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文明古國是哪四國 為何只有中國文化沒有中斷
人類的進步伴隨著文明的誕生與發(fā)展,在人類產生至今,文明的腳步不斷前進,或發(fā)揚光大或消失天際。兩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發(fā)源地,與之對應的是四大文明古國,而如今只有中國文明不中斷。
四大文明古國是哪四國
四大文明古國分別是古巴比倫(亞洲西部)、古埃及(非洲東北部亞洲西部)、古印度(亞洲南部)和中國(亞洲東部)。
古巴比倫
古巴比倫王國(約公元前3500年左右-公元前729年)位于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大致在當今的伊拉克共和國版圖內。距今約5000年左右,這里的人們建立了國家,到公元前18世紀,這里出現(xiàn)了古巴比倫王國?!懊浪鞑贿_米亞”——《圣經》稱為“伊甸園”,是古希臘語,意為“兩條河中間的地方”,故又稱為兩河流域。“兩河”指的是幼發(fā)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這平原上發(fā)展了當時世界上少有的幾個城市,流傳最早的史詩、神話、藥典、農人歷書等,是西方文明的搖籃之一。有空中花園,但都成廢墟。
古巴比倫王國是“四大文明古國”(“四大文明古國”分別是中國、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四大古國文明的意義并不在于時間的先后,而在于它們是現(xiàn)代文明的起源地。古巴比倫文明是兩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兩河流域文明還包括蘇美爾文明、阿卡德文明、亞述等重要組成部分。
它的首都位于今伊拉克境內巴格達以南幼發(fā)拉底河畔。東經44°25',北緯32°33'。巴比倫王國有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的“巴比倫空中花園”。
漢謨拉比與古巴比倫國王(公元前1792—1750年在位)
公元前18世紀初,古巴比倫王國崛起。在漢謨拉比領導下,一躍成為囊括整個兩河流域的帝國。
為了強化統(tǒng)治,漢謨拉比制訂了世界上古代的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漢謨拉比法典>。他還利用宗教來鞏固自己的政治,稱自己是神寵愛的人。
漢謨拉比是巴比侖城邦的第六任國王。巴比侖城邦位于幼發(fā)拉底河中游,曾一度向北方的亞述稱臣,后利用其地理條件的優(yōu)勢,逐漸發(fā)展壯大,但直到漢謨拉比繼位之后,巴比侖才成為一個強國。漢謨拉比十分勤政,他興修水利,獎勵商業(yè),并建立了一支常備軍。他制訂了雄心勃勃的征服計劃,并以百分之百的信心和決心使藍圖變成現(xiàn)實。從公元前1787年起,開始了統(tǒng)一兩河流域之路,采取靈活務實外交,一個時期集中力量攻滅一國,先后滅了伊新、拉爾薩、馬里等城邦。征服活動大約進行了35年,耗盡了漢謨拉比的生命,除了北方強悍尚武的亞述和它庇護下埃什嫩之外,兩河流域已基本統(tǒng)一在漢謨拉比的鐵腕下。后來,巴比侖被等同于兩河流域南部,其文明也稱為“古巴比侖文明”。
相傳,那時古巴比倫的國王娶了一個妻子,那個妻子生活的地方很美,她十分想念的故鄉(xiāng),但是不能經常出去。國王十分疼愛那個妻子,便命人在王宮建造一個空中花園。但是,不知道為什么就不見了,所以,至今沒人看到過那個“空中花園”,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所以只能用“相傳”兩個字。
古巴比倫王國(約公元前1894~前1595)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發(fā)拉底河的兩河流域,大致在當今的伊拉克共和國版圖內,在距今約5000前左右,這里的人們建立了國家,在公元前18世紀,這里出現(xiàn)了古巴比倫王國。古巴比倫王國同時建立了一座宏偉的古城,頒布了第一部法典《漢謨拉比法典》,流傳最早的文化是史詩、神話、藥典、農人歷書等。
其中由列利開創(chuàng)的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漢謨拉比法典》頒布,雖然它的根本是維護奴隸主的利益,但是依然推動了社會的發(fā)展。《漢莫拉比法典》建立在兩個最著名的原則基礎上,此即“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和“讓買方小心提防”。
除此之外,鑄造技術和冶金技術也同時高度發(fā)達,并擁有了自己的學院,巴比倫在這個時期進入了鐵器時代,鐵犁、貨車及戰(zhàn)車被先后發(fā)明,這一時期是巴比倫文明的鼎盛時期。古巴比倫經歷了相對平淡的由亞述人創(chuàng)建的第三階段后,在公元前6世紀,巴比倫文明再次進入了鼎盛時期。這一時期是由迦勒底人開創(chuàng)的,代表是“空中花園”,由巴比倫國王為王后所建?;▓@由當時全國各地的能工巧匠共同參與。
古埃及
