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論英雄 曹操為何認為劉備是個英雄
劉備“投奔”曹操后,曹操曹操表劉備“為左將軍,禮之愈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見《三國志·先主傳》),禮遇夠隆重的了。一次曹操請劉備喝酒,乘酒興橫發(fā)議論,指著自己和劉備說道:“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本初(袁紹表字)之徒,不足數(shù)也。”平平淡淡的一句“贊揚”,竟驚得劉備連湯匙、筷子都掉在地上,留下迅雷不及掩耳的成語典故。(見《三國志·先主傳》)劉備無愧是韜晦高手,鎮(zhèn)定后掩飾地說道:“圣人云,‘迅雷風烈,必變’,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于此也!”(見《華陽國志》)人們記得這個成語,卻很少追究曹操為什么如此贊揚劉備。
這得從劉備的起家說起。前期的劉備沒有政治軍事資本,不可能割據(jù)獨立,參與到鎮(zhèn)壓黃巾軍起義項列,分得過安喜縣公安局長、下密縣的副縣長等一杯殘羹,可惜屁股底下的椅子還沒有暖熱,就被東漢王朝按規(guī)定加以免除。野心勃勃不甘寂寞的劉備認識到此路不通,只得托”投奔“之名求得發(fā)展。第一次“投奔”公孫瓚,獲得了別部司馬,代理平原縣令,之后升任平原相(見《三國志·先主傳》)等職務(wù)。
跟隨田楷前往徐州救援陶謙,出發(fā)時劉備僅有千余人馬,臨時又裹脅了幾千饑民,陶謙撥給他四千人馬,劉備立即脫離田楷歸順陶謙,陶謙為劉備討來豫州刺史的職務(wù),并有了下邳一地得以立足,這是劉備的第二次“投奔”。陶謙死,劉備依陶謙遺囑擔任徐州牧,一夜間成為雄踞一方的軍閥。劉備同袁術(shù)之間的爭奪戰(zhàn)爆發(fā)。呂布由曹豹作內(nèi)應(yīng)奪取徐州,劉備從前線撤退,然袁術(shù)窮追不舍,在下邳又吃敗仗,所率軍隊也潰散了。收攏殘部后同袁術(shù)再戰(zhàn),仍吃了敗仗。為避免腹背受敵,只得與呂布談判,決定“投奔”在呂布麾下,這是第三次“投奔”。他屈身于掠奪者膝下后收整舊部,有了一萬余人馬,東山再起的意圖有了實現(xiàn)的可能。劉備東山再起的意圖被發(fā)覺,劉、呂之間的戰(zhàn)爭再度爆發(fā),處于劣勢的劉備難贏得勝利,于是又“投奔”曹操,這是他的第四次“投奔”。
在劉備的協(xié)助下,曹操親率大軍分進合圍,演出白門樓斬呂布一幕。班師后,曹操表劉備“為左將軍,禮之愈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見《三國志·先主傳》),禮遇夠隆重的了。公孫瓚、田楷、呂布等上當受騙的歷史,為當時社會提供了認識劉備的機會。曹操識人善察,對劉備投奔名下韜光養(yǎng)晦的故伎重演有所提防,所以把劉備豢養(yǎng)起來不使外任,并上演煮酒論英雄一幕。后世都知道劉備因心懷鬼胎,所以震驚,卻不曾猜度曹操此番“贊揚”的用意。
曹操將劉備與自己相提并論,當然不是贊揚對方的文韜武略,更不是實力,若論這三樣,劉備是豬八戒背稻草——要人沒人,要行囊沒有行囊。
劉備當然也不是一無可取,他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善于籠絡(luò)部下,故而能得其死力的本領(lǐng),在當時乃至歷史上,都不可多得,這是有作為的政治家必不可缺的素質(zhì)。曹操把袁紹不放在眼中而高看劉備,只是指以上兩點。恰巧,這為其他政治家和實力派忌諱莫深和難以容忍!對部下如此評論,與其說是在稱贊,莫如說為著點破野心讓其收斂更為恰當?!罢f破的鬼不拿人”,曹操在警告劉備收斂野心,別另有圖謀。
曹操敲山震虎的“贊揚”,加速了劉備的反叛步伐。韜光養(yǎng)晦的伎倆既被識破,圖謀發(fā)展的機會就已渺茫,而且危險會與日俱增!在此之前,董承曾聯(lián)絡(luò)劉備謀殺曹操,劉備既沒有答應(yīng),也不行舉報,他是腳踩兩只船。
如今既已被識破,劉備索性一不做二不休,“遂與董承及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子服等同謀”,欲殺害曹操。董承案發(fā)伏誅時,劉備雖僥幸不被牽連,但已成驚弓之鳥,希望能迅速舍曹操他去,只可惜難有機會。
官渡之戰(zhàn)還在激烈的進行,曹操以小擊大,兵力本已捉襟見肘,又逢袁術(shù)在揚州稱帝活動逐漸破產(chǎn),四顧茫然中投奔袁紹,并率兵從下邳經(jīng)過。為避免兩支敵軍會合后勢力陡增,曹操派劉備和朱靈、路招率兵攔截。這次派遣違背曹操的初衷,他本想以優(yōu)厚待遇留劉備于身邊,一方面消磨其意志,一方面利用其控制的力量。不承想倉促中做出輕率決定,也許是無將可派,也許是事出驟然造成的直線思維,因之未顧及其他。等到程昱、郭嘉聽到派遣劉備的消息,對曹操說:“劉備不可縱”時候,曹操已追悔莫及(見《三國志·武帝紀》)。劉備乘機從曹營逃出,同煮酒論英雄有莫大關(guā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