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將軍李廣為何終身不得封侯 李廣是常敗將軍?
李廣終身不得封侯之謎:太史公司馬遷在他那部洋洋灑灑的鴻篇巨著《史記·李將軍列傳》中煞費苦心、不吝筆墨的將西漢武帝時期的傳奇人物李廣的一生描寫得翔實生動、跌宕起伏,行文悲壯激越、如呤如訴、扣人心弦,很是膾炙人口,李廣因此成了一位千古傳頌、幾乎婦孺皆知的鐵血英雄。
李廣幾乎窮其一生活躍在抗匈第一線上,“凡與匈奴大小七十余戰(zhàn),”可謂九死一生,血染征袍,勞苦功高,人們追思感嘆之余,一個大大的問號不禁涌上心頭———以雄才大略、氣吞萬里、好大喜功著稱的漢武帝劉徹致力于開疆拓土、以封侯拜爵褒獎軍功的時代,戎馬一生、百戰(zhàn)功高的虎賁勇士李廣,東征西討,奮起抗擊抵御擄掠成性的匈奴虎狼之師,名揚塞外,威震敵膽,連匈奴將士也敬畏三分的漢軍虎將,為什么卻終身不得封侯?
唐代著名詩人王昌齡在《出塞》一詩中贊詠道:“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绷硪晃恢吶娙烁哌m在《燕歌行》中追今撫夕,大發(fā)感慨:“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蓖蹙S則為李廣的不幸遭遇深感惋惜并大鳴不平:“衛(wèi)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shù)奇。”由此,“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成了人們對百戰(zhàn)不殆、勞苦功高卻無緣立功受賞的高士、宿將的同情、喟嘆之專用語。
職業(yè)軍人李廣身經(jīng)無數(shù)惡戰(zhàn),殺敵無數(shù),創(chuàng)痕遍體,卻一生無緣封侯賜爵。司馬遷和李廣幾乎是同一個時代的人物,對李廣這樣名聞遐邇的人物生平應(yīng)該十分了解,但不知出于何種顧慮,或出于什么不可明說之原因,亦或為避武帝尊者諱的緣故,他對李廣因何故終身不得封侯一事寫得含含混混,語焉不詳,用詞閃爍,也就是說并未給出明確答案。自司馬遷伊始,人們窮經(jīng)皓首,孜孜以求想解開這個謎團,提出了諸多的看法與猜測。
“殺降說”。史料記載李廣曾將數(shù)百名已經(jīng)繳械投降的羌族武士屠戮一空,這件事成了他一生揮之不去的心病與愧疚,似乎也成了他心中最大的一塊陰影。據(jù)說李廣活著時一直對自己沒能封侯一事困惑不解,甚至耿耿于懷。于是,他親自去請教過一位當時很有名的操望氣之業(yè)(相士)的“大師”王朔。王朔聽了李廣的敘訴后,針對李廣懺悔自己將八百名歸降羌人殺掉一事,他沉呤半晌,緩緩說道:“禍莫大于殺已降,此乃將軍所以不得封侯也?!睔⒔的吮抑蠹?,“殺降不仁、不義、不祥”即是此意。這看法有第一手文字資料為佐證,在史學界有一定數(shù)量的擁躉,但因蒙上了一層因果報應(yīng)的神秘色彩與唯心主義宿命論的沉渣,因而不能作為李廣不能封侯的唯一理由。
