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下葬時有十三棺出城門?
朱元璋一生的傳奇故事很多,他死后曾經(jīng)有野史記載,有13具棺材從不同的城門抬出,一時之間人們竟不知道他葬于何處。那么歷史真的有這樣的事件嗎?這到底有何依據(jù)?有人認為這可從朱元璋的殉葬制度中找到相關證明。
明太祖朱元璋給南京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除了孝陵,世界現(xiàn)存最長、保存最完好的都城城墻——南京明城墻,也是朱元璋的杰作。明城墻當年分分城與外郭兩大部分,當年內城有門十三座,外郭有門18座,此即所謂南京坊間所謂的“內十三,外十八”。傳說,朱元璋下葬時搞了一個“迷魂陣”,當天,十三城門同時出棺。這個說法已傳講了六百年,是南京民間最經(jīng)典的段子之一。南京過去有個民謠:“南京有三怪,龍?zhí)兜墓媚锵窭咸?,蘿卜當作小菜賣,十三個城門抬棺材?!敝煸岙斈赀@個怪異下葬傳說,竟然被當成了南京的城市符號之一。
可能有人覺得是無稽之談,其實并非空穴來風,史料上有記載,如明人朱國楨的《皇明大政記》上便有這樣的文字,朱元璋下葬那天,“而發(fā)引,各門下葬”。
各門下葬,是一種障眼法,實行秘葬的步驟之一,屬反盜墓的典型特征。我在我的《中國人盜墓史》等書中也是這樣認為的,但我后來我進行了思考,發(fā)現(xiàn)這里面很蹊蹺,因為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的墓在哪?如此反盜墓給誰看的?結合當年當年朱元璋死后嬪妃殉葬的事實,那些棺材里很可能裝的都是這些殉死的后宮美女!
殉葬本是秦漢以前的喪葬制度,活殺死者身邊的妃妾新侍,到陰間給死者站崗放哨當“服務員”。秦始皇死后,秦二世便曾父皇生前多得不清的后宮女人全都處死了,天怨人恨。劉邦當皇帝后,果然地廢除了這一沒有人性的陋俗。但已消失了幾個朝代的殉葬,到朱元璋當皇帝時,又恢復了這一制度,死灰復燃。
后為朱姓子孫皇帝仿效,明成祖朱棣死后,便用30多個宮妃殉葬,甚至連藩王都有殉人。如郢靖王朱棟位于湖北鐘祥市的墓被盜后,當?shù)乜脊艑<疫M行“搶救性”發(fā)掘時,便發(fā)現(xiàn)了殉人。在左右耳室里,各發(fā)現(xiàn)了六口棺材,從遺骸鑒定分析來看,年齡都不是很大,且都是女性,由于年輕,骨頭早都爛了,只剩下牙齒和金屬飾物。這些女人應當是朱棟生前年輕漂亮的妃侍,她們不可能同時生病死去,惟一的解釋是非正常死亡——殉死。
再說回朱元璋。在皇太子朱標早喪的情況下,朱元璋依傳統(tǒng)禮制,立朱標的大兒子、長孫朱允炆為皇太孫。朱元璋死后,朱允炆承繼大位,史稱“建文帝”。
朱允炆遵遺詔,依古制,將朱元璋生前沒有生育過的后宮嬪妃,全部下令處死殉葬,另有若干宮女從死。至于如何處死這些活生生的殉人,一直是個謎,有的說是水銀毒死。有的說是勒死。但根據(jù)《朝鮮李朝世宗實錄》,應該是吊死
“帝(明成祖朱棣)崩,宮人殉葬者三十余人。當死之日,皆餉之于庭,餉輟,俱引升堂,哭聲震殿閣。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掛繩圍于其上,以頭納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頸而死?!?/p>
從上文所記可見,是讓殉葬妃女站到小床上,脖子伸進繩套后,太監(jiān)猛然把下面小床抽走。當時,嗣新皇帝——朱棣的大兒子明仁宗朱高熾,還親自到場,與她們話別,實際是“監(jiān)刑”。兩個朝鮮選獻進宮的美女韓氏和崔氏,也都處死了。
韓氏臨死前哭喊,“媽媽,我去了!媽媽,我去了!”未等話說完,太監(jiān)就抽去了她腳下的小床。其狀之慘不忍細想,連后皇帝都看不下去。后來明英宗朱祁鎮(zhèn)果斷地廢除了殉葬制度。朱祁鎮(zhèn)當皇帝時曾被瓦剌俘獲,此是他的一大恥辱,但因廢除殉葬,使他有了一個良好的口碑和歷史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