢?用今天的意思來說,就是守墓的。

一個家族的親人去世后,為了便于祭奠,有必要安排專人在這里管理。擔任這項特殊工作的人,都是本家族內(nèi)部的人,但一般不會是什么重要人物,重要人物很顯然會有其他許多更重要的事去做。

所以家族中血緣略遠一些的,或是受其他兄弟排擠的,或是性格孤僻不怎么合群的,擔任此職比較合適。

少康的長子,將來是要繼承王位的,其他的兒子們,是要分封為諸侯的,這個庶出的兒子無余,地位要低些,所以就把他分到了這里,賜的爵位是“侯爵”。

他在這里的工作:奉守大禹之祀,掌管祭祀活動;打掃墓園,清理雜草;防止搞破壞的人和獸。大概就這幾樣。

他的收入來源:主要是靠他越國封地內(nèi)的百姓供養(yǎng),向他交稅進貢。不過收成時好時壞,僅僅只夠維持供給宗廟祭祀的費用。因此,他只好延著陵墓的旁邊自己再耕種點田地,或是捕捉一些飛鳥、野鹿,以增加收入。

他沒有宮殿,更不談裝飾,史書上說他生活質(zhì)樸,住的是和老百姓一樣的房子。

從無余之后,越國一直保持著比較落后的生活習俗,他們很少與中原的國家有什么聯(lián)系。往下傳了很多代人,大約過了九百多年的時間,歷史進入到西周。

武王伐紂,推翻殷商,建立了大周王朝,開始封賞開國功臣。

因為越國對大周朝廷沒啥功勞,所以不是公爵;越國也不是大周王室里的親戚,所以就不能封為吃皇糧的侯爵;他們也不算雄霸一方的強大勢力,所以連伯爵也封不上。

因此,就封了他們一個第四等爵位的“子爵”。從這之后,史書上就不再稱越國的君主為“越候”,而是被貶為了“越子”。

又過了五百多年后,到了春秋時期。大國爭霸,小國倒霉。

那一代最沒出息的越國君主,能力微弱,食不果腹,再也堅守不下去了,他就自己把他的君主之位注銷了,成為一個平民。

越國沒有了國君,大禹的祭祀,也就從此而斷絕了。

十年之后,有個人站在禹的墳前指著天說:“我也是無余國君的后人呀!我們怎能眼看著大禹的祭祀就此中斷?我一定要為百姓向上天求福,恢復我禹墓的祭祀!”

這個人也是越君的后裔,號稱無壬。百姓們一年四季都把貢品交納給他,是他又重新恢復了對大禹的祭祀,所以他就在百姓們的擁戴下,成為了新的越君。

從無壬開始,越國才漸漸有了君臣間的道義,有了尊卑上的差別。

無壬的兒子是無擇(提手旁改目字旁),無擇一心一意的保著自己的國家,沒有錯失上天給他的每一次機會,慢慢強大起來。

無擇的兒子是夫譚。

夫譚的兒子是允常。允常為越國國君的時候,正是吳王諸樊、吳王僚、吳王闔閭時代。

吳國和他們挨的太近了,一個在今天的蘇州,一個在今天的紹興,因為吳國的瘋狂擴張,所以和越國發(fā)生了矛盾,兩國從此開始相互攻伐。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