挾私怨“擅殺霸陵尉”而不得封侯說?!妒酚洝だ顚④娏袀鳌酚涊d,一次,李廣因兵敗被免去將軍一職,于是常常去郊野打獵解悶。一天夜里回家路過霸陵關(guān),守關(guān)的霸陵尉按大漢宵禁律例規(guī)定不予放行,李廣的隨從說情道:“這是過去的李將軍,通融一下吧?!焙攘藥妆【频陌粤晡颈犞浑p朦朧醉眼輕蔑地回敬道:“依大漢律令,當今的李將軍尚且不能夜行,何況過去曾當過將軍的人!”李廣聽后,又羞又忿,憋得面紅耳赤,然而理屈詞窮,只得隱忍不發(fā),在霸陵關(guān)前苦熬一夜。后來,適逢朝廷用人之際,李廣官復(fù)原職,做了太守,遂公報私仇,尋隙殺了霸陵尉。霸陵不過是一座小小烽燧,霸陵尉最多不過是一個連級軍官,職務(wù)低微的他忠于職守,本無過錯。于是人們認為李廣心胸狹隘,睚眥必報,連一個守關(guān)小吏的細微過失亦不能原諒,所以功名不順,不光因為殺降不仁,而是氣局不夠宏闊,欠缺大度,所以終身不獲封侯。反對這一理由的人認為,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以小節(jié)論大端,有以偏概全之嫌,難以令人信服。
因“治軍不嚴”而難獲封侯。所謂李廣治軍不嚴,也是類比另一位與李廣同朝為將、以治軍嚴謹著稱的程不識將軍所相對而言的。史載李廣行軍作戰(zhàn)不講“陣法;”夜間大軍歇息駐宿,不擊刁斗,不派斥候,不設(shè)暗哨;隨軍幕府中那些往來文書、賬冊明細也粗率簡略。胡亂堆放。此公看似大大咧咧,毫無章法,但“小事欠檢點,大事不糊涂,”可謂粗中有細,每逢行軍打仗這等要事還是十分認真對待的,審慎嚴肅,一點也不敢馬虎大意。因而,李廣部隊從未曾因不設(shè)刁斗、暗哨而遭遇過敵軍的夜襲而致不必要的損失,看來他事先是做過仔細偵查的,對敵情態(tài)勢了若指掌,所謂“治軍不嚴”亦屬心中有數(shù)、有的放矢。因此,司馬遷認為他和程不識一樣是漢軍名將。明末大學者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認為李廣和程不識二人一為“攻兵之將,”一為“守兵之將,”假若二者合一,則攻守平衡,攻必克,守必堅,才堪稱完美。然而,人各有別,分而論者,則各有千秋,“非可一律論也,”一能攻一善守,都不愧為一時之名將。
有人循史料中的各種蛛絲馬跡,認為李廣是“常敗將軍,”一生雖身經(jīng)百戰(zhàn),但鮮有勝跡,因而不得封侯。宋代學者黃震在他的一部著述中寫道:“李廣每戰(zhàn)輒北,因躓終身。”意思是李廣每戰(zhàn)皆敗北,因而蹉跎歲月,耽誤了終身功業(yè)。宋代史學大家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寫道:“程不識,雖無功,猶不敗;效李廣,鮮不覆亡?!背滩蛔R,雖然未立大功,卻沒失敗過;假若仿效李廣,不失敗覆滅才怪。嗚呼!李廣為將若此,焉得不敗,又怎能封侯?然而,《史記》中只記載了李廣波瀾壯闊一生中寥寥數(shù)次典型戰(zhàn)事,并帶有濃厚的“人的命,天注定”之虛無縹緲的宿命悲劇色彩,然而,古人深信人的命運自降生之日起已被老天規(guī)劃好,半分由不得自己做主。
這幾次“非典型”戰(zhàn)役也是太史公為了塑造鮮活的人物形象、烘托人物身上的悲劇色彩而剪輯的幾個歷史片段,他從沒說過李廣一生歷大小七十余戰(zhàn),每戰(zhàn)皆北,從無勝績,更無戰(zhàn)功。況且,司馬遷將他譽為“名將,”就連敵對陣營里的匈奴將士也十分尊敬他,不光畏之如虎,還敬若神明,于是贈他一頂“飛將軍”的高帽子。有史為證:“李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shù)歲不敢入右北平?!碧拼娙?、大歷十才子之一盧綸的絕句《塞下曲》寫道:“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就是對李廣絕世神力與精湛箭術(shù)發(fā)自內(nèi)心的由衷贊嘆。匈奴人聽說李廣鎮(zhèn)守右北平,竟然連續(xù)幾年不敢來犯,如此赫赫聲威,連剽悍的匈奴人也忌憚三分,他豈是一位沒有勝績的“常敗將軍”呢?
