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帝王多有寫詩癖 乾隆一生作詩超4萬首
中國古代帝王大都有寫詩癖。上古的一些帝王,從傳說中的黃帝、堯、舜到周文王、周武王,除掉帝王的甲胄,都有一套詩人的衣裳。像舜帝就曾和群臣集體創(chuàng)作了《卿云歌》,這首詩十分有名,北洋軍閥時期曾以此詩譜曲作為民國的國歌。歌中有“日月光華,旦復旦兮”之句,復旦大學從中取了兩字作為校名,足見其影響力之深遠。
上古帝王是否做過詩,畢竟是傳說,于史無證。楚霸王項羽和漢高祖劉邦,大概算是帝王詩的開山鼻祖了。這倆人不僅爭天下,也爭詩人的桂冠。項羽兵敗,作《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無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數(shù)年后,劉邦也寫了首《大風歌》,與項羽“PK”:“大風起兮羽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兩首詩各有千秋,這兩位戰(zhàn)場上見了勝負,詩歌上依然難解難分。
秦皇漢武,秦始皇沒留下啥詩歌,大概是不屑為之,漢武帝卻是位不折不扣的詩人。他寫過《秋風辭》、《天馬歌》、《瓠子歌》等詩賦,明代王世貞認為其成就在“長卿下,子云上”,把老劉抬到跟司馬相如和揚雄不相上下的地位。
代漢的曹魏雖是小王朝,但詩翁輩出。魏武帝曹操堪稱帝王詩的翹楚,他寫的《觀滄?!?、《龜雖壽》、《短歌行》等詩乃詩歌王冠的瑰麗珍珠。在老曹的影響下,曹丕、曹植、曹叡都詩作頗豐。尤其是陳王曹植是“專業(yè)詩人”,其代表作《七步詩》以豆萁與豆做喻,唱出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絕唱,無怪乎其人被后人贊嘆“才高八斗”啦。
南朝帝王的詩歌素養(yǎng)普遍很高,像宋文帝劉義隆、梁武帝蕭衍父子、陳后主陳叔寶寫詩都相當不錯,但他們的詩多兒女情長,風云氣少。這種詩病一直“遺傳”到唐朝,唐太宗李世民、武則天、唐玄宗李隆基三位皇帝奠定盛唐,其詩水平一般,放在唐詩里根本就不顯山露水。
唐宗宋祖并稱,宋太祖趙匡胤只能算半個詩人,他只寫過一首半詩,果然是“稍遜風騷”。老趙的手下敗將南唐李后主李煜在文學上遠勝老趙,他后期的《虞美人》、《浪淘沙令》凄涼悲壯,意境深遠。王國維贊譽李詞“神秀”,納蘭性德更將李詞置于宋詞之上。
明太祖朱元璋是個粗人,有時也附庸風雅。他的詩藝術(shù)性稍差,但勝在霸道,盡顯帝王氣象。如他有首模仿黃巢的詩:“百花發(fā)時我不發(fā),我若發(fā)時都嚇殺。要與西風戰(zhàn)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p>
唐以后,有許多異族皇帝熱衷寫詩。清乾隆帝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數(shù)量多,卻無甚可觀,反而不如遼道宗耶律洪基和金海陵王完顏亮等人的詩有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