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正盛開!揭秘日本為何把櫻花作為國花
本文是日本著名思想史家小島毅先生寫給15歲女兒的一本日本史書中的一節(jié)。他在書里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了日本從古代到中世的歷史(明治維新以前),討論了日本的國家形成、歷史建構(gòu)、宗教信仰、社會變動等方面的議題。
小島毅系東京大學(xué)博士畢業(yè),現(xiàn)任東京大學(xué)人文社會系研究科教授。專攻中國思想史,著作包括《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宋朝》(《中國的歷史》叢書07,講談社)、《朱子學(xué)與陽明學(xué)》。
櫻田門之變1860年3月3日的早上,當(dāng)然因?yàn)檫@是當(dāng)時的舊歷,所以大約是現(xiàn)在的4月,江戶卻有積雪。當(dāng)時的大老井伊直弼在從自己宅邸前往江戶城的途中,遭遇了暴徒的襲擊暗殺。有說法認(rèn)為,事前井伊直弼已經(jīng)從朋友那里知道這個偷襲計劃的存在,并被建議改變出行路線,但是他以“身為武士,那么做會被當(dāng)成膽小鬼,而且會成為眾人的笑柄”為由拒絕。井伊直弼堅持走與以往一樣的路線,結(jié)果遇害了。這個傳聞的真假不得而知,但是由于安政大獄而聲名狼藉的井伊直弼,卻因?yàn)樗奈涫康谰窈驼宫F(xiàn)出的大和魂而被傳為佳話。
這件暗殺事件以其發(fā)生的地點(diǎn)而被稱為“櫻田門之變”。雖然是偶然,但這個城門的名字卻讓人覺得與前文所提到的佳話不謀而合。身為武士,就應(yīng)該死得干脆、毫不留戀。盡管失禮,但如果是“梅田門之變”或“桃田門之變”,就一點(diǎn)也不協(xié)調(diào)了。所以這里還是“櫻田”最適合。
作家舟橋圣一以井伊直弼的親信長野主膳為主角撰寫的長篇小說,名為《花之生涯》。自平安時代的假名文學(xué)以來,如果只寫到“花”,指的便是櫻花。平安末期的歌人西行法師著名的和歌:
如果可以,希望在那如月的望月之時,于春天的櫻花樹下死去。
如月即2月,望月是指滿月之日,也就是15日。據(jù)傳那是釋迦牟尼涅槃之日。西行法師雖然說希望自己也能和釋迦牟尼同一天死去,但與其說是他身為佛僧的宗教心使然,更可想見的是他想要死于櫻花樹下的那種完美愿望:與飄落的櫻花一起,結(jié)束生命。之后,就如同他所說的,似乎真的在2月15日逝世。
淺野內(nèi)匠頭在將軍城府內(nèi)拔刀砍傷事件,發(fā)生于3月14日,這件事后來也成為赤穗浪人前往吉良邸復(fù)仇的契機(jī)。淺野長矩在那一晚切腹自殺。電影或電視劇拍到這一幕時,一定會出現(xiàn)櫻花樹,用從樹上飄落的櫻花描繪出他倒臥的場景;用櫻花這樣的意象來象征像櫻花一樣短暫消逝的悲劇主角。
井伊直弼遇刺的日子恰好在2月15日到3月15日期間,路上堆積的白雪因此被鮮血染紅,加上從空中飄落的櫻花花瓣,這景象簡直就像畫一樣吧!
人問敷島大和心,朝日爛漫山櫻花。
這是本居宣長的詩歌。除了櫻花,沒有其他的花能夠這樣緊緊地抓住日本人的心。
之前我們談到從梅花到櫻花的變化。更直白地說,如果梅花是唐風(fēng),那么櫻花就是國風(fēng)了吧!
櫻花雖然在中國也有,但不像在日本一樣,會成為詩歌、戀愛,甚至是人生中的重要角色。隨著國風(fēng)文化的形成,似乎在京都的上層社會中,不知不覺擴(kuò)大了對櫻花的深深愛戀。到了江戶時代,也便滲透到一般大眾的心里了。
祇園精舍之鐘聲,響諸行無常之道理;娑羅雙樹之花色,顯盛者必衰之真諦。
這是《平家物語》著名的開場詩。這里的花,雖然是娑羅雙樹,而不是櫻花,但娑羅雙樹是原產(chǎn)于印度的常綠樹,實(shí)在不像是因?yàn)榛ǘ艿较矏鄣臉淠尽S袀髡f在釋迦牟尼2月15日涅槃后,本應(yīng)常綠的娑羅雙樹卻變得白枯,因此它的花色才會被用來作為“事物變遷”的象征吧!
但在鐮倉時代的日本人中,沒有人去過印度。平家的貴族子弟與同樣年紀(jì)的榮西想要從中國去印度也沒有成功,結(jié)果就把禪宗帶回了日本。在吟詠《平家物語》這段詩的時候,很多人的腦中所描繪的應(yīng)該是櫻花的景象吧!盛開的櫻花,不久即凋落,這正是“盛者必衰之真諦”。
在佛教中也稱此為“諸行無?!?。以《涅槃經(jīng)》里的話來說,就是所有的事物都是不斷生生滅滅,沒有止境的。鴨長明在《平家物語》的同時代寫下的《方丈記》的開篇也頗著名。
浩浩河水,奔流不絕,但所流已非原先之水。河面淤塞處泛浮泡沫,此消彼起、驟現(xiàn)驟滅,從未久滯長存。
“無常”的觀念,可以說是了解日本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關(guān)鍵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