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諸葛亮娶丑女其實是“私人定制”

2016-12-11 14:57:10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諸葛亮尚在隆中之時就已經成親了。按說,像諸葛亮這樣一個才華橫溢、學貫古今的大帥哥,娶一個“白富美”之類的應該不成問題。但令人大跌眼

諸葛亮尚在隆中之時就已經成親了。按說,像諸葛亮這樣一個才華橫溢、學貫古今的大帥哥,娶一個“白富美”之類的應該不成問題。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諸葛亮不僅沒有娶到“白富美”,反而娶了一個相貌極丑的女人做老婆。這個女人,就是河南名士黃承彥的閨女黃月…諸葛亮尚在隆中之時就已經成親了。按說,像諸葛亮這樣一個才華橫溢、學貫古今的大帥哥,娶一個“白富美”之類的應該不成問題。

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諸葛亮不僅沒有娶到“白富美”,反而娶了一個相貌極丑的女人做老婆。這個女人,就是河南名士黃承彥的閨女黃月英。自古英雄愛美女,才子配佳人,天經地義。而諸葛亮卻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不愛紅妝愛丑女,的確是有些不可思議了。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讓諸葛亮對婚姻大事如此草率卻又情有獨鐘呢,按《三國演義》中的解釋就是——“此女有才”。

卻說當年,黃承彥老先生曾與諸葛亮有過一面之緣。初次見面,黃承彥就十分欣賞諸葛亮的才華氣度——“一見諸葛孔明而異之”。要說名士就是名士,做起事來也是不同凡響,不入俗流。后來,黃承彥聽說諸葛亮要娶老婆,就主動找上門來,給自己的閨女作起了大媒。一見面,黃承彥就開門見山地說:“聞君擇婦,吾有一丑女,黃頭而色黑,才堪相配,肯容納乎?”如此倉促的舉動,一般人肯定難以接受。不料想,諸葛亮不僅沒有拒絕,反而“忻然而娶之”。這段反常的婚姻,也由此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當?shù)睾芏嗳硕荚谛υ捴T葛亮。從此,民間也就有了:“莫學孔明擇婦,正得阿承丑女”的諺語。

對此,不僅當時的人不理解,即便是現(xiàn)代社會,也會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為什么這么優(yōu)秀的一個男人,放著那么多的美女不要,偏偏要娶一個丑女人呢,而且又是那樣的不假思索,不顧名聲。由此,也就引出了世人對黃承彥之女到底有多丑的種種猜測。

從黃承彥對其女的介紹上看,黃月英無論如何都是與“白富美”沾不上邊的。但透過文字描述,我們卻不難發(fā)現(xiàn),這個所謂的“丑女”,其實也并非如大家想象的那樣丑得不忍目睹。首先,黃承彥對諸葛亮說“吾有一丑女”,就不見得是其真意。從來交人交心,聽話聽音。黃承彥如此說,并不是為了介紹此女有多丑,反倒像是一種自謙。知識分子講話,拐彎抹角,不足為奇。更何況,老婆是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黃承彥身為人父,怎么可能有意貶低自己的女兒呢。而“黃頭而色黑”說的應是事實。按現(xiàn)在的理解,黃頭者,頭發(fā)黃而已。古人以發(fā)黑為美,不像現(xiàn)在,好好的黑頭發(fā)偏要染黃了。盡管如此,這個黃毛丫頭肯定是算不得漂亮的?!懊婧凇本筒灰f了,也就是膚色暗黑,沒有光澤。除此之外,對相貌五官卻未有提及。

這就給我們留下了一個思考的懸念和想象的空間,或許黃月英的相貌還是說得過去的。至少,從來就沒有關于黃月英相貌如何丑陋的文字表述。單憑“黃頭而色黑”不足以證明黃月英就是徹底的丑女。以此推論,“黃承彥女兒極丑”的結論不過是后世之人的捕風捉影、妄自揣測罷了。既不夠真實,也有失公允。

之所以這么說,倒不是說諸葛亮娶了個漂亮媳婦。只不過,與其他的“白富美”相比,與諸葛亮的陽光帥氣相比,黃月英略顯遜色而已。事實就是,諸葛亮娶了一個不很漂亮的黃毛丫頭做妻子,在外貌上與自己不是太般配。之所以一口應承,應該就是諸葛亮對此女早有耳聞——貌不出眾,才學極高。這就不難理解了,像諸葛亮這樣一個雄心壯志的人,是不會拘泥于兒女情長、卿卿我我的。他要做的就是“聞達于諸侯”,成就一番偉業(yè)。但處在那個群雄割據(jù)的戰(zhàn)亂時代,僅僅娶個漂亮老婆對自己的事業(yè)又能有多大的益處呢,而“才堪相配”顯然是諸葛亮更加看重和需要的,這是一種區(qū)別于常人的愛情觀。

革命伴侶,從來如此。諸葛亮“忻然而娶之”,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正如所料,諸葛亮的妻子不僅是一個默默奉獻的幕后英雄,更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賢內助、好幫手,不僅為諸葛亮的家庭付出了艱辛的勞動,而且也在諸葛亮的成功路上做出了重大貢獻。眾所周知,諸葛亮的一生,發(fā)明眾多,創(chuàng)造力很強,是個出了名的發(fā)明大家。但反過來想想,諸葛亮一個政務繁忙、軍旅勞頓的人,怎么會有如此空閑研究這些玩意呢。

應該就是,諸葛亮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很多來自于黃夫人的背后支持。為了丈夫前線打勝仗,自己在家潛心研究,為的就是能在可能的時候,助諸葛亮一臂之力。像諸葛亮發(fā)明的木牛流馬、連發(fā)弩、孔明燈等等,都不應只是諸葛亮的功勞,這其中還應有黃夫人的心血。最起碼,黃夫人也是參與過這些項目的研究的。只不過,為了丈夫的名譽,才心甘情愿地將發(fā)明專利冠上了諸葛亮的名號。如此看來,黃承彥所說的“才堪相配”,的確不虛。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諸葛亮名垂青史,光耀千秋,有一半得益于黃夫人背后的默默支持。問題是自古男尊女卑的傳統(tǒng)觀念決定了,女人是不可能走上前臺的。而“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悖論,更像是一把刀子,毫不留情地將黃夫人的功勞一筆抹殺,沒有一星半點的文字記載,倒是“丑女嫁夫”的尷尬故事,卻一再傳唱,成為笑談。無論如何,都顯得有失公平了。

虧得諸葛亮不為色動,不為名累,獨具慧眼,才成就了一段近似“冷色調”的千古佳話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