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風流柳永 萬千女子愛慕他湊錢替其安葬

2017-03-26 09:31:11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白衣卿相柳永,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他死后曾有萬千

白衣卿相柳永,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他死后曾有萬千妓女為他送行。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時學習詩詞,有功名用世之志。然而柳永多次進京參加科舉,屢試不中,遂一心填詞。并在詞中以“白衣卿相”自詡。

柳永詞大量描寫市民階層男女之間的感情,詞中的女主人公,多數是淪入青樓的不幸女子。柳永的這類詞,不僅表現了世俗女性大膽而潑辣的愛情意識,還寫出了被遺棄的或失戀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聲。在詞史上,柳永第一次筆端伸向平民婦女的內心世界,為她們訴說心中的苦悶憂怨。正是基于這樣的原因,柳永的詞才走向平民化、大眾化,使詞獲得了新的發(fā)展趨勢。

在宋代,歌伎以歌舞表演為生,其表演效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她們的生活處境。演出效果取決于演技和所演唱的詞,演技靠個人的勤奮練習,而詞則靠詞人填寫。

歌伎為了使自己的演唱吸引觀眾,往往主動向詞人乞詞,希望不斷獲得詞人的新詞作,使自己成為新作的演唱者,以給聽眾留下全新的印象,同時也希望通過詞人在詞中對自己的贊賞來提升名氣。柳永落第后,頻繁地與歌伎交往,教坊樂工和歌伎填詞,供她們在酒肆歌樓里演唱,常常會得到她們的經濟資助,柳永也因此可以流連于坊曲,不至于有太多的衣食之虞。

要說歌妓們有多愛柳永,“不愿君王召, 愿得柳七叫; 不愿千黃金, 愿得柳七心; 不愿神仙見, 愿識柳七面”, 成了當時青樓女子的真實呼聲。

柳永晚年窮愁潦倒,死時一貧如洗,無親人祭奠。歌伎念他的才學和癡情,湊錢替其安葬。每年清明節(jié),又相約赴其墳地祭掃,并相沿成習,稱之“吊柳七”或“吊柳會”,這種風俗一直持續(xù)到宋室南渡。

古代才子都愛風流,但是能夠像柳永這樣的,得到萬千歌妓寵愛的中國歷史僅此一人!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