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探秘 劉邦重用韓信背后的故事

2017-03-28 09:57:36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韓信在項梁部下時,并沒有名聲,項梁戰(zhàn)敗,隸屬項羽,官為郎中,因不得項羽重用入蜀投奔了漢王劉邦。歸漢后同樣不得志,只做了連敖——一個

韓信在項梁部下時,并沒有名聲,項梁戰(zhàn)敗,隸屬項羽,官為郎中,因不得項羽重用入蜀投奔了漢王劉邦。歸漢后同樣不得志,只做了連敖——一個管接待賓客的小官。

后來犯了事,被推到刑場上處斬,僥幸看到滕公,大喊了一聲:漢王不想得天下嗎?為什么要殺壯士!滕公覺得他的話不同凡響,不但當場釋放了他,還在交談以后把他推薦給了劉邦。這并沒有引起劉邦的多大反應,大概是抹不過滕公的面子,稍稍給他升了一下官職,為治粟都尉。當然,滕公不過是劉邦一個趕車的,面子大不到哪兒去,所以韓信的這個官也不可能升得很大。

在這件事以后,蕭何跟韓信談了幾次話,也認為韓信是個人才。那時候,漢中還是個經(jīng)濟文化都不是很發(fā)達的地方,劉邦手下的人不少是江淮地區(qū)的楚國人,許多人覺得沒有什么前途,于是紛紛逃跑,離開了漢中,其中就有韓信。其他人跑了,蕭何無動于衷,韓信跑了,蕭何立刻追趕。

可見,蕭何以為韓信的逃跑對漢來說是個大事件。蕭何追趕韓信的時候,來不及向劉邦報告,劉邦以為蕭何也背叛了自己,大罵不止。等到蕭何回來,劉邦是又惱又喜,蕭何這個左右手總算是又回來了,至于追回來的是誰,他似乎并不十分關心。這從他后來任命韓信做大將軍也可以看得出來。

蕭何說,要想取得天下,就必須重用韓信。劉邦說:為了你的緣由,我就給他一個將軍當當吧!“緣由”就是面子,只不過這個面子要比滕公那個大,開口就是一個將軍。蕭何卻不領情,說,這樣您還是留不住他。劉邦說:那就給他一個大將軍當吧。如此草率地決定一個大將軍的人選,實在是令人費解,要知道,大將軍可是統(tǒng)領全軍的人物??!我們不知道劉邦當時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我們完全可以把這句話用另外一種方式來描述:行,你說怎么辦就怎么辦,我給你面子,只要你留下來就成!

蕭何說:太好了。于是,劉邦就要把韓信召來任命??墒鞘捄尾桓桑f:不能這樣輕慢無禮,你真想任命這個大將軍,必須選擇良辰吉日,設置高壇,舉行一整套完備的禮儀才行。劉邦無可奈何地同意了,《史記》只給了三個字的描寫——王許之。

要筑壇拜將了,眾將都很高興,以為大將軍就是自己,等到任命了韓信,則是“一軍皆驚”!劉邦是什么表情不知道,反正全軍沒有人想得到,可能劉邦在心里說:我也沒想到!至此,我們看到劉邦對韓信的任命,如同兒戲,以至于蕭何都說,任命大將軍不能像呼喚小兒一樣。就是劉邦說的那句:“以為大將,如何”,也有說氣話的嫌疑。

直到筑壇拜將,結束了對韓信大將軍的任命,劉邦才坐下來對韓信說:丞相多次稱道你,你有什么計策指教我嗎?韓信這才有機會面對劉邦說了那番被后人稱之為“計定三秦”的話(多有阿諛奉承之嫌),劉邦才顯得特別高興,以為得到韓信太晚了。在此之前,我們從劉邦的話中看不到韓信,只有蕭何。

古代的成名將軍,大多是戰(zhàn)爭實踐鍛煉成長起來的,韓信在項羽手下沒有帶兵的機會,到了劉邦這兒連打仗的機會都沒有,誰會知道他的軍事才能?劉邦有可能都沒見過韓信!一個地位低微又沒有功勞的人一下子上升為大將軍,絕不是劉邦頭腦發(fā)熱或是吃錯了藥,說到底只能是照顧蕭何的面子。

問題在于,蕭何有這么大的面子嗎?劉邦敢于拿大將軍的官職輕易授人嗎?可以肯定地說,蕭何在漢家的重要性決定了他有這樣大的面子!劉邦自恃能掌控住韓信這樣的武將!

劉邦還是平民的時候,蕭何常常接濟他;當了泗水亭長,蕭何經(jīng)常照顧他;反秦起事,眾人推薦沛縣令,蕭何積極擁護他;劉邦當了沛公,蕭何從此跟定了他。劉邦從沛縣起事到進入咸陽,蕭何只做了一件事,給劉邦當助手“督辦公務”。但正是這個助手,卻真正成為劉邦的一條臂膀。

劉邦在前面打仗,后面的軍需籌集、糧草供給、城池接受、兵員補充以及打敗仗的善后處置全部由蕭何來完成。劉邦一生,打勝仗少,打敗仗多。打了敗仗只管自己跑,什么軍隊城池大本營,甚至連老婆孩子親娘老子也不管。

可是等他回來后,仍然還有營帳給他住,有軍隊給他用,究竟是誰在起作用?不用說一定是蕭何。劉邦當了漢王,任命蕭何擔任丞相,說明蕭何雖然在默默無聞地做事,作用卻是有目共睹,否則,不會沒有人提出異議。蕭何不但勤政而且廉潔,劉邦進入咸陽,將領們都搶金銀財物,而蕭何收取的是秦朝的文獻資料。這樣的人,劉邦手下還能找出第二個來嗎?以后要和項羽爭天下,能少了這個人嗎?既然少不了,就得給人這個面子!

控制將領在于掌握軍隊,沒有了軍隊,武將不過是武夫或者俠士。劉邦在封賞時敢說武將只不過是一群“功狗”,就在于他已經(jīng)完全掌握了軍隊。兵敗彭城,劉邦退至滎陽與楚軍對峙。由于韓信在趙、代打得順利,劉邦“輒使人收其精兵”才不至于被項羽打敗。劉邦能夠派人調走韓信的精銳部隊,說明這支部隊是劉邦的,韓信只是一個帶兵者,而不是軍隊的所有者。劉邦封韓信為齊王后,項羽曾經(jīng)提出聯(lián)合韓信三分天下,部下也有人勸他自立為王,韓信也不是沒有動過心,但最終卻沒有這樣做。

難道真是僅僅為了劉邦的恩德嗎?韓信不傻,他清楚地知道,他就是走到天邊,這支軍隊也是漢王的,假如他要自立,就得易幟!古代軍隊打著三種旗子:王旗、帥旗和將旗。自立就得易幟,易幟就是背叛,兵士都能夠跟著他走嗎?打敗項羽以后,劉邦用突然襲擊的方法奪走了韓信的軍隊,兵將毫無異常,說明這支軍隊姓漢。這種事劉邦明白,韓信明白,天下所有人都明白!

劉邦雖然為了蕭何的面子而重用韓信,但韓信為漢家也立下了汗馬功勞,對得起蕭何的推薦,也無愧于大將軍這一稱號。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