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中誰才是最后真正的贏家?
三國時期可謂是群雄紛起,戰(zhàn)亂不斷。在這個時期出了許多奇才與梟雄。雖然這一時期比較混亂,但是依然備受人們喜愛。其中最有名的一幕要屬鴻門宴,關于這一頓飯局,歷史學家持有不同的觀點,到底誰才是鴻門宴中最后的贏家,我們一起去分析一下。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陳勝、吳廣起義在先,六國光復在后,隨后項羽挺進咸陽,分封天下,劉邦暗度陳倉,占領三秦,開啟了長達四年的楚漢帝位之爭。在這之前發(fā)生的鴻門宴雖是一場有驚無險的飯局,卻是楚漢相爭的縮影,或者說是戰(zhàn)爭結果的提前預演。
恩生于害,害生于恩。鴻門宴上項羽一時之仁放虎歸山,最后在四面楚歌中兵敗自殺,所以,項羽輸了,輸?shù)囊粩⊥康?。劉邦在項伯、樊噲、張良等人幫助下逃離鴻門,并一舉奪取天下,貌似是贏了這盤棋,其實在不知不覺中已經(jīng)輸了。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劉邦在奪取天下時能與部下竭誠相待,共為兄弟,一旦建立漢朝,便心生嫌隙,為了帝位和權力而活。外朝的開國元勛能殲滅就殲滅,內(nèi)宮的呂后戚夫人爭風吃醋衍生為太子之爭。無論是外朝還是內(nèi)宮,劉邦都真正成了高高在上的孤家寡人,為了江山永固不擇手段,不念舊情,時時提防他人。疑心生暗鬼,可以說劉邦贏了天下卻輸了自己。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這是劉邦一生當中唯一的一段肺腑之言(劉邦此生謊言太多,但是這句絕對是心里話),在這漢初三杰,乃至整個楚漢棋局中的過客,唯有蕭何是贏家。
要說蕭何的目光,真不是一般人能相比的。初為小小功曹,他不結交高官望族,反而與屠夫樊噲、車夫夏侯嬰,獄掾曹參、吹鼓手周勃等市井小人物成莫逆之交,尤其是對泗水亭長劉邦別有一番感情。蕭何獨具慧眼地看出劉邦風度不凡,為帝王之相,便將自己的一生壓在了這個小混混身上,不僅格外照顧他,還利用職權袒護他和他家人。
事實證明,這種“奇貨可居”的眼光為他換來一生的榮華富貴。蕭何自此以后緊隨劉邦身旁,出謀劃策,憑借“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的功勞位居眾卿之首,被封為“開國第一侯”,封妻蔭子,食邑萬戶,并且可以劍履上殿(古人席地而坐,入室須脫鞋,貴族、大臣佩劍,秦制上殿不得佩劍。劍履上殿,即穿鞋佩劍直入殿堂,這是一種君王對臣子極高的禮遇。
三國時,董卓就曾“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功高宜震主,蕭何也不例外,面對劉邦的猜忌曾入獄,但不久就被釋放,“使持節(jié)赦出相國”,劉邦親自迎其出獄,并稱其為賢相,明確指出錯不在相國而在自己。要皇帝認錯本就很難,何況是讓劉邦自己打自己的臉。
劉邦晚年欲改立太子,多虧蕭何、張良等人諍諫才沒成功,這讓呂后和繼位的惠帝感恩戴德,并且繼任丞相。蕭何壽終正寢后謚號文終侯,后代襲封為酂侯。《史記·蕭相國世家》記載“后嗣以罪失侯者四世,絕,天子輒復求何后,封續(xù)酂侯,功臣莫得比焉?!庇纱丝梢娛捄卧趧h王朝的地位,不僅自己風光,連自己的后代一起風光,哪怕是后代獲罪,也可一筆勾銷,永享爵位,這在封建社會絕對是鳳毛麟角。
韓信一生集王侯將相于一身,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但是這哥們?yōu)槿诉^于高調(diào),凡是必出風頭,連劉邦也不放在眼里,終招致殺身之禍,夷滅三族。其實這種人本性不壞,沒有心計,重視義氣,理想也不宏大,屬于思維簡單、四肢發(fā)達類型,他高調(diào)的所作所為無非是想炫耀一番,但是他的主上劉邦卻是個小心謹慎,善于捕風捉影的人,這樣一對君臣難免會心生嫌隙。最終韓信以謀犯罪論處,功名毀于一旦。
張良,因得到黃石公所贈《太公兵法》而成為一個文韜武略的“謀圣”,在風云際會的亂世以獨到的智謀幫助劉邦奪得天下,幫助呂后之子劉盈登上帝位,這樣一個勞苦功高的元勛本可以像蕭何一樣風光,但卻摒棄人間俗事,一心研究黃老之學,修身學道,欲飛身成仙。也許這其中有“兔死狗烹”的前車之鑒,但是更多的在于他自己的喜好興趣。
張良是韓國貴族,因韓國為秦所滅,所以處處想著光復祖國,甚至去刺殺秦始皇。之后張良慧眼識英雄,借劉邦之手滅了暴秦,為感念劉邦之恩,幫其打敗項羽一統(tǒng)江山。歷史進行到此處,張良大愿已成,大恩已報,接下來便可以一門心思鉆研自己的黃老之學,沉溺于自己的興趣了。他推脫掉齊國三萬戶為食邑,希望把自己的封地改為留地(張良劉邦相遇之地),以此紀念自己與劉邦的相遇相知之情,由此可以看出張良本人并不在乎功名利祿,而是有種瀟灑超然的道家之風,否則以其智慧成為第二個蕭何并無難事。這樣一個本無心政治的人莫名其妙地卷入這場爭斗之中且贏得毫無懸念,真是造化弄人。但是張良自己都無心在輸贏上,我們也就遵循他的想法,把他排除在外。
再看其他的王公大臣,汝陰侯夏侯嬰以太仆之職先后輔佐了劉邦、劉盈、呂后、劉恒,死后謚號文侯,但是子孫不肖,其曾孫夏侯頗在娶平陽公主為妻期間與人通奸畏罪自殺,封國撤銷。曲逆侯陳平的經(jīng)歷與夏侯嬰類似,輔佐四朝,歷任丞相,但是其曾孫陳何搶占他人妻子,被處以死刑,封國廢除。舞陽侯樊噲雖和劉邦互為連襟,但是也被劉邦猜忌圖謀不軌,如果不是劉邦早死一步,恐怕樊噲早就人頭落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