古埃及,埃及是一個國家,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位于非洲東北部尼羅河中下游地區(qū),受宗教影響極大,舉世聞名的金字塔就是古埃及人對永恒觀念的一種崇拜產物,也是法老的陵墓。除了金字塔以外,獅身人面像、木乃伊也是埃及的象征。古埃及文明形成于6000年前(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前王朝開始于5100年前(公元前3100年)左右時美尼斯統(tǒng)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終止于公元前30年羅馬征服埃及托勒密王朝。
古埃及的居民是由北非的土著居民和來自西亞的塞姆人融合形成的,公元前4千年后半期,逐漸形成了國家,至前343年為止,共經歷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國、第一中間期、中王國、第二中間期、新王國、第三中間期、后王朝9個時期31個王朝的統(tǒng)治(參見“歷史”一節(jié))。其中古埃及在十八王朝時(前15世紀)達到鼎盛,南部尼羅河河谷地帶的上埃及的領域有現(xiàn)在的蘇丹到埃塞俄比亞,而北部三角洲地區(qū)的下埃及除了現(xiàn)在的埃及和部份利比亞以外,其東部邊界越過西奈半島直達迦南平原。古埃及有自己的文字系統(tǒng),完善的政治體系和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統(tǒng),其統(tǒng)治者稱為法老,因此又稱為法老時代或法老埃及。古埃及的國土緊密分布在尼羅河周圍的狹長地帶,是典型的水力帝國。對古埃及的研究在學術界已經形成一門專門的學科,稱為“埃及學”。
古印度
印度的遠古文明是在1922年才被發(fā)現(xiàn)的。由于它的遺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區(qū)發(fā)掘出來的,所以通常稱為“哈拉巴文化”;又由于這類遺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稱為“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約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
哈拉帕文化是古代印度青銅時代的文化,它代表了一種城市文明。從已經發(fā)掘的城市遺址來看,城市的規(guī)劃和建筑具有相當高的水平。如摩亨佐·達羅城,面積達260公頃,全城劃分為12個街區(qū),有整齊寬闊的街道和良好的排水系統(tǒng),有的住宅精美寬敞,開始邁入文明的門檻。這一文明延續(xù)了幾百年之后逐漸衰落,于公元前18世紀滅亡。哈拉巴文化衰落后,由位于蔥嶺(今帕米爾高原)的中亞地區(qū)和南俄草原上向印度次大陸西北方(靠近青藏高原阿里地區(qū))入侵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歐羅巴人種)在印度創(chuàng)立了更為持久的文明。雅利安人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現(xiàn)在印度西北部,逐漸向南擴張。到了公元前6世紀初,相傳在印度形成了16個國家。經過長時期的兼并戰(zhàn)爭,公元前4世紀,在南部的恒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為中心的統(tǒng)一國家。
在這一時期,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分別于公元前6世紀中期和公元前518年遭到波斯帝國的居魯士和大流士一世的入侵。古波斯人統(tǒng)治印度西北部將近兩個世紀之久,直到公元前4世紀后期才一度被來自歐洲東南部的巴爾干地區(qū)馬其頓的亞歷山大所征服。旃陀羅笈多領導了反馬其頓——希臘人起義,經過7年的斗爭,將馬其頓——希臘駐軍全部驅逐了侵略者后統(tǒng)一了北印度,不久又推翻了摩揭陀國的難陀王朝,從而建立起古代印度最為強盛的孔雀王朝。
公元前305年,繼承了亞歷山大的亞洲領地的塞琉古一世率軍入侵印度次大陸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區(qū),迫使旃陀羅笈多回師與其決戰(zhàn)。關于這場戰(zhàn)爭古印度人和古希臘人中有著不同的說法。在印度人的版本中,旃陀羅笈多徹底打敗了塞琉古——希臘人的軍隊,奪取了現(xiàn)今帕米爾高原西南部的興都庫什山脈以南所有土地,迫使希臘人求和。而在古希臘人的版本中恰恰相反,塞琉古一直打到了華氏城,印度人再也無力支撐。不管怎么說,在前302年,雙方達成了和約,塞琉古承認旃陀羅笈多對北印度的統(tǒng)治,并將一個女兒嫁給旃陀羅笈多,以換取印度人送給他五百頭大象和象手,支持他對埃及的擴張。和約的簽訂確立了孔雀帝國的大國身份,因此埃及托勒密王朝和塞琉西帝國都向孔雀王朝的首都華氏城派出了常駐使節(jié)。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時代發(fā)展到全盛時期。他經過多年征戰(zhàn),使王朝版圖擴展到除印度半島最南端以外的整個南亞次大陸,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這個龐大的帝國是依靠軍事征服建立起來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后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后一個國王被推翻。此后,印度半島再也沒有統(tǒng)一過。
