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名相管仲是誰 管仲的故事有哪些
在我國春秋歷史上有一個著名的人物叫管仲,他是我國春秋時期齊國的丞相,正是因為他協(xié)助齊桓公才成為了春秋時期的霸主,齊國才成為了春秋各國中最強大的國家,但有很多人對管仲并不是很了解,那么管仲到底是誰?
管仲是我國春秋時期齊國人,起初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商人。管仲從小家境貧寒,父親早亡,所以他經(jīng)商主要是為了賺取生活費用贍養(yǎng)老母親,但他的志愿并不在經(jīng)商上,他一心想要輔佐明君,幫助國家變得強盛,幫助百姓脫離疾苦,干一番大事業(yè)。
管仲是誰?他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管仲本是一名商人,后來棄商從官輔佐公子糾爭權(quán),公子糾失敗后。他在鮑叔牙的舉薦下做了齊國的丞相,后來在他治理下的齊國成為了春秋五霸之首。
管仲還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管仲是春秋時期諸子百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著有《管子》一書。管仲是春秋時期法家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將法家的思想傳播給齊國君主齊桓公,確定了法家在春秋時期的地位。
他是我國春秋時期的一代名相,他為齊桓公提出的治國方針廣為流傳,他和諸葛亮被史學(xué)家稱為中國歷史上最杰出的兩位丞相。
現(xiàn)在您是不是了解了管仲,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他更是一位治國的好丞相。
管仲的故事
管仲,字夷吾,是春秋戰(zhàn)國晚期人物。管仲是一個擁有大才能的人,但是卻因為家境貧寒,除了他的好友鮑叔牙對他賞識有加,不斷幫助他之外,沒有其他人對他認可,其才能也沒有辦法得以發(fā)揮。
在齊襄王統(tǒng)治期間,齊襄王十分的殘暴,齊襄王的兩個兒子,公子小白以及公子糾為了保命,紛紛外逃。鮑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謀士,而管仲是公子糾的謀士。在逃亡期間,公子糾與管仲在魯國避難,受到魯國的尊敬。但是,不久后齊襄王被公孫無知殺死后,公子小白早先一步回到齊國,繼承了王位,并追殺一直與他爭奪王位的公子糾。
魯國得知消息后,派出軍隊將公子糾以及公子糾的護衛(wèi)召忽給殺了,將管仲囚禁起來。鮑叔牙知道了管仲還沒有被殺,只是被囚禁起來之后,趕緊向齊桓公推薦管仲,說齊桓公要想成就霸業(yè),就必須要以管仲為宰相。齊桓公聽信了鮑叔牙的諫言,告知魯國將管仲送回齊國。
在管仲回齊國的前幾天,齊桓公齋戒沐浴三天,并且親自到城門前迎接,與管仲共坐一輛馬車,請教治國之道。管仲到齊國后,管仲被封為齊桓公的宰相,為齊國獻治國之策,為齊國百姓安定富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保障了齊國國泰民安。并且也為齊桓公的霸業(yè)出謀劃策,讓其他的諸侯國屈服于齊國,使得齊桓公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名垂千古。
管仲隰朋從于桓公
管仲和隰朋都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齊國齊桓公的部下,而管仲和隰朋一起隨從齊桓公遠征孤竹國的時候,由于是春天出征,冬天回國,所有人都不認識會齊國的路。齊桓公十分的著急,糧草并不充足,再加上天氣又十分的寒冷,所有人都陷入了恐慌之中。
這個時候,管仲站出來了。管仲讓將士將軍中的老馬牽出來,讓老馬走在前面,給軍隊帶路。果不其然,在老馬的帶路之下,軍隊找到了會齊國的道路,安然無險的回到了齊國,保證了軍隊以及齊桓公的安全,眾將士對于管仲的淵博學(xué)識佩服得五體投地。
在此期間,齊國的軍隊在回齊國的路途當中還出現(xiàn)了水枯竭的情況,很多的將士都已經(jīng)喝不上水了,軍隊派出了很多的將士外出尋找水源也沒有找到。隰朋知道了情況之后,對眾將士說道,螞蟻在冬天的時候是住在山南,夏天的時候是住在山北,只要找到了螞蟻窩,然后順著螞蟻窩挖下去,就快要挖出水源了。將士亭林隰朋的指點,找到了螞蟻窩,然后和螞蟻窩往下挖,果然挖到了水。
從這兩件事情我們快要看出,向管仲隰朋這兩個如此聰明的人,都知道向老馬以及螞蟻學(xué)習(xí),我們沒有管仲、隰朋聰明的人還有后面理由不學(xué)習(xí)呢?而生活當中有很多人,既見識淺薄,又不愿意向他人虛心請教,那不是錯的一塌糊涂嗎?
