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亮官銜者的各式“丑態(tài)”
當了官,大概都是喜歡別人稱呼他們官銜的,那樣,最起碼可以享受領(lǐng)導優(yōu)先的待遇,讓他們有一份在周圍人群中的優(yōu)越感。
但也有意想不到的例外,比如《唐語林》記載:那個著名的詩人李紳當上了尚書,他的手下在開封[注:開封市-開封市位于中國河南省中部偏東(古代稱東京),地處中華民族歷史發(fā)源地、中國文化搖籃的黃河南岸,是一座歷史文化悠久的古城。]橋上抓了一個沒為他車隊回避[注:回避通常指司法人員對與本人有特定關(guān)系的案件避不承擔辦理該案的任務,目的是防止徇私舞弊或發(fā)生偏見,以利于訴訟的正常進行和對案件的公平、正確處理,也有利于司法人員避開嫌疑。]讓路的人,結(jié)果那人的一段話,卻反而令李紳大驚失色。那人道:“某勤政樓前,尚容緩步,開封橋上,不許徐行?”難道“汴京[注:簡稱汴,古稱“汴州”、“東京”、“大梁”。是中國多個重要王朝的首都。戰(zhàn)國時期,魏國建都于此,稱“大梁”,冶鐵業(yè)發(fā)達,十分繁榮。]大于帝都?尚書尊于天子?”原來對方是皇族!于是,李紳只好無話可說了。
唐朝裴休被任命為宣州觀察使[注:觀察使,中國古代官職。唐代后期出現(xiàn)的地方軍政長官﹐全稱為觀察處置使。-guanchashi],赴任前游覽京城?!爸登睾苫ㄊl(fā),同省閣名士游賞”,他們來至紫云樓下小坐,見五六個人在水邊飲酒,其中有個穿黃衣服的人,笑語輕脫,旁若無人。
讓裴休有點看不慣了,于是上前問道:“君所任何官?”對方正在興頭上,不無炫耀地回答:“諾,即不敢,新授宣州廣德縣令?!被仡^又問裴休:“押衙所任何職?”裴休學著對方的腔調(diào)道:“諾,即不敢,新授宣州觀察使。”竟然正好是頂頭上司!于是黃衣人和他的同伴們趕緊狼狽逃散了。《松窗雜錄》說:結(jié)果此人要求去了遠離宣州的四川羅江縣。
在官本位的體制中,當官的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好容易爬上了一個臺階,四顧再一望,其實仍然是在底層。更何況,京城里大官多如牛毛,哪是一個小小縣令張狂的地方。
不僅當了官要亮出頭銜,官員親友故知也喜歡亮出他們的身份。王彥輔的《麈史》說:有個監(jiān)察地方的提刑官到某地,“辱縣尉張伯豪,斥使下騎而步,且行且數(shù)其不才”。等到了招待所,有人告訴他:“適罵官員,乃陶中丞女婿。頓時讓這位提刑官嚇了一跳,于是立即換了副面孔,將張伯豪憲召來,“與之坐,茶罷,乃曰:‘聞君有才,適來聊相沮。君詞色俱不變,前途豈易量耶!’即命書吏立發(fā)薦章與之?!闭^朝中有人好做官,衙門里的生態(tài),總是要講究背景的:一等人物往往是上級的關(guān)系戶;二等人物往往是本地官[注:《周禮》分設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地官以司徒為長官,屬下各官有鄉(xiāng)師、鄉(xiāng)老、鄉(xiāng)大夫、遂人、遂師、遂大夫等。-diguan]員的關(guān)系戶;三等人物往往是有油水的關(guān)系戶;然后才輪到有沒有才能之類。這對乍來初到的關(guān)員,都是必須小心對待的,不然,等到對方亮出身份就不大好收拾了。
《麈史》還記載:一個巡察官員到軍營,見一監(jiān)察軍務的軍官已經(jīng)老態(tài)龍鐘,就對負責軍官說:“護戎老不任事,何可容也?”可是大家卻都對此默然無語。沒想到這位監(jiān)察軍的護戎高聲道:“我本不欲來,為小兒輩[注:兒輩 拼音: 解釋: 1.孩子們;后輩。-erbei]所強,今果受辱!”巡察官問他:“小兒謂誰?”回答是:“外甥章得象[注: 清忠為相度量宏廊唯帝獨賞文憲章彪章得象(978-1048年),字希信,世居泉州。與王曾同齡。高祖仔鈞,事閩為建州刺史,遂家浦城。]也。”原來是宰相的舅舅!巡察官趕緊打岔改變話題道:“雖年高,顧精神不減,不知服何藥?”聽他回答:“素無服餌”后,贊道:“好個健老兒!”于是請他喝了一頓酒才敢離去。
不過,也有不愿意亮出身份的人,《唐語林》記載:唐懿宗[注:唐懿宗,名李漼(公元828-874年),初名溫。唐宣宗長子。宣宗病死后,被宦官迎立為帝。在位14年,病死,終年47歲,葬于簡陵(今陜西省富平縣西北40里紫金山)。]時相當于宰相的禮部尚書[注:禮部尚書,主管朝廷中的禮儀、祭祀、宴餐、學校、科舉和外事活動的大臣,清代為從一品。相當于現(xiàn)在的中央宣傳部部長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長。]同中書門下[注: 基本介紹一、即“政事堂”。二、宋建炎三年(1129),并中書省與門下省為一省,稱中書門下省。 平章事畢誠,其舅舅仍然在老家太湖縣當“伍伯”,還不是“干部編制”。畢誠覺得很沒有面子,但經(jīng)過多次做工作,他舅舅仍然不肯去當正式官員。于是畢誠“乃特處選人楊載為太湖令”,把為其舅舅改變編制的任務交給了他。沒想到他舅舅竟然不肯承認外甥是畢誠,說:“某賤人也,豈有外甥為宰相耶?”最后,經(jīng)不住楊載的軟磨硬泡,他終于說了實話,原來是:他做伍伯,“每歲秋夏征租,享六十千事例錢,茍無敗缺,終生優(yōu)足,不審相公欲致何官耶?”讓擔心的是:他做個什么官以后,得到的,也許未必比得上這么多穩(wěn)定的灰色收入。
具有比官銜更能引以自傲的身份的人,也不喜歡提起官銜。宋朝時,馬涓中狀元后,被授簽書雄武軍節(jié)度判官。在拜見知府呂晉伯時,就自己通報稱:“狀元馬涓”。呂晉伯就委婉地告訴他:“狀元者,及第[注:簡介 及第 jí dì【解釋】〖pass an imperialexamination〗指科舉考試考中,特指考中進士,明清兩代只用于殿試前三名:狀元~。]未除也,即為判官,不可曰狀元?!?/p>
另一個狀元時彥,去拜見潁州知府韓持國時自稱狀元,韓持國就怒叱道:“狀元無官邪!”狀元畢竟不多,在沒有中過狀元長官[注:1.上級官員﹔上司。2.眾官之長。多指級別較高的官吏。3.唐宋時多指縣令。4.官吏的泛稱。-zhangguan]面前炫耀狀元,這不是讓長官找不到優(yōu)越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