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趣聞 馬超投靠劉備后竟受排擠與壓制
關羽非常驕傲,喜歡別人的阿諛奉承。馬超初來投降時,遠在荊州的關羽曾特地寫信給諸葛亮,詢問馬超的人品等級。諸葛亮當即明白了關羽的用意,回信中先是大夸馬超如何英雄了得,說是和張飛也有得一比,隨即筆鋒一轉,“終不及你美髯公之超群絕倫呀!”關羽讀信后非常滿意,還把這封信讓手下人傳閱。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關羽發(fā)動襄樊戰(zhàn)役。戰(zhàn)爭的伊始,關羽先是攻下襄陽,隨即圍攻樊城,并將曹操的增援部隊全殲。史載“羽威震華夏,曹公儀徙許都以避其銳”。但就在此時,呂蒙襲取江陵、公安,侵占了關羽的根據(jù)地。此時的關羽,第一反應就是回頭收復失地。但荊州軍人心渙散,潰不成軍,喪失了戰(zhàn)斗力。關羽只有率領殘部逃亡,最終在臨沮被俘并被殺。
《三國志》中對關羽的記載很簡單,可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贈給關羽的美名最多,對關羽的一生事跡虛構得也最多。如千里走單騎、單刀赴會等都是假的。至于關羽死后在玉泉山顯圣、并活捉呂蒙使其斃命,則純粹是封建迷信。華容道關羽義釋曹操,是作者為丑化曹操,樹立關羽的高大形象而虛構的。關羽放水淹七軍事雖有所本,但與史實相差很遠。
黃忠最初在劉表手下任職。劉備派關羽攻長沙時,城破被困,降了劉備。劉備平荊南四郡后,隨劉備進取四川,常打先鋒,勇冠三軍。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取漢中時,黃忠在定軍山用計斬曹軍大將夏侯淵,大敗曹軍,被封為征西大將軍。使一口大刀,箭法精良,百發(fā)百中,年歲雖大,卻常不服老。
馬超出身于涼州豪強家庭。他于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進攻曹操,與許褚大戰(zhàn)于潼關,后被曹操用反間計打敗,逃回涼州,又被揚阜等殺敗,逃往漢中歸附張魯。后投歸劉備,攻取成都時立下大功,拜驃騎將軍,領涼州牧,封鄉(xiāng)侯。用一桿長槍,有神威將軍的美名,是三國時期的名將。勇有余,謀不足。后病死。
史料證明,馬超的父親馬騰當時不是被曹操誘騙到許昌的,是他自己歸降曹操,曹操為了安撫涼州的諸侯,封了他衛(wèi)尉。馬騰也準備在許昌過后半生。后來曹操謀劃進攻漢,馬超置自己的父親和家人于不顧,造反抗曹,曹操馬上殺了馬超全家三百多口,并且在潼關一帶擊敗了馬超。
三國演義里,馬超的身世非常悲慘,他全家被曹操誘騙屠殺。他投靠了劉備后,開始了風光的生活,并且被授予了驃騎大將軍的顯爵,在榮譽和恩寵中幸福的度過了最后的歲月。但是,歷史上的馬超在投靠劉備后日子過的是非常壓抑和痛苦的,他幾乎沒有什么朋友,并且處處受到排擠和壓制,在惶恐中度過了后半生。
魏延,蜀國名將。關羽攻長沙時,魏延殺主獻城,后隨劉備入川,一路戰(zhàn)功赫赫。任鎮(zhèn)遠將軍,漢中太守。隨諸葛亮平定南蠻,在陳倉力劈曹魏大將王雙,遷升為征西大將軍,封南鄭侯。諸葛亮死后,與長史楊儀爭兵權,被諸葛亮生前安排的馬岱誅殺。擅用大刀,刀法熟練。
