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杜牧的風(fēng)流史 喜歡上十歲幼女還下了聘禮
杜牧是晚唐頂尖級的大詩人,與另一個大詩人李商隱并稱為“小李杜”。
由于杜牧是世家出身,所以從小他就有一種以天下為己任的想法,用他的話說就是“平生五色線,愿補舜衣裳”。
可不幸的是,杜牧的性格不太適合官場土壤,他因不屑逢迎權(quán)貴,長期被人排擠,生活很不得意。而幸運的是,正是杜牧的失意,為中國文化留下很多華章。
文宗大和二年(828年),杜牧26歲,幾乎沒費什么力氣就從萬千儒生中脫穎而出,考上了進士;不久,又考中了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被授弘文館校書郎等職。
在京城做了幾年的打雜工作,淮南節(jié)度使牛僧孺聽聞杜牧的才氣,就征召他來揚州做幕僚,工作是處理公文。杜牧工作清閑,有時閑的無聊,便去青樓消遣,于是有了牛僧孺派兵保護杜牧嫖娼的故事。
杜牧在揚州活的很瀟灑,詩寫得也很飄逸,這大概是得益于他身邊的那些歌妓。從杜牧的詩中,我們可以看到他骨子里其實是個文人。但事實是,杜牧卻把政治家設(shè)定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寫詩只是偶爾的消遣。杜牧十幾歲的時候,正值唐憲宗討伐藩鎮(zhèn),振作國事。他讀書之余,特別關(guān)心軍事,后來還專門研究過孫子,寫過十三篇《孫子》注解。特別是有一次獻計平虜,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獲成功。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如此深刻直白的自我譴責(zé),不是一般士大夫能做到的。
然而杜牧在政治上卻屢屢碰壁,大和九年(835年),杜牧被朝廷征為東都洛陽的監(jiān)察御史,其后又轉(zhuǎn)任地方和中央多個崗位。當(dāng)時,統(tǒng)治集團中拉幫結(jié)派的現(xiàn)象很嚴重,以牛僧孺為首的牛黨和以李德裕為首的李黨斗爭特別激烈,杜牧因與牛僧孺關(guān)系比較鐵,被李德裕劃為牛黨,在中央很受排擠,這讓他很郁悶。
杜牧一生共經(jīng)歷五個皇帝,頻繁換帝說明國家的底氣已成問題,宦禍、黨爭、叛亂,生靈涂炭,唐王朝已走到盡頭。在這種情況下,杜牧就特別向往昔日的盛世。為此,他還跑到唐太宗墓前寫了兩首觸景生情的詩,以稱頌明主而發(fā)泄對時下的不滿。“千古銷沉向此中”,這是詩人為晚唐提前寫下的挽歌。五十年后,唐王朝就滅亡了。
可能是對現(xiàn)實太失望,杜牧生命的最后幾年一直在努力擺脫權(quán)力漩渦。宣宗大中四年(850年),杜牧出任肥缺吏部員外郎不久,就以種種借口要求外放到湖州任刺史。有關(guān)領(lǐng)導(dǎo)剛開始不同意,但是見杜牧一封接一封的申請讓他應(yīng)接不暇,被迫應(yīng)允。
關(guān)于杜牧為何偏偏選中湖州,據(jù)野史雜記記載,是因為他在那里欠了一個感情債。據(jù)說杜牧在地方做官的時候,聽說湖州美女多,就去那里游玩。在游玩的過程中,杜牧遇到一個天姿國色的小女孩,只有十來歲。杜牧很喜歡,就給她的母親一些財帛定聘,約定十年之內(nèi)他必來湖州做刺史,再行迎娶,如十年不來,女孩可另嫁。誰知,等他真來到湖州做刺史時,時間已過了十四年。杜牧不甘心,找到了女孩母親后才知女孩早于三年前嫁人,還生了兩個孩子。為此,杜牧悵然若失,還寫了首詩感嘆。
在湖州任上,杜牧只干了一年多就又被召到京城,任中書舍人。他明白自己在官場已不可能有太大的作為,遂放浪形骸,縱情詩文;不久,病逝于長安,年五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