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強悍的女人竟是慈禧 曾向全世界宣戰(zhàn)
1900年,面對西方列強擁立光緒帝的傳聞,慈禧太后大怒。當時,慈禧認為民氣可用,洋人雖然厲害,但是義和團有百萬之眾,勝負未可定;再次慈禧深知,若不滿足義和團扶清滅洋,義和團定然變?yōu)椤胺辞鍦缪蟆?。所以,面對各國的壓力,慈禧太后毅然向八國宣?zhàn)。
5月28日(清光緒26年),英國、法國、普魯士(德國)、沙俄、美國、日本、意大利、奧匈帝國(今奧地利和匈牙利)的八國聯(lián)合軍隊,入侵中國。派遣的聯(lián)合遠征軍開始時總人數(shù)約3萬人,后來增至約5萬人。八國聯(lián)軍的行動,直接造成義和團的消滅,以及京津一帶清軍的潰敗此事件最后以大清王朝戰(zhàn)敗,聯(lián)軍占領首都北京、清廷政府逃往陜西西安,談和后清朝付出白銀4.5億為終。慈禧有勇氣向全世界宣戰(zhàn),然而,晚晴腐敗后衰弱的國力卻無力支撐其軍事行動!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清史稿記載懿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后,與孝貞顯皇后兩宮并尊,稱圣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
慈禧太后是中國歷史的帝制時代中,少數(shù)長期當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稱干練,尤其擅長操弄親貴朝臣之間的權力平衡,以維系自身的絕對權威,清朝因為她的能力而續(xù)命數(shù)十年。慈禧當權時期,清廷的中央集權以及中國主權面臨來自內(nèi)部及外國的種種威脅,她從捍衛(wèi)清帝國權威及其本身權力的立場出發(fā),所作之舉措收效雖不盡成功,但放在歷史脈絡下做持平之論,多數(shù)允稱合理。為因應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來自歐美列強的挑戰(zhàn),以及鎮(zhèn)壓太平天國等民間反抗勢力。
慈禧重用李鴻章、張之洞等漢族重臣,在地方上開辦洋務運動,是中國發(fā)展近代化工業(yè)的開始。在洋務自強運動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內(nèi)部反叛勢力,在帝國體制下維系中國相對穩(wěn)定的局面,并且建設近代化陸海軍軍備,造就“同治中興”的氣象。
慈禧的改革手段其實非常高明,百日維新改革速度過快,根本只是一場鬧劇,不可能成功。在庚子年一場大禍之后,慈禧皇太后意識到時局已不容她堅持帝制傳統(tǒng),所謂的“祖宗成法”,乃容許清廷推展多種新政措施。庚子后新政牽涉多端,其中犖犖大者包括:官制改定、準備立憲、廢科舉制度、禁止婦女纏足、興辦女學、新學、庚子退款建設教育事業(y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