管仲破厚葬
在春秋戰(zhàn)國晚期,齊國十分流行厚葬,齊桓公十分擔(dān)心著一個情況會愈演愈烈,于是就跟管仲說:如果厚葬之禮再這樣繼續(xù)下去,齊國的衣帛就全部都用來做喪服,齊國的樹木就全部用來做棺材了,應(yīng)該怎么樣去解決這一個問題?
管仲對齊桓公說到:他們之所以會選擇厚葬,不是為了名,就是為了利益,從這兩個角度出發(fā),應(yīng)該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個問題。
于是齊桓公就下令,說從今以后如果還有人施行厚葬之禮,就要派人侮辱去世之人的身體,而辦理喪禮的都要抓取治罪。在命令通達下令之后,齊國境內(nèi)的百姓以及高官貴族都不敢在進行厚葬之禮。因為主理喪事的人家如果實行厚葬之禮,去世之人不僅得不到名氣,還會名譽掃地。辦理喪事的人也不僅得不到利益,還會被抓取治罪。所以,一時之間,厚葬之禮就被遏制住了,齊國的衣帛以及木材都能夠得到更好的利用。
管仲對于齊國厚葬這一個習(xí)俗了解的十分的透徹,從人們想要厚葬的根本原因出發(fā),告知齊桓公只要抓住了這些根本原因,就可以有效的解決厚葬之禮,讓齊國的物資不受到浪費,可以充分的發(fā)揮這些物資的作用,為齊國的百姓造福,增強齊國的綜合國力。
看完了管仲破厚葬的文章之后,我們也應(yīng)該向管仲一樣,學(xué)會抓住事物的根本原因。從根本原因出發(fā),才可以很好的解決問題,否則都只能事倍功半,白白耗費財力物力。
管仲不謝私恩
齊國公子小白與公子糾兩個為了爭奪王位,可謂是水火不容。在齊襄王死后,公子小白搶先一步回到齊國,坐上王位,也就是后來的齊桓公。齊桓公下令追殺公子糾。當時的公子糾正在魯國,魯國國君迫于齊國的實力,從而將公子糾與公子糾的隨從召忽殺死,把公子糾的謀士管仲關(guān)押起來。
齊桓公的謀士鮑叔牙與管仲是多年好友,并且鮑叔牙十分了解管仲,知道管仲有大才能,從而向齊桓公舉薦管仲。說齊桓公要想成就霸業(yè),就必須要以管仲為宰相,否則難以一統(tǒng)諸侯。
齊桓公告知魯國,要魯國將管仲押送回齊國。在管仲回齊國的路途當中,管仲十分的饑渴,但是又沒有糧食,于是就向鎮(zhèn)守城池的一個官吏討要食物,而這一個官吏對于管仲也是十分的恭敬。之后,這一個官吏悄悄對管仲說:如果你回到了齊國,僥幸沒有被齊桓公處死,你會怎么樣報答我?管仲直言到:如果我回到了齊國而沒有被處死,我一定會知人善用,讓有才能的人成就高官,除了這些,你還要我怎么樣報答你呢?
