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他死后百萬人為其送葬 三萬人為其守靈
上小學(xué)的時候上語文課,學(xué)過一篇課文《十里長街送總理》。從課文中感覺到周恩來總理真是生的偉大,死的偉大。當一個人過世之后,竟有那么多的人自發(fā)去送葬,來表達自己內(nèi)心對總理的深切懷念之情。雖然我沒有趕上周總理執(zhí)政時期,但從那么一篇課文里完全可以體會到周總理是那么的得民心,感覺這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
然后,在成年看過其他一些書之后。這個看法變了。雖然我承認周總理偉大,能讓三十萬人為其送葬。但歷史上還有一個人的偉大是至今沒有人超越的。然百萬人為其送葬,三萬人為其守靈。
他是一位家喻戶曉的僧人——玄奘法師(唐)。他被人熟知并不是因為其偉大之處。而是作為茶余的談資,飯后的消遣,影視作品的丑化,商業(yè)對其無恥的包裝。使其本來那“中國人的脊梁”無人知曉。知道的只是《西游記》里邊那個迂腐,懦弱;《大話西游》里那個廢話滿天飛的形象。其代表的中國人的脊梁更無幾人知曉。
真實的玄奘法師,去西天取經(jīng)沒有帶寵物,更沒有帶著那個滿臉大胡子的保鏢。只一身布衣,一個水皮囊,幾袋干糧,一匹瘦馬,足矣。不是為皇帝江山永固,只為自己心中的半點疑惑,眾生的生死大事。沒有華麗的儀仗,狼狽不堪(其原因可以自己百度)的離開長安。幾次出生入死,幾次榮華機會,都沒有在其心上留下任何的痕跡。二年之間遍通梵文,試問天下凡夫能做到否?至印度,學(xué)經(jīng)論。十八天竟無一人可以一字而駁之!可以堪稱華夏最牛留學(xué)生,前無古人,至今無來者。他不是太宗的御弟,而是鞠文泰(高昌國皇帝)的盟弟。然而并沒被榮華所障眼。毅然回國翻譯經(jīng)文,以普度為任。
玄奘大師世壽只六十五載。何故,沒別的原因。勞累過度。二十六歲離開長安,四十二歲回到長安。期間十六年肉身因過度勞累落下無數(shù)隱患。然回長安后并沒有放逸自己,立刻開展譯經(jīng)工作,每天止睡兩個時辰左右,外加與皇室周旋。到六十五歲圓寂為止都沒有停止繁重的翻譯工作。
麟德元年,正月十六。大師六十五歲,肉身已猶如破屋逢陰雨。然譯經(jīng)如故。正月二十六,大師吩咐豎起一尊佛像。發(fā)下最后的大愿:“玄奘此毒身深可厭患,所做事畢,無宜久住。愿以所修?;刍厥┯星?,共諸有情同生睹史多天彌勒內(nèi)眷屬中奉事慈尊,佛下生時亦愿隨下廣作佛事,乃至無上菩提?!?/p>
正月初五弟子問:“和上(即和尚)決定得生彌勒內(nèi)眾不?”
玄奘回答說:“得生”。
玄奘法師去世,朝野震驚。據(jù)《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十,唐高宗獲得玄奘去世的消息之后,哀慟傷感,為之數(shù)度罷朝,哭道:“朕失國寶矣。”時文武百寮,莫不悲哽流涕。帝言已,嗚咽悲不能勝。翌日,又謂群臣曰:“惜哉朕國內(nèi)失奘師一人,可謂釋眾梁摧矣,四生無導(dǎo)矣。亦何異于苦海方闊舟楫遽沉,暗室猶昏燈炬斯掩?!?/p>
二月十六,唐高宗下旨,玄奘所有喪事費用由朝廷負責。三月十五,唐高宗又一次下詔:
玄奘葬日,宜聽京城僧尼造幢蓋送至墓所。
皇帝特許玄奘大師下葬的那一天,京師所有寺廟造的各種旗幟、寶冢、傘蓋等送到玄奘大師的葬地。玄奘大師的靈柩則運回京城,安置在慈恩寺翻經(jīng)堂,每天前往哭墓的僧俗人數(shù)成百上千。更加讓人震撼的是:在安葬玄奘大師那天,竟然有一百多萬人送葬,三萬多人露宿墓旁。雖說玄奘大師圓寂后,遺骨送往何處了,至今仍然是個謎。但可以肯定的是,一百多萬人送葬,三萬多人露宿墓旁這一壯觀場面,只有高僧才能做到,只有那“舍身求法的人”,那“中國的脊梁”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