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水滸中蒙汗藥和醒酒湯的神奇配方!
一本《水滸傳》,給我們展示了一副燦爛的江湖生活畫卷,各路的英雄豪杰,販夫走卒,打尖的,住店的,吃肉的,喝酒的。雖說是亂世,但也頗有點令人神往。不過假如生活在水滸的世界里,有一點你始終得注意:不管是行走江湖,仗劍天涯,還是四處跑跑做點小買賣賺個差價,只要有東西從你口中進去了你都得做好被麻翻在地的準備。至于最后是做成包子還是混沌,那就要看你的造化了。
說起這把人麻翻在地的本事,在整本《水滸》里排第一的可能要數(shù)十字坡的孫二娘。當時的江湖有諺“大樹十字坡,客人不敢過,肥的做饅頭,瘦的去填河”。足見孫二娘這招屢試不爽,成功概率之高堪于現(xiàn)在的手術麻醉媲美,就連慣于行走江湖的山東武二郎都差點著了她的道道。
而且有一點頗為令人奇怪,吃了她的蒙汗藥后,一旦藥力發(fā)作,就算對你整個人開腸破肚你都渾然不覺,更不可能被疼醒或者其他什么了。可見在古代中國,中藥麻醉術發(fā)達得實在出人意料。那么究竟是什么東西居然會有這么大的魔力呢?
根據(jù)明人梅元實在《藥性會元》中的記載“曼陀羅花與川烏、草烏合末,即蒙汗藥?!笨磥磉@蒙汗藥的配方還真夠簡單,其中最主要的一味就是曼陀羅花。
曼陀羅花,茄科,一年生有毒草本,夏秋開花,花冠呈漏斗狀,多開白花。此花并非我國原產(chǎn),而是在宋代由阿拉伯商人從海路傳來。
北宋之前,在中原典籍里沒有任何關于曼陀羅花的記載,目前能夠見到的最早記載是南宋周密的《癸辛雜識續(xù)編》,書中曼陀羅花又叫作押不花,押不花是“曼陀羅花”阿拉伯語的音譯。早在宋代剛傳來不久,我國的醫(yī)生就認識到曼陀羅花的功效,在宋朝的醫(yī)書里有用曼陀羅花治療咳嗽氣喘和胃疼的記載。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對曼陀羅花的藥理藥性進行了介紹?!鞍嗽虏纱嘶?,七月采火麻子花,陰干,等分為末,熱酒調(diào)服三錢,少頃,昏昏如醉,割瘡炙火,宜先服此,則不覺苦也?!崩顣r珍的這個配方跟梅元實的配方有所不同,但是效果卻頗為類似。用酒調(diào)服,也總讓人或多或少地想起蒙汗藥來。
對此我們不僅要問,那這曼陀羅花里究竟是什么成分在起麻醉作用呢?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曼陀羅花的主要成分是生物堿:莨菪堿、東莨菪堿及少量阿托品,而起麻醉作用的主要成分是東莨菪堿。它們不僅能抑制人體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興奮度,具有一定的鎮(zhèn)痛作用,而且還能刺激同類藥物的效力發(fā)揮。
在梅元實的配方里川烏、草烏中含有的烏頭堿能起到麻醉作用,但是它們能對人體產(chǎn)生其他危害,但是假如用曼陀羅花與之搭配,不僅能消除彼此的副作用還能促進藥效的發(fā)揮,難怪喝了蒙汗藥的人睡得跟死豬一樣,被人開膛破肚也渾然不覺。
比孫二娘更早,漢朝的名醫(yī)華佗就曾經(jīng)先用“麻沸散”對病人實施麻醉,然后再進行外科手術?!逗鬂h書·華陀傳》記載:每次手術前,華佗都會讓病人“先以酒服麻沸散,即醉無所覺?!边@里同樣的也是用酒送服,于是有關專家考證,華佗用的“麻沸散”其實就是后世說的“蒙汗藥”。
另外,有人說,“麻沸散”是中國最早的麻醉藥,恐怕未必。戰(zhàn)國時侯的《列子》就記載有春秋名醫(yī)扁鵲利用麻藥的故事。據(jù)說扁鵲在進行外科手術前也常常讓病人飲用一種“毒酒”。“魯公扈、趙齊嬰二人有疾,同請扁鵲求治,扁鵲遂飲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胃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藥,即悟如初,二人辭歸?!?/p>
在這里扁鵲似乎比華佗更高明,他能夠用“神藥”讓接受麻醉的人醒轉(zhuǎn)過來。這讓人想起了孫二娘在知道眼前人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時候,隨即讓店里的跑堂給早被“蒙汗藥”蒙得云里霧里的兩個公人一人灌了一碗所謂的“醒酒湯”。
至于扁鵲的“神藥”和孫二娘的“醒酒湯”是什么成分,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得而知了。但是根據(jù)近人的研究,中了東莨菪堿制劑的毒之后,可以用毒扁豆堿來催醒。如發(fā)生曼陀羅花中毒可以用綠豆皮、金銀花、連翹、甘草煎水服進行解毒。
或許這個常見藥組成的強大藥方就是解“蒙汗藥”的“醒酒湯”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