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古代皇帝如何避暑 古代避暑有絕招!

2017-03-28 08:41:00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盛夏之際,皇宮里要設置必要的避暑設施。那么,皇宮里有哪些避暑的措施呢? 來過北京的人都該知道,夏天的北京,酷暑難耐,熱浪襲人。乾隆

盛夏之際,皇宮里要設置必要的避暑設施。那么,皇宮里有哪些避暑的措施呢?

來過北京的人都該知道,夏天的北京,酷暑難耐,熱浪襲人。乾隆皇帝就曾以《熱》為題,專門作詩來形容北京炎熱的盛夏?!柏M無九重居,廣廈蓮垂湘。冰盤與雪簟,瀲滟翻寒光,展轉(zhuǎn)苦煩熱,心在黔黎旁”。在那沒有電扇、空調(diào)和冰箱的年代里,在重重宮院的紫禁城里,皇帝是怎么避暑的呢?每到酷暑,皇宮里就想盡了種種辦法。這些傳統(tǒng)的方法雖然沒有現(xiàn)在的設備效果顯著,卻也是巧妙利用自然之物的奇思妙想。他們具體是如何來進行防暑降溫的呢?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一、暗藏玄機的房檐

明代以后的建筑規(guī)制是:“檐步五舉,飛椽三五舉;柱高一丈,平出檐三尺,再加拽架”。這簡單的建筑法式,里面卻有大奧妙。

那時人們已經(jīng)善于運用冬夏季日影的角度(就是今天所說的太陽高度角,北京地區(qū)冬至正午太陽高度角為27°,夏至正午太陽高度角為76°),來設計出檐的角度。宮內(nèi)的北房有了這個角度的屋檐,就能夠在夏至前后,屋檐遮陽;到了冬至前后,陽光滿室,使得房間內(nèi)有冬暖夏涼之感。

二、竹簾、涼棚營造出來的陣陣清涼

宮中營造人工陰涼的方法也不少。比如,屋檐前面懸掛簾子,一方面可以遮擋陽光,另一方面也留有空隙保持通風。簾子何時掛何時收當時都有規(guī)定。

簾子還有等級劃分,最高級的是用斑竹、香妃竹編織的,飾有各種圖案,等級低的是用葦箔編成的。道光帝所作《湘簾》詩說:“一桁垂銀蒜,編成翠竹籮。篆煙留細處,草色看時多。月下纖無影,風前動有波。湘江遺趣在,夏永靜如何。”

更大一點的工程是搭涼棚,就是在宮殿頂上和院里搭個頂蓋來遮蔽陽光。棚匠們用簡單的圓木作為支架,搭好后上邊鋪上葦席,并用繩子捆扎好。這種涼棚可卷可展,烈日當頭的時候展開遮擋陽光,早晚時再收起來通風。搭涼棚一般在陰歷四月開始。

三、冰桶鑿孔送涼風

冬季儲藏冰塊到夏季用的習慣,在我國北方由來已久??脊虐l(fā)現(xiàn),早在周代就已經(jīng)有了用來貯存冰塊的冰窖。明清時候,盛夏也會大量用冰。冰窖一般有官窖、府窖和民窖,《大清會典》中記錄的清代在紫禁城、景山、德勝門外、正陽門外都設有官窖,共計18座,僅紫禁城中的冰窖就藏冰25000塊。冰窖造型基本相同,采用埋入地下1.5米的半地下形式,長約11米,寬約6米,容積為330多立方米。這些冰塊都是在每年三九御河起冰后,由采冰者鑿成規(guī)定尺寸的方塊拉入冰窖,待轉(zhuǎn)年的夏天使用。隆宗門外西南的造辦處附近就有一處冰窖。

清代宮內(nèi)儲存冰塊的器具被稱為“冰桶”、“洋桶”,多用紅木、花梨木、柏木為內(nèi)胎,也有用金屬胎的。形制呈斗狀,口大底小。蓋多采用很厚的木板,兩腰部都有銅環(huán),方便搬運。有四條腿足,足下還裝有托,用來防止潮濕。這種宮廷“冰箱”比起現(xiàn)在的冰箱太過簡單,但是構(gòu)造合理、實用。當時的“冰箱”主要有兩個用途,一個是用來冰鎮(zhèn)飲料和時鮮水果,因為箱體內(nèi)采用鉛或錫為里,能起到較好的隔熱作用,而箱底有小孔,可以排放融化的冰水。冰桶另一個用途是降低室內(nèi)的溫度。箱蓋上設有透氣孔,因此排出的冷氣還能起到“空調(diào)”的功效。

另外,清代的帝王子康熙皇帝以后,歷朝歷代,每年夏季都會離開故宮到頤和園、圓明園和承德避暑山莊去避暑。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