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名將為何深陷人鬼情未了 真能投胎轉世?
唐人韋皋出身京兆韋氏,屬于隋唐時期的門閥弟子,然而因為時間久遠,歲月變故太多,韋家早就落魄。尤其是韋皋一家,沒有任何背景依靠,不過好在韋皋很有才能,人又儀表堂堂,所以不到弱冠之年便被提拔做了官,韋皋先后出任中央和地方,因功于37歲時提拔為隴州節(jié)度使,成了陜西的最高軍事指揮官,兩年后,又將工作地點轉移至四川,出任劍南節(jié)度使。
韋皋在四川二十多年,和南詔,拒吐蕃。史書上說他“數(shù)出師,凡破吐蕃四十八萬,禽殺節(jié)度、都督、城主、籠官千五百,斬首五萬余級,獲牛羊二十五萬,收器械六百三十萬,其功烈為西南劇。
從這段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出韋皋確實是個非同凡響的人,而當時的政府就需要這樣的人才,而且早年的韋皋也有輝煌騰達的志向,可惜造化弄人,真實的故事往往比幻想骨感。
韋皋的父親不是什么大官,家里也不是資產(chǎn)階級,所以韋皋比起同齡人來說天生就是輸在了起跑線上,眼看做官暫時無望,韋皋又喜好上了旅游,有事沒事就會到江南走幾趟,而就有這么一次,韋皋來到了江夏郡。
江夏郡的長官姓姜,有個兒子名叫姜荊寶,比韋皋小幾歲,韋皋住在姜家的時候跟荊寶玩的很好,兩個人的關系就如同親兄弟,而荊寶有個丫鬟叫玉簫,年紀很小,不過十歲,但有時也會跟二人打鬧在一塊,三個人就在這么一段快樂的歲月中度過許久。
后來在姜太守幫韋皋準備好了行李和錢財,并打通了關系,讓他去京城謀生,然而韋皋卻不太愿意,于是跑到廟里住了起來,盡管韋皋不再與二人有頻繁來往,但荊寶還是會派玉簫去看望韋皋,而那時玉簫也長的亭亭玉立,頗有韻味了,于是郎有情妾有意,二人就私定終身了,到后來,韋皋的叔叔親自派人來抓韋皋,讓他回家看看,韋皋無奈只好回去,臨行前,荊寶和玉簫趕來看望韋皋,韋皋很難過,寫下《憶玉簫》一詩贈與玉簫,并許諾,少則五年,多則七年后一定回來娶玉簫,讓她務必等著自己。玉簫答應了,韋皋留下玉扳指一枚,當做定情信物,告別完后旋即離開。
一晃春去秋來,五年過去了,韋皋沒有回來,玉簫心里悵惘,情郎一定要信守承諾。后來又過去了兩年,韋皋終究沒有回來,玉簫心里很是失望,最終絕食而死,荊寶一家念其有情有義,故將玉扳指當做葬品陪葬,而今美人死了,韋郎卻渾然不知。那么他去哪了呢?原來唐朝的官場不是好混的,像杜甫干了幾十年也不過是個員外郎的小官韋皋自然也不例外,開頭幾年是要多苦有多苦,好在韋皋堅持不懈,憑著自己的才華得到了賞識,終于在四十歲前出鎮(zhèn)四川。當時的四川已經(jīng)不再是曾經(jīng)的天府之國,對內(nèi),老百姓民不聊生,對外,少數(shù)民族時常進攻,韋皋一出鎮(zhèn)四川,就開始整頓作風,而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審理牢房中的罪犯,
有一次,一個罪犯被壓到公堂,抬頭望向韋皋時大吃一驚,心中暗想是否似曾相識?抱著必死的心里,罪犯大喊一聲:大人大人,你還記得姜荊寶嗎?韋皋回答記得,罪犯又說我就是姜荊寶。韋皋問怎么回事,荊寶回答說:當初你走了之后,我參加科舉考試,因為考的不錯,被派到四川青城做縣令,可惜途中因為家人犯法,結果受到牽連做了牢。韋皋很是生氣,這是家人的過錯,與你何關?于是馬上釋放姜荊寶,并提拔他做了地方官員。
韋皋在出任四川時,兢兢業(yè)業(yè),忙于公事,過了大半年才問及玉簫的狀況,荊寶如實回答,韋皋知道后無比悲痛,便拿出家中錢財,修建佛像,企圖麻痹精神。后來四川有個道士找到韋皋,說可以出手相助,韋皋卻也同意了,在道士的幫助下,韋皋與玉簫靈魂重見,并互相許下諾言,二十年后要再見。
就這么的,歲月如梭,當初的大叔現(xiàn)在也成了老頭,某年韋皋舉辦生日宴會,各地的官員都獻上禮物,其中有個官員送的尤其不一般,是一位國色天香的美女,名叫玉簫,沒錯,就叫玉簫,韋皋仔細一看,果真跟荊寶家的一模一樣,并且手指上還有突出的肉環(huán),這便是玉扳指所致。百感交集的韋皋最終娶了這位少女做妾,或許他心中認為老天不會那么無情,總有一個輪回要遇見她,事情有了美好的開始,但愿也有個美好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