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內衣“進化史”原來古人也很懂性感
秦漢時期:抱腹?jié)h代內衣的款式,有多種形制,人們對衣飾的追求已經開始趨向精美。這時女性的內衣比較常用的有帕腹、抱腹和心衣。這時的內衣有繁簡之別,簡單的只是橫裹在腹部的一塊布帕,因稱“帕腹”。
稍微復雜一些的,只是在帕腹上綴以帶子,用時緊抱其腹,故名“抱腹”。
魏晉:兩當三國兩晉南北時朝北方游牧民族的女性內衣“裲襠”傳人中原,后被漢族女性接受。“裲襠”也就是“兩當”,顧名思義,有前后兩片,既可當胸又可當背”。
唐代:袔子唐代女性以胖為美,這決定了美麗的女性不能像前朝人一樣穿吊帶的“心衣”,于是,唐代女人便發(fā)明出無帶的內衣,稱為“袔子”。以前的內衣都綴有帶子,而“菠蕾秀”發(fā)現唐代“袔子”是一種無肩帶、側開合內衣形式那時的女子喜歡穿半露胸裙裝。
宋代:抹胸宋代大片土地淪為女真貴族統治領地,服飾文化也因其政治和經濟因素而發(fā)生交互影響。自宋代始,女子有束胸的習慣。宋女子日常服飾:上身穿襖、襦、衫、背子、半臂,下身束裙子、褲。其面料為羅、紗、錦、綾、絹等。宋代“抹胸”穿著后“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個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稱“抹肚”。
元代:合歡襟“合歡襟”由后向前系束是其主要特點。穿時由后及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繩帶等系束。合歡襟的面料用織錦的居多,圖案為四方連續(xù)。
明代:主腰“主腰”外形與背心相似。開襟,兩襟各綴有三條襟帶,肩部有襠,襠上有帶,腰側還各有系帶將所有襟帶系緊后形成明顯的收腰。可見明代女子已深諳凸現身材之道。
清代:肚兜清代“抹胸”又稱“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帶,穿時套在頸間,腰部另有兩條帶子束在背后,下面呈倒三角形,遮過肚臍,達到小腹。肚兜只有前片,后背袒露,上有系帶套于頸間,腰部另有兩根帶子,束在背后,系帶的材質不一。
近代:小馬甲,到了中國近代,即民國初年,女性開始注重身體曲線的變化,這時對胸部的約束力就來自內衣了,于是便產生了形制較窄的“小馬甲”。
古人也很懂性感,外披薄紗,若隱若現最撩人。把這么精致、好看的內衣直接穿在外面,基本上把半個上身都露在外面了,感覺有點害羞,于是她們就象征性地在身上披了件(情趣)內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