中國
中國,位于東亞,是以華夏文明為源泉、中華文化為基礎并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國家,通用漢語。中國人一般以龍的傳人、炎黃子孫自居,56個民族統(tǒng)稱為中華民族。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距今約5000年前,以中原地區(qū)為中心開始出現(xiàn)聚落組織進而形成國家,后歷經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國家的大一統(tǒng)局面。20世紀初辛亥革命后,君主政體退出歷史舞臺,共和政體建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中國大陸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
中國疆域遼闊,民族眾多,先秦時期的華夏族在中原地區(qū)繁衍生息,到了漢代通過文化交融使?jié)h族正式成型,奠定了中國主體民族的基礎。魏晉南北朝和宋遼金元時期,各民族進一步融合,逐步形成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局面,而人口也不斷攀升,宋代中國人口突破一億,清朝時期人口突破四億,而到目前中國人口已突破十三億。
華夏文化淵遠流長、博大精深、絢爛多彩,是東亞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國,在世界文化體系內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的差異,人文、經濟方面也各有特點。中華民族還有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傳統(tǒng)藝術形式有詩詞、戲曲、書法和國畫等等,而春節(jié)、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是中國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四大文明古國為何只有中國文化沒有中斷
1.文化上,以漢字為文化載體的中華文化沒有斷過!
其原因是中國不是一個好侵略的國家,中國從不遠征,即使鄭和下西洋也是和平出訪,不遠征就不會遭人報復,就不會被人毀滅種族和文化。中國在2000年的封建社會中主流文化統(tǒng)一(儒家文化),一支延續(xù)至今。其他三個國家的后代已經是雀占鳩巢了今日之埃及、印度、伊拉克非昔時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佛教起源于印度,但現(xiàn)在在印度已經看不到任何佛教的影子了,他們的種族和文化已經斷檔了,主流文化已經變了。
2.國家性質上,埃及被分別被亞歷山大,羅馬,伽太基,阿拉伯...統(tǒng)治過;巴比倫完了阿拉伯,僅現(xiàn)在的阿拉伯國家就有幾十個!只有中國失去過他的主權國性質。
3.地理的原因,由于我國的特殊位置。我國東臨大海在航海大時代來臨前海上沒有什么敵人除了一些海盜;西北是大面積的草原游牧民族的文明比較低雖然幾次征服中國但都被同化;西南是青藏高原云貴高原即使現(xiàn)在交通也很不便利,想象一下在古代唐僧從西北去印度走了幾年,在生產不發(fā)達的古代被其他的較高文明的國家如羅馬大規(guī)模的攻擊是不可能的。其他三個國家兩個在中東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很難保證其軍事一直占有優(yōu)勢,同時印度也比較容易被北方和西方的敵人攻擊,亞歷山大同學曾經打到了印度,莫臥兒王朝也是從北方來的。而我國的周邊沒有比較強大的文明。
文明是世俗文明,沒有宗教信仰支撐。由于沒有宗教的絕對的控制(我國的宗教從來沒有控制政權,而虔誠的信徒人數(shù)很少,大家都相信財神等等比較保佑升官發(fā)財?shù)纳裣?,文明就少了宗教的狂熱和偏執(zhí),政策就比較人性和平和不會給社會帶來大的動亂,例如歐洲的宗教改革殺的血流成河。的貴族制度的衰落。中國沒有歐洲式的貴族制度,從漢朝起中央政權極力削減貴族的封地和權利,并剝奪了貴族擁有武裝的權利,中國的貴族隨著朝代的更替和時間的推移而地位下降。朝代更替時大部分的原貴族被消滅或變成平民,沒有形成像英國貴族一樣擁有世襲領地和武裝,成為一個政治團體可以和王朝分庭抗禮,沒有力量制約王權,只能順從于王權,從而不會引領社會的革命和變革,從另一方面說也減少了政治的不穩(wěn)定。
4.科舉制度的偉大作用。科舉制度是一個偉大的發(fā)明,這個制度使得社會最底層的人有可能進入上流社會,所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個誘惑是極大的而且成本相當于死亡和牢獄是極小的,不少農民起義者是在科舉實在考不上的時候才被迫造反的,如黃巢、洪秀全。所以,延續(xù)了一千三百年的科舉制度極大的穩(wěn)定了中國社會同時延續(xù)了儒家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