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嫡女和庶女的地位究竟是怎么樣的?
古代,在封建宗法制度之下,均實行一夫多妻制度,也可謂一夫一妻多妾制,其中正妻一人,姬妾數(shù)人,妾還分為良妾與賤妾等,其它如通房等多少不拘。正妻,也謂嫡妻,包括正妻早亡,或其它原因未生子女而另立妻妾的繼室,她們所生子女為謂之嫡出,正宗之意。正妻所生女兒為嫡女,非正妻的側室、偏房、妾所生的孩子叫庶出,所生的女兒為庶女,也叫旁支。
在古代大戶人家里,雖然表面上來說,庶女與嫡女都是主子的女兒,千金小姐,兩者在吃穿用度上也無甚差別,但在地位、利益和心理層面,還是有很大的區(qū)別的:
在古代大戶人家,家里當家理事,往往是正妻,如在《紅樓夢》里,賈政府上管事的實際是王夫人,只是他委托侄女王熙鳳管理而已,家里大事,最后都要請示他定奪的。正因為正妻的這個經濟實權,對自己所生的嫡女高看一眼厚愛一層,這也是人之常情。于是,嫡女更受寵,便是十分自然的事了,而受寵,也標志著地位更高。
庶女與嫡女的區(qū)別還表現(xiàn)在談婚論嫁上。在古代達官貴族之間談婚論嫁的時候,男方挑選對象,一般也傾向于嫡女。同時,由于嫡女母親一般都是大戶人家的女兒(個案另當別論),嫁入夫家時,大都帶來豐厚的嫁妝,這些嫁妝包括金銀細軟,都是歸嫡女母親私有的,她自己的嫡女出嫁,嫁妝自然豐厚些。
而庶女母親大多出身仆從,甚至有的還是從人販子處買來的,嫁來時一般不會有多少嫁妝的,因此庶女出嫁,嫁妝上與嫡女當然會有較大區(qū)別。
而最重要的區(qū)別在于心理層面。社會各階層談論女眷時,嫡與庶常常成為話題。而女孩自己,也常常因嫡出或庶出而內心的優(yōu)越程度不一樣。
而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是因為宗法社會在倫理上有著尊卑高下的排序,可以說都是人為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