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的日食月食人們?yōu)槭裁匆苗R子?
鏡子最早的稱呼是“鑒”,許慎在《說文解字》里解釋鑒就是盛水用的大盆,在銅鏡發(fā)明之前,這就是我們祖先用的鏡子,人們就是就是臨水自照,對水貼花黃。
這么說來,我就明白為什么郭璞在《玄中記》里說尹壽發(fā)明鏡子了,因為尹壽是堯帝時期的隱士啊,隱士的工作每天就是枕流漱石,按照《世說新語》上孫子荊的說法,他們枕著水流睡覺是為了清潔耳朵,他們漱石是為了砥礪牙齒。我不靠譜推測:尹壽閑來無事天天對著水流,在清洗自己耳朵的同時,天天看見自己的容貌,然后拿牙齒對著石頭啃,啃來啃去石頭被他啃亮了,有一天他又去啃石頭,突然發(fā)現(xiàn)這石頭也能照見自己的容顏。于是大喊一聲我明白了我明白了,跑出去找堯帝申請專利去了——一項改變?nèi)祟悮v史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出來了。
這項發(fā)明被推廣以后,老百姓又不是隱士,肯定不會閑來沒事啃石頭玩,銅被發(fā)現(xiàn)后,大家自然而然地就選擇了銅,這個比石頭好磨也比石頭亮,很快就普及開來。徹底改變了人類臭美的歷史,從此以后人類就不用低著頭打量自己的美貌,還可以抬起頭來欣賞。單憑這一發(fā)現(xiàn)尹壽就足以留名千古了。
《漢書》說尹壽是堯帝的老師,能夠成為帝師,想必智商高超,《夢溪筆談》里沈括說古人鑄鏡技術(shù)非常發(fā)達的,“古人鑄造鏡子小鏡子表面會凸一點,大鏡子則平一點。這是因為小鏡子照不到人臉的全部,凸起一點就可以了?!庇矛F(xiàn)代科學解釋,這就是一個凸透鏡的原理。有凸透鏡自然就有凹透鏡,不過這時候凹透鏡稱為陽燧。既然叫燧,自然是用來取火的,而且還是從太陽上取火的——就是聚集陽光來生火。這火來自偉大的太陽,那意義不同凡響,鉆木取來的火是明火,最早是用來祭祀廟堂的。
按照古人邏輯,有陽就必然有陰了,不過這個就沒有多少科學含義了,陰燧其實就是一個盆子,他是用來取水的,和凡水不同,這水來自月亮,稱為明水,也是祭祀上用的。具體的取法就是在晚上把盆子放到外面,收集露水便是了。
陽燧和陰燧能取水火于日月,大家就相信這鏡子是太陽和月亮在人間的延伸,所以唐宋時候,發(fā)生日食和月食,就要敲鏡子,唐朝孟遲為此還寫過一首詩:“譬如天之有日蝕,使我昏沉猶不明。人家敲鏡救不得,光陰卻屬貪狼星”這是日食的時候敲鏡子,宋朝梅堯臣寫《月蝕》“主婦煎餅去,小兒敲鏡聲,此雖淺近意,乃重補救情。”這是月食的時候敲鏡子。說明大家相信敲鏡子能夠把日月從天狗的嘴里敲出來,這鏡子可謂與日月同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