官吏聽到了管仲這么說,知道了管仲并不會因為自己給了糧食而以公謀私,給予官爵,于是這一個官吏一直都記恨這管仲。這一件事情說明了管仲是一個公私分明的人,并不會因私廢公,影響國家的安定。這也正說明了,鮑叔牙一直沒有看錯管仲,后來管仲也為齊國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乃至如今齊魯大地的人們還在享受著管仲通過才智所換來的一切。
管仲三熏三沐見齊桓
管仲相齊的故事廣為流傳,管仲是春秋時期最杰出的丞相,因為在管仲的幫助下齊國逐漸富強并成為了春秋時期的霸主。齊桓公任用管仲實施政治改革,改革后齊國國內(nèi)的氣象煥然一新。我們都知道管仲相齊在齊國大展才干,但很少有人了解管仲三熏三沐見齊桓公的過程。
齊襄王死后管仲本來是幫助公子糾來爭奪皇位,可惜最后是小白也就是后來的齊桓公勝利,齊桓公登上皇位后在鮑叔牙的舉薦下不計前嫌決定重用管仲,管仲對于齊桓公很是感激。
當時的管仲由于曾幫助公子糾與齊桓公作對所以逃到了魯國,齊王的使臣到魯國以問罪的名義將管仲帶回了齊國,可入國后齊國人為管仲三熏三沐來表達尊敬之情,在當時的齊國人們對沐浴很看重,三熏三沐更是沐浴中最高的禮遇。齊桓公對管仲的禮遇和尊敬讓管仲很是感動,從此以后他作為齊國的丞相一心輔佐齊桓公,幫助齊桓公治理國家,最終使得齊國成為春秋時期最強盛的國家。
管仲三熏三沐見齊桓的故事被記入史冊廣為流傳,齊桓公不計前嫌的任用賢才,禮賢下士的故事也成為了后世君主的榜樣。管仲三熏三沐的故事不僅僅表現(xiàn)了齊桓公是一位明君,而且還向讀者們展示了春秋時期齊國對沐浴禮節(jié)的重視,事實證明只有懂禮的君主和懂禮的國家才能逐漸變得強大。
管仲遇封人
管仲是我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在成為齊國宰相之后實施了一系列的改革,讓齊國迅速富強,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管仲遇封人講述的是管仲還沒有成為齊國宰相之前的一個有趣故事。
當時齊國內(nèi)亂,在國外的兩位公子,公子小白和公子糾爭取時間會過即位。當時為了給公子糾爭取時間,管仲率領(lǐng)兵車去截殺公子小白,公子小白裝死后逃過一劫會過即位。掌握大權(quán)后公子小白就命令魯國君主交出管仲。
魯國國主被迫交出管仲,管仲被捆綁后壓上囚車,在從魯國回到齊國的路途中又餓又渴,于是在綺烏時向哪里的邊防人員討飯吃。綺烏的邊防官吏對他很尊敬,竟然跪著喂他吃飯。
但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位邊防的官吏私下里對管仲說,你是僥幸回來的,你不會被處死,還可能被任命為宰相,那么到時候你要是做了齊國的宰相,你要拿什么來回報我呢?