李廣“只有將才而無帥才,因而難當大任,”也就是說他有勇寡謀,不是“軍事全才,因此斷難獨擋一面。”從《史記·李將軍列傳》的內(nèi)容來看,李廣確實是一位難得的虎將,每遇戰(zhàn)陣,雖多失利,但他臨敵而勇,射術(shù)精準,沉著冷靜,剛猛無比;如此問題來了,“飛將軍”雖非浪得虛名,但他勇則勇矣,智略不足,獨“勇”獨“猛”但寡謀,又剛愎自用,“自負其能,”犯了驕兵大忌,不免屢敗屢戰(zhàn),屢戰(zhàn)屢敗,少有勝利可言,因此徒勞無功,導致終身不候。精力充沛、堪稱火眼金睛、能明察秋毫,有功必賞,有過必罰的漢武大帝,這樣做也是理所當然之事。
然而,漢武帝時期,能稱得上軍事全才的將軍又有幾人?衛(wèi)青、霍去病以赫赫武功聞名天下或許無人質(zhì)疑,但也有運氣的成分在內(nèi)。不光文武兼?zhèn)涞娜派儆?,且奮不顧身拼死血戰(zhàn)沙場遠遠遜色于李廣而得封侯拜爵者,大有人在,比如公孫賀、公孫敖、蘇建、李息、趙破奴、張次公等輩,又有幾人是軍事全才?幾人可功蓋李廣?因此,這一推斷也非定論。
“漢武帝心存偏見”與大將軍衛(wèi)青嫉賢妒能、大力打壓制約使李廣難以建功封侯。王勃(唐)在著名的《滕王閣序》中詠嘆:“李廣難封,”有借李廣坎坷遭遇敘說歷史上高才之士的懷才不遇的尷尬處境抒發(fā)自己“不得意”的人生感懷,將李廣之不得封候,歸咎于漢武帝心有偏私。有當代學者認為,李廣數(shù)次被武帝寄予厚望,帥眾遠征,均遭失利,武帝極為失望,于是產(chǎn)生了偏見,認為他“數(shù)奇,”意思是八字不好,命犯太歲,不吉利,不能作一軍主帥,否則大軍跟著倒霉遭殃。
史料顯示,李廣最后一次隨衛(wèi)青遠征漠北時,武帝特意囑咐大將軍衛(wèi)青不要讓李廣居前當先鋒,以免折了三軍銳氣。衛(wèi)青心下也犯了嘀咕,出于私心,讓自己的好友公孫敖當了前鋒,替下身為前將軍的李廣。李廣雖有怨氣,但服從上級乃軍人天職,頗識大體的他也無可奈何。后李廣部在大漠中迷路誤期,觸犯軍律,漢律嚴明,誤期依法當斬,為免受辱,最后落得個兵敗自刎而亡的悲慘下場。一代名將,灰飛煙滅,不光不候,還遭此橫死,怎不使人唏噓感嘆。這一說法,有一定的代表性,贊同的人不在少數(shù)。較之之前的幾種推論,這一論點從漢武帝時代的政治、軍事、對外關(guān)系上探究因果,視野比較開闊、公正,也更客觀。不過,仍有許多疑點有待解決,值得人們竭力探尋事實真相。
李廣并不平靜的人生經(jīng)歷,可謂激越慷慨,起伏不定,血淚交織,更富爭議。讓人不得不想起曾文正的一句名言:“不信命,信運氣,”和衛(wèi)青、霍去病等人封狼居胥,功勞蓋世相比,李廣確實欠缺了那么一點好運氣,乃至于號稱“千古一帝”的漢武帝劉徹也認為他“數(shù)奇”而冷落疏遠他,一直不敢委予重任。論資格、論能力、論忠勇、論經(jīng)驗,李廣無疑不輸任何人,然而,冥冥之中似有天意,最終導致勇猛絕倫的“飛將軍”折翅殞落,功虧一簣,留下終身遺憾。假如能圓滿的揭開西漢武帝時期名將李廣終身未得封侯之謎,將有助于對西漢時期社會、政治、軍事、經(jīng)濟、外交、官制、獎懲制度的全面及深入的了解、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