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火折子如何成了月黑風(fēng)高夜的點火神器?
最近在追《神探狄仁杰》,其實這幾部狄仁杰系列早就看過,重新迷上是因為貫穿在劇中的一把神器——火折子。每到月黑風(fēng)高夜,總會有這把點火神器的蹤影。
不知大家注意到?jīng)],上圖這把火折子跟其他武俠電影中的有點不太一樣,沒錯,這把火折子用的是特么液化氣,我就想問一下,元芳,你的火折子哪買的,怎么這么炫酷?
其實,古代真正的火折子是用很粗糙的土制紙卷成緊密的紙卷,用火點燃后再把它吹滅,這時候雖然沒有火苗但能看到紅色的亮點在隱隱的燃燒,就象灰燼中的余火,能保持很長時間不滅。需要點火時只要一吹就能使它復(fù)燃。
由于火折子便于攜帶,而且隨吹隨用,因此也就成了古代最為便捷的移動照明設(shè)備,而且比燈籠火把這些招搖過市的玩意兒還隱秘很多,所以,它也就成了月黑風(fēng)高夜、人人促和諧的必備點火神器!
比較高級的火折子制作方法是以紅薯蔓浸水中泡濃,取出捶扁,再泡加棉花、蘆葦纓子再捶,曬干,加硝、硫磺、松香,樟腦等,折成長扁筒或擰為繩,晚間燃之似無火放在竹筒里,用時取出一晃即燃。
但是一般的火折子的紙只是普通未打孔的紙錢或草紙。制作時把紙裁成比竹筒還長的長度來剪下來,在卷起來,松緊度適中,卷成于竹筒內(nèi)般粗大小,最后插進竹筒里。然后點燃,并蓋住通風(fēng)的蓋子。到需要用時,把蓋子拔掉,然后對著火折子輕輕吹即燃。
火折子的原理在物理學(xué)上叫“復(fù)燃”,指的是已經(jīng)在燃燒的東西因為缺氧而處在一種半燃半滅的狀態(tài),當從新獲得氧氣后立即開始燃燒的現(xiàn)象?;鹫圩泳褪怯靡兹嫉牟菁埲藶榈募觽€外筒,造成缺氧環(huán)境,讓明火變成火星。然后打開蓋子,火星從新獲得足夠氧氣,開始從新燃燒。
通過控制氧氣的濃度,進而控制燃燒程度。直到今天,這一技術(shù)仍然被廣泛應(yīng)用在蜂窩煤、冶金等領(lǐng)域;仍然在發(fā)光發(fā)熱造福于人。
沒想到千百年之前,古人早已利用這個原理,將它做成了小巧玲瓏的火折子,并且曾經(jīng)在很長一段時期內(nèi),同時占據(jù)民用和軍用市場。廣大的勞動人民永遠比我們想象的更智慧。
好了,為了表現(xiàn)我們的智慧,今天咱也來嘗試做一把簡易的火折子。
首先找一張報紙,把它揉皺,越皺越好,主要是為了增加與空氣的接觸面積。
然后把它鋪平,折成合適大小。
最后把它卷起來,不要太松也不要太緊,這個程度需要你自己去摸索。
之后點著一頭,等燒紅后把它吹滅。
再次照明的時候要對著它多吹幾次,每次持續(xù)幾秒,然后就著了。
這個簡易火折子最大的缺點是煙比較多,吹的時候小心嗆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