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五馬分尸”被傳數(shù)千年 為何讓洪秀全得了原創(chuàng)

2016-11-28 11:05:17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車裂,一種慘絕人寰的酷刑,人人聽之膽寒,聞之色變。戰(zhàn)國中期的政治家商鞅,因為推行改革變法,侵害到舊貴族的地位和利益,引起他們的憤恨

車裂,一種慘絕人寰的酷刑,人人聽之膽寒,聞之色變。戰(zhàn)國中期的政治家商鞅,因為推行改革變法,侵害到舊貴族的地位和利益,引起他們的憤恨,在秦孝公死后,受誣陷而被以“車裂之刑殺之”。

人們普遍認為,車裂就是五馬分尸,即把人的頭和四肢分別綁在五輛車上,套上馬匹,分別向不同的方向拉,這樣把人的身體硬生生撕裂為五塊,所以名為車裂。

然而,歷代《刑法志》與有關史籍都有關于車裂的記載,但未見“五馬分尸”之刑,車裂究竟是不是“五馬分尸”?我們可以從古籍中尋找答案。漢朝許慎《說文解字》中有“輾,車裂人也”、“斬法,車裂也”等說法,將車裂、斬、輾相提并論,賦予相同的意義,即以銳利的兵器斷人肢體。先秦時,各國對公開處死的罪犯或敵人,無論用刀戈砍殺,還是弓箭射殺,最后都將肢解尸體高懸示眾。可見,車裂指用刀斧肢解敵人或罪犯的尸體,并非將人活活撕裂。

而且,古人行刑到示眾這一過程,其順序是先梟首后分尸,如《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說:“盡得(繆)毒等,二十人皆梟首,車裂以徇?!笨梢?,車裂時的尸體已是無頭之尸,無法用五匹馬來分解了。

自漢景帝改革刑法后,景帝以前一些死刑的真相慢慢使人淡忘,最終失傳。一些古書幾經(jīng)后人篡改,如《南燕錄》中有“車裂嵩于東門之外”一句,在《太平御覽》中已被改為“五車裂之”,中華書局的影印本中又成了“以五車裂之”,讀者以今視古,難免產(chǎn)生種種誤解。此外,民間文學、古典小說對這一刑罰的描繪,起了直接傳播作用,如《東周列國志》說商鞅被“五牛分尸”,這是“五馬分尸”俗話說的近源。在近代,“五馬說”已廣為流傳,以至于洪秀全將“五馬分尸”刑當做太平天國正式刑名頒于天下,這是中國法制史上獨一無二的。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