管仲開始的時候?qū)@個人很是感激,但是聽到他這么說就很生氣,于是就說:我要是真的能夠做到宰相,那么就會任命賢能的人,對有才能的人才使用,對有功勞的人進行公證的評定,這些就是我用來報答你的。這個人聽過以后內(nèi)心非常怨恨他。
本來管仲討到了吃的非常感激這個人,但是他這樣一說以后管仲反而對他的動機產(chǎn)生了厭惡,所以就不再想報答他的,也為后來人起到了警戒作用。
管仲非仁者與
《管仲非仁者與》文章中主要記錄的是孔子與他的弟子對管仲的一些評價和議論。文章開頭子貢向孔子提問,關(guān)于管仲能不能算得上是一位仁人的問題,子貢很困惑,齊襄公死后管仲本致力于幫助公子糾取得王位,但公子糾最終敗給小白,小白最后成為了齊桓公而且殺了公子糾,而管仲不僅沒有為公子糾殉死反謀,而做了齊桓公丞相。
對于子貢的困惑孔子解釋說:“如果不是管仲利用自己的才能幫助齊國變得強盛,那么齊國的百姓就不會有這么好的生活,就連你和我也會穿著胸口敞開的衣服死在山間的溝壑中,而不是像現(xiàn)在這樣。”
在這篇文章還記錄了公孫丑和曾西的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公孫丑問曾西,如果曾西在齊國任職的話有沒有可能能夠和管仲相提并論,曾西和管仲誰更賢能呢?聽到公孫丑的話曾西非常的憤怒,他告訴公孫丑:“管仲得到了君主的信任,行使著國家的政權(quán),但他為國家所做的功業(yè)卻太少了也太過卑微了,所以我不屑于和管仲比較。”
這一篇文章中記載的兩次討論,孔子與子貢的論述肯定了管仲為齊國所做的偉大功業(yè),通過管仲為人民帶來了幸福的生活而確定了管仲的才能。而公孫丑與曾西的討論對管仲的功業(yè)卻是相反的態(tài)度,曾西認為管仲為國家所做的根本不算什么。從這篇文章可以看出管仲一生的功業(y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評判。
管仲之器小哉
管仲是我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鬃釉f過:“管仲之器小哉。”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管仲這個人器量很小,那孔子為什么會這樣說管仲呢?
管仲作為我國春秋時期的名相,他幫助齊桓公成為了春秋霸主,同時也幫助齊國成為春秋時期最強大的國家。對于齊國來說,管仲為他們國家出謀劃策才使得他們國家變得富強了,既然如此,那么作為春秋時期諸子百家中最有名望的孔子為什么會覺得“管仲之器小哉”呢?
《論語》記載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這段話充分翻譯為:孔子說:“管仲這個人器量真是小啊”問:“管仲知道儉嗎?孔子回答:“管仲有三位妻子,怎么會知儉。”問:“管仲懂禮節(jié)嗎?”孔子就回答:“皇帝門前的門塞他家門前也有,君主用來設(shè)宴招待外國使節(jié)的酒杯,他家也有,如此說來管仲要是懂禮節(jié)的話世上就沒有不懂禮的人了。”《論語》中的這一段話表達了孔子認為管仲之器小哉。
無論孔子說“管仲之器小哉”是不是正確,管仲的才學(xué)能力都是為后人所稱道的,在他的幫助下齊國成為春秋霸主也是事實,《論語》中“管仲之器小哉”的評判也無法完全否認管仲。
管仲夷吾者
管仲夷吾者這一句話出自《管晏列傳》,該列傳是選自著名的歷史學(xué)家司馬遷巨著《史記》,《管晏列傳》記錄的是春秋戰(zhàn)國后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管仲與晏子的兩人的合傳。
管仲,字夷吾,是春秋戰(zhàn)國后期的潁上任人。管仲在年輕的時候,經(jīng)常和鮑叔牙交往,兩人的感情十分的深厚,并且鮑叔牙認為管仲此人具有很大的才能。也正是因為如此,鮑叔牙對于管仲的生活十分的關(guān)注,并且在政治生涯當中也竭盡所能去幫助管仲。
以前管仲家中十分的貧窮,但是鮑叔牙卻對管仲十分的好,經(jīng)常讓管仲占自己的便宜,不曾有過半句怨言。但在政治上兩人所輔佐的人是不一樣的,鮑叔牙拜的是公子小白,而管仲拜的則是公子糾門下。不久之后,公子小白即位,也就是后來的齊桓公。齊桓公為了解決后患,避免公子糾造反,爭奪自己的皇位,于是命令魯國公殺死公子糾。管仲作為公子糾的謀士,自然也被抓起來。
鮑叔牙知道了管仲被抓了起來,于是趕緊向齊桓公推舉管仲,希望齊桓公將管仲收于麾下,幫助齊桓公謀劃天下大事。
最終管仲同意幫助齊桓公執(zhí)政,并協(xié)助齊桓公能夠稱霸,這其中少不了管仲的功勞。之后齊桓公趙凱麗多次諸侯會議,使得其他弱小的諸侯國忌憚齊國的實力,使齊國達到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效果,這也是管仲獻的計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