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三國名將呂布是因為什么殺董卓
三國呂布為什么殺董卓
《三國演義》中將呂布刺殺董卓這一章節(jié)描繪的極為生動,以至于其中擁有閉月羞花之貌的貂蟬也被后人列為四大美人之一。然而這小說中故事仍然存在著較多疑問,待我們一一細數(shù)。
呂布殺董卓
呂布殺害董卓,究其緣由,其中最為重要的人物非貂蟬莫屬,但貂蟬是否真有其人,此番疑問學(xué)界早有定論,貂蟬實屬小說中杜撰的人物,歷史上并未有其人。而呂布看上的到底是誰呢?在《三國志》中記載呂布常與董卓侍婢私通,可見貂蟬這一形象的原型僅為董卓府上的侍婢,經(jīng)過藝術(shù)加工后才有美人計這一說法。那么呂布因紅顏刺殺董卓這一說法變不攻自破了。
那么此事件中第二個主要策劃人王允又起到了什么重用呢?王允成功策反呂布,為朝廷立下大功,而且呂布得手后提議與王允一同輔政,可見當(dāng)時呂布對王允是相當(dāng)信任的,呂布刺殺董卓一事聽信與王允也實屬事實,那么王允不是以他莫須有的一女貂蟬進言,又是通過什么方式勸動呂布的呢?
分析當(dāng)時所處的情境,董卓在《資治通鑒》中記載道,其為人在進京前上為人所稱道,名聲不錯,但進京掌權(quán)后,本姓暴露,與呂布之間的關(guān)系也變得極為僵硬,經(jīng)常因為一些小事情,便要動手殺了呂布,因此呂布對董卓的反感也日益加深,后來因呂布與董卓府中侍婢私通恐怕被董卓發(fā)現(xiàn),更是日夜惶恐。當(dāng)時董卓的所作所為可以說是人神共憤,相反司徒王允則以賢名遠揚,既然王允有意唆使呂布刺殺董卓,呂布所幸棄暗投明,將董卓殺害。
董卓老婆是個怎樣的女人
董卓此人淫亂的惡名早已臭名昭著,最后連死都是因女人而與一子呂布反目成仇從而招來殺身之禍,可見對美色的垂涎是飲鴆止渴的一絲溫存,沒有防備卻丟了性命。三國中董卓的淫賊形象到底刻畫了幾分,一本《三國演義》僅僅在董卓身上在青澀上頗費了筆墨,可見董卓的淫亂已病入膏肓。
既然如此一個貪圖美色之人,那么他的正宮之妻又是何人呢?坊間總是拿貂蟬和董卓說事兒,但說貂蟬是呂布的妻子尚且合理,若是硬要將貂蟬與董卓湊為一對兒實在是委屈了貂蟬,在小說《三國演義》中也未曾提及貂蟬是董卓的妻子,只說董卓將貂蟬帶回府中為侍妾,正經(jīng)名分也為曾給她??梢姸康钠拮恿碛衅淙?,且為其誕下一女。
董卓的原配是羌人女子,性情暴戾,與董卓如出一轍,可見當(dāng)?shù)氐娘L(fēng)土人情不適合調(diào)教出通情達理、遵循禮教之輩,此羌人女子同樣出身豪強世家,其父是羌人首領(lǐng),嫁給董卓之后,一心為其大業(yè)籌謀,可謂名副其實的賢內(nèi)助,因此,在董府中,董卓最為敬重之人除了他的母親就是妻子。董卓取得如此精明的老婆本是一件喜事,可是這為羌人女子幾近女子嫉妒之心,使得董卓永無安生日子可過,這才導(dǎo)致這位正室未曾有過實名記載,僅以董氏相稱。
董卓死后尸體慘狀如何
公元192年4月,王允與呂布篡謀好行刺計劃,令同鄉(xiāng)人騎都尉李肅與其他勇士共十余人冒充侍衛(wèi),埋伏在北掖門附近。當(dāng)董卓的步輦經(jīng)過時,呂布示意李肅,李肅飛身上前行刺,不料董卓內(nèi)穿鐵甲,為能刺中要害僅傷其臂膀,受驚后的董卓跌落馬車,驚呼:“呂布何在!”呂布現(xiàn)身聲稱是奉皇帝詔令,討伐賊臣,其他余眾一改不予追究,令此事速戰(zhàn)速決,不托泥帶水。
盡管董卓出行前后護衛(wèi)近百余人,層層守衛(wèi),滴水不漏,但只能放得了外賊防不了家賊,呂布僅靠一紙假詔書便使上百士兵棄甲投降,可見董卓在生死關(guān)頭卻要為自己平時的所作所為買賬,無人甘愿為其賣命。董卓要為自己買的賬不只這些,當(dāng)他濫殺無辜,采用極刑重典,攪得朝野上下動蕩不安,就該料到他倒臺的那一刻,要付出多大的代價。董卓首級被取下的那一刻,其隨行侍衛(wèi)僅受驚遲疑片刻后,便高呼萬歲,絲毫未有為主報仇之意。董卓死訊不脛而走,街頭巷尾皆是高呼慶祝,百姓飲酒助樂,婦孺士人皆賣掉首飾筆墨,換來錢財買酒買肉,擺酒慶賀,街市道路擁堵得水泄不通。
董卓的尸首被棄置街頭,天氣炎熱,身上的油脂化成了水狀,流到了地上,看守尸體的官兵做了個燈芯,將其點燃,一連燒了好幾天。早受董卓迫害過的家族門生將其尸首燒成灰燼,撒遍山頭。而董卓的家屬極其老家的家族長幼皆難逃滅門慘死,下手之人皆為董卓的原來的部下。
權(quán)臣董卓廢帝的理由是什么