劉備平定了漢要派一個名將來鎮(zhèn)守。當時人們都認為這個角色非張飛莫屬,張飛自己也認為非自己莫屬。但結果卻出人意料,劉備讓魏延做了漢中太守。在任命儀式上,劉備鄭重的問魏延:“你打算怎么守護漢中?”,魏延回答:“曹操盡其精銳之師來打,我就利用城池和險要來抗拒。如果他只是讓偏將帶領少數(shù)人馬來騷擾,我就打開城門迎戰(zhàn)?!?/p>
劉備病逝,諸葛亮平定南中后回到成都。魏國的大將郭淮和費耀前來進攻涼州的羌人,破壞羌人和蜀漢的聯(lián)盟。諸葛亮找到魏延說:“你去破敵,但我沒有多余的兵給你,你帶著漢中現(xiàn)有的兵去解救羌人?!必M料魏延大笑,說:“丞相放心,我不動用國家的兵馬,我?guī)е魂犛H兵,指揮著羌人就行?!庇谑俏貉赢敊C立斷,馬上出兵。他帶著少量親兵秘密的潛進了羌部,指揮著一幫被打爛了建制的少數(shù)民族兵馬在陽溪一帶大破魏兵。名聲大噪。
趙云以勇敢善戰(zhàn)著稱。原為公孫瓚的部下,后歸劉備。劉備被曹軍打敗于當陽長坂坡,趙云在曹操百萬軍中,救出了甘夫人與阿斗。劉備東吳招親,趙云領軍護衛(wèi),后攔江截救阿斗,一桿長槍,神出鬼沒,渾身是膽,一生征戰(zhàn)無數(shù),屢建奇功,后拜翊軍將軍,中護軍征南將軍,封永昌亭侯。公元227年隨諸葛亮進攻關中,失利于箕谷,退回漢中,不久病死,享年七十三歲。
趙云跟隨劉備,和關張一樣,不論劉備顛沛困頓,終不相棄。趙云從不矜功,和同僚永遠保持和洽的關系。趙云在劉備兵敗當陽長坂時,和諸將一時失散,乃各自為戰(zhàn),不見蹤影。有人在劉備前議論,認為趙云一定北去降曹操了,劉備怒舉手中短戟,敲那人的甲胄說:“不要胡說,子龍絕不棄我而去。”果然,沒多久,趙云胸裹劉備襁褓中的兒子阿斗,一身血污,護送了劉備的甘夫人匆匆來到,還向劉備哭拜謝罪,深以未能阻止劉備的糜夫人投井自殺為罪。
趙云在史料上事跡很少,但在《三國演義》中被描寫得神乎其神,筆墨眾多。他每每單槍匹馬,或與人單挑,或只身斗群敵,都是毫發(fā)無傷,勇不可當。
廖化在當時名叫廖淳,其后改名為化。讀過《三國演義》的人,每每以為廖化是一個年輕的三等角色。我們也常常聽到一句“俗語”,說“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其實,廖化年紀大,有相當能力,并不“窩囊”。他是襄陽縣人,當過關羽的主簿;于關羽兵敗之時流落在東吳官吏之手,他用裝死的方法逃出東吳官吏的掌握,陪了母親向西邊走,在秭歸縣遇到來伐東吳的劉備。其后先后做了宜都郡太守、諸葛亮的丞相府參軍、廣武駐軍的督(當時稱為“督廣武”),最后升到“右車騎將軍”,遙領并州刺史,封為中鄉(xiāng)侯。他為人富于決斷,作戰(zhàn)很勇敢:“以果烈稱”。
黃權在三國演義里筆墨不多,但在歷史上卻是劉備生前很看重的人物。黃權甚至是劉備繼關張后最倚重的大將。建安二十年春,曹操去漢中討伐張魯,黃權對劉備說:“漢中是重要的地方,我們得派兵去救援張魯?!眲湔f:“好吧,我委派你去?!庇谑屈S權就動身去了集結軍隊,可沒想到張打,抵抗了五個月就被消滅了,黃權沒法,只好回到了成都。但是黃權的“漢中情結”一直沒有割舍,后來曹操安置了夏侯淵鎮(zhèn)守漢中,黃權和法正就趁機攻打,經(jīng)過了多年的苦戰(zhàn)終于把漢中據(jù)為劉備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