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揭秘人被斬首后幾秒內(nèi)身體究竟會發(fā)生什么

2017-06-07 21:08:00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如果你沒有頭,就活不下去,這點是不爭的事實。不過呢,雖然科學證明了人失去了頭就絕對活不了,但還是有人認為被砍頭的人在斬首后的幾秒鐘

如果你沒有頭,就活不下去,這點是不爭的事實。不過呢,雖然科學證明了人失去了頭就絕對活不了,但還是有人認為被砍頭的人在斬首后的幾秒鐘內(nèi)還有意識。下面讓我們來用科學的角度看斬首...在你的頭被砍掉的幾秒鐘內(nèi),身體的重要器官(心臟、肺等)便停止接受頭腦的指令,所以它們會停止運作,連帶血液也停止循環(huán),代表身體的細胞得不到氧氣就沒辦法運作,所以細胞死了你真的就死了,就是這么簡單,這就是斬首的基本概念。

據(jù)說,有些頭顱還可以在斷頭后保持知覺。這是大家討論斬首的時候最熱門的話題。大部份的科學家都否認斬首后的人還可以保有知覺。當然沒有人能訪問被砍頭的人來證明這個說法。但是有些人認為頭斷掉之后,頭還可以保持意識,因為頭腦就算停止血液循環(huán)12秒后都還能保持含氧,理論上來說,只要頭腦里有氧氣便還能運作。雖然現(xiàn)代科學無法證明此說法,但是有故事謠傳歷史上有些頭斷掉之后還會張開眼睛,眼珠子還會轉(zhuǎn)動。

例如法國大革命的時候,傳說夏綠蒂·科黛在被砍頭后還瞪了砍她的劊子手一眼。1989年的時候有一位老兵目睹他的朋友在車禍時頭被撞斷,頭斷掉之后他朋友的眼睛還看了自己的身體、露出驚嚇和恐懼的表情。斬首其實算是最人道的處決方法。雖然對旁觀者和等待被砍頭的人來說這樣的處決非常殘酷,但是其實斬首被認為是最人道的處決方法,因為被處決的人很快就死了。但可不是完全沒有痛苦喔,很多科學家認為被砍頭的人還是會感覺到尖銳的刀砍下去的劇痛。

當然這種說法還沒辦法被科學證明。臟兮兮的斬首?,F(xiàn)在西方世界不再使用斬首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場面真的太過血腥又臟亂。頭被砍斷后,心臟還是可以跳個一兩秒,所以血液還會像瀑布一樣從脖子里噴出來長達30秒。才不會有人想清理這種臟兮兮的場地吧!有些動物頭被砍掉之后還死不掉?!雖然人的頭被砍掉以后肯定活不了,但是有些動物像響尾蛇和雞都還能存活。事實上,有一只“無頭的麥克雞”在沒有頭的狀態(tài)下還能存活18個月。這樣的例子雖然少見,但也不是沒有。

斬首還分兩種:體內(nèi)斷頭和外力導致。外力導致身體和頭分開是我們最熟悉的斬首方式,但是其實還有更有趣少見的體內(nèi)斷頭。體內(nèi)斬首的意思是人的頭骨和脊椎分開,但是身體和頭還是連在一起的。通常是因為遭遇意外或頭部受到重擊。像是上吊的絞刑就是利用體內(nèi)斷頭的方式確保罪犯死得很快。斬首是古代執(zhí)行死刑的手段之一,就是殺頭。所謂梟首或棄市其實也都是斬首,只不過梟首指斬首后把人頭懸掛在高竿上示眾,棄市指將囚犯在鬧市處死。

從秦時起斬首正式列入法典。隋代以后直至明、清的死刑執(zhí)行方式主要是斬首,它的處罰程度比凌遲輕,而比絞刑重。斬首的行刑者——劊子手都是心狠手黑之輩,他們不僅要有殺人的膽量,而且要經(jīng)過一定的技術(shù)訓練。人的脖頸雖然比較細,但因為其中有頸椎骨,所以不用力氣就不能一下子砍斷。有的犯人孔武有力或身懷絕技,要砍掉他的頭并不是那么容易的?!秶[亭雜錄》卷八所記的阿里瑪是清初一名武將,在應該城任職橫行不法,作惡多端,順治皇帝想除掉他,就派遣一名勇力僅次他的武官巴圖魯占把他逮捕,押趕菜市口斬首。

囚車走到宣武門,阿里瑪說:“死就死罷了,但我是滿族人,不能讓漢人看見我受刑,就在這城門里邊把我殺了吧!”同時,他用腳勾住城門甕洞,囚車竟不能前。巴圖魯占同意了他的要求,下令在城門里邊行刑。在用刑時,阿里瑪?shù)牟鳖i就像鐵鑄似的,刀砍不動。阿里瑪告訴巴圖魯占說,先用刀割斷脖筋,然后再砍。巴圖魯占讓劊子手照著辦,才把阿里瑪?shù)念^砍掉。惠康野叟《識余》卷四“說異”一節(jié),記明朝有個陸暉的蘇州人犯罪當斬,受刑時,劊子手揮刀砍去,卻未能損傷他的皮肉,刀反而被砍折了。這樣連續(xù)砍折了三把刀,他的脖頸連一點兒血也不見,只有3個刀印。

監(jiān)斬官大驚,問他是怎么回事,陸暉說:“我在入獄后就讓家里人造了一尊觀音像,虔誠祈求保佐?,F(xiàn)在你們殺不死我,這是觀音菩薩的慈力吧?!北O(jiān)斬官把這一情況如實呈報,有司奏明朝廷,赦免了陸暉的死罪。這個陸暉,可能具有硬氣功一類的絕技,觀音菩薩保佑的話不過是假托之詞。近代學才林紓(琴南)曾和他的朋友王子仁在一起探討過人被斬首后的短暫瞬間有無知覺的問題。林紓認為,人被殺,督脈則斷,必然一無所知。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