董卓在何苗死后,不費一兵一卒便當(dāng)了回漁翁,坐享其成,將何進、何苗部下的軍隊盡數(shù)收編,占據(jù)了強大的軍事后盾。緊接著部署戰(zhàn)略,派人大將呂布刺殺洛陽衛(wèi)戍軍隊統(tǒng)領(lǐng)執(zhí)金吾,順勢接收他所掌管的洛陽衛(wèi)戍軍隊。
如此,董卓不僅擁有了大量常規(guī)軍對,并且掌握著都城洛陽的直隸部隊,使其問鼎中央政權(quán)的籌碼大大提升,控制中央政權(quán)的目標也更加明確清晰,因此,董卓開始著手肅清前方道路上的絆腳石。
為了進一步控制中央政權(quán),董卓決定召開拜官會議,商討廢黜少帝劉辯之事。在會議中,董卓大肆宣稱少帝年幼無知,品德欠缺,上不能敬奉宗廟,下不能體恤百姓,難盛大任。為了天下百姓與漢室江山著想,他愿效仿霍光廢昌邑之舉,廢黜少帝,另立陳留王劉協(xié),即漢獻帝。
在場官員多忌憚董卓淫威,未能有敢言者,僅有尚書盧植對其獨斷專行的行為發(fā)表批判之言,他認為少帝劉辯如今年紀尚小,對其德行尚不能蓋棺定論,更不能將其與昌邑王相提并論。董卓聽其言大怒,未曾想到竟有人膽敢違逆他的遺愿,便下令將盧植拖出去斬首,辛虧有侍中采邑為其保薦,極力相勸,才保住其性命。
可見當(dāng)時,董卓勢力早已無人能及,廢黜少帝的理由隨其信手捏來,即使荒謬也無人敢違背。
東漢軍閥董卓怎么死的
董卓在東漢末年的所作所為人神共憤,但為何十八路諸侯結(jié)盟討伐他都未曾傷其性命,但最后卻命喪上朝途中,究其原因,總結(jié)出董卓的致命缺陷當(dāng)屬他的妄自尊大,侮辱心腹,貪圖美色,才導(dǎo)致橫尸街頭的下場。
董卓當(dāng)時在朝野上下的地位無人能及,官場上下皆是迎合他的人,無人敢違背他的遺意愿,稍有不慎便會招來人頭落地的下場,人人心中敢怒卻不敢言??墒巧硖幐哂谔熳又?,服飾車駕皆是皇帝等級,如此位高權(quán)重,即使殘忍暴戾,也無人敢吭聲,連十八路諸侯都沒有辦法那他怎樣,壞就壞在董卓不該自大到不拿呂布當(dāng)回事兒,甚至?xí)r常在眾人面前因言語不和,便要拔劍刺之,令呂布對其心生怨氣,從而使司徒王允有機可乘,使用美人計加大董卓呂布此二人間的嫌隙,最終導(dǎo)致董卓命喪呂布手中。
王允與呂布篡謀好行刺計劃,令同鄉(xiāng)人騎都尉李肅與其他勇士共十余人冒充侍衛(wèi),埋伏在北掖門附近。當(dāng)董卓的步輦經(jīng)過時,殺他個措手不及,并聲稱是奉皇帝詔令,討伐賊臣,其他余眾一改不予追究,令此事速戰(zhàn)速決,不托泥帶水。盡管董卓出行前后護衛(wèi)近百余人,層層守衛(wèi),滴水不漏,但只能放得了外賊防不了家賊,呂布僅靠一紙假詔書便使上百士兵棄甲投降,可見董卓在生死關(guān)頭卻要為自己平時的所作所為買賬,無人甘愿為其賣命。
董卓進京政變過程介紹
一夜之間,東漢王朝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積蓄多年的朝堂矛盾、勢力斗爭都在漢靈帝駕崩的那一天順勢爆發(fā)了。
外戚宦官鷸蚌相爭,何進身首異處,張讓、段珪投身黃河,而此時原本受何進所托進京鏟除宦官勢力的董卓見風(fēng)使舵,迅速改變方針,在黃河邊找到被宦官帶領(lǐng)出宮的少帝劉辯與陳留王劉協(xié),率先掌控先機。
這場政變最大的收獲者無疑是董卓,當(dāng)袁紹率兵進宮將宦官勢力盡數(shù)斬殺,一夜之間,肅穆的宮廷內(nèi)一片血腥,廝殺場面混亂至極,不僅宦官余眾難逃一死,袁紹軍隊也在這場廝殺中元氣大傷,怎料少帝早已被十常侍帶出宮去,大殿僅剩一個虛殼兒。而此時的董卓則趁機從這混亂中抽身而出,事先帶兵尋找少帝蹤跡,在黃河沿岸攔截少帝等一干人等,因此借著護送少帝回宮的名頭名正言順地入駐京城,成為京城內(nèi)外眾多勢力中最為強勁的一支。
與此同時,董卓稱袁紹兵力元氣尚未恢復(fù),即使吞并何進舊部,另一方面,成功挑唆呂布背叛丁原,斬其首級,并將丁原軍隊納為己有。自此董卓的勢力已無人與之匹敵,掌握東漢朝政已是早晚之事。
董卓見大局已定,隨即肅清反對勢力,將袁紹等舊臣逼走,廢黜少帝,并將其與何太后一并暗殺,另立新帝劉協(xié),將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東漢王朝開始進入奸雄董卓統(tǒng)治的黑暗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