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清代唯一由皇帝親自護送下嫁的公主是誰?

2017-06-08 11:41:54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皇帝也是人,也有人之常情,對于自己的子女,尤其是當子女太多,偏心也正常。名號上拔高,多賜銀錢,多建府第等等都可以理解。但是皇帝畢竟

皇帝也是人,也有人之常情,對于自己的子女,尤其是當子女太多,偏心也正常。名號上拔高,多賜銀錢,多建府第等等都可以理解。但是皇帝畢竟是天,子女是地,在皇家,子女再受疼愛,也都有限。

尋常人家,女兒出嫁,父母陪送的情況不多,何況是皇家。不過也不是絕對沒有,整個清代,出了一位由帝王以萬圣之尊親自陪送下嫁的公主,她就是和碩溫恪公主。

和碩溫恪公主(1687-1709),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一月二十七日生,十三女(稱八公主),其母為敏妃章佳氏,即敬敏皇貴妃,與皇十三子和碩怡親王允祥、皇十五女和碩敦恪公主同母。

她的人生很短,才23年,但是在這23年的時間里,她應該是過得挺幸福的。

她十三歲那年,即康熙三十八年閏七月,敏妃章佳氏去世了。這個年齡的孩子,許多事情都已經(jīng)清楚了。她母親出身不高,卻能在后宮中扎下根并生下三個孩子,可見在康熙心中還是比較占優(yōu)的,也正因此,章佳氏去世后,她由孝惠章皇后親自撫養(yǎng)。孝惠章皇后是個苦命人,她沒有自己的子女,對這個失去了母親的孩子也就多了一份憐愛,也多虧她的這份心,讓從小就嬌弱不堪的溫恪生活里沒有孤僻,而是充滿了溫潤的親情。

皇族婚嫁向來是以政治為先,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反正嫁誰都是嫁,嫁到利益最大化,有利于朝廷那就再好不過。在選擇駙馬的問題上可以看到康熙的用心。

1706年康熙先封她為和碩溫恪公主,然后把她嫁給了博爾濟吉持氏蒙古翁牛特部杜凌郡王倉津。倉津在家排行第二,最初名叫班第(有5個都叫班第的額駙!),為了避免出現(xiàn)各種尷尬,康熙特別給他賜名為倉津。有的朋友要鉆牛角尖了,賜個名就是寵愛啊,還真別說,的確是這樣,封建時代,皇帝賜名那是天大的恩寵,一般人求都求不到的。遠的不說,就端敏公主,純禧公主,她們的丈夫名都叫班第,為啥不給賜新名?

政治意義擺在那兒……

溫恪公主下嫁的翁牛特部是漠南蒙古下昭烏達盟的一個部落。在皇太極入關時期,曾給與了清朝極大的支持,尤其在軍事上。后為了安撫邊疆,清朝采取懷柔之策,在長城以北設立40幾家蕃王,相互牽制。以維護國家安定。其中以翁牛特右翼旗實力較強。不過相較于其他主要部落,翁牛特部有一個明顯的弱勢,那就是沒有公主下嫁,康熙將自己的愛女下嫁,并且給額駙賜名,目的就不難想象了。

這一年,翁牛特草原迎來了翁牛特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大清公主。同時,他們還看到了康熙皇帝的鑾駕,因為皇帝親自送親!

于是,這對倍受祝福的新人開啟了幸福生活模式:兩年后,溫恪懷孕,回到京城待產(chǎn)。

康熙四十八年六月,康熙皇帝啟程去承德行獵。而溫恪公主因有身孕在身,沒有隨同大部隊前去,留在了京城。沒想到,對于康熙來說,這竟然是永別。

六月二十二日在京的胤祉,上奏給康熙,說及溫恪去世的消息。沒有史料證明康熙的反應,也無從猜想。只知道康熙的回復是這樣的:著奏聞皇太后。近來朕體稍弱,不甚強健。公主乃已嫁之女,為彼令朕做何事?只是照常養(yǎng)身(可不是錯字,原文如此)罷了。至隨朕來此之妃嬪等,匿而不令聞之。

表面故作的冷淡,掩不住內(nèi)心的無奈與悲傷??滴踝類鄣幕屎缶鸵螂y產(chǎn)而死,而今這個女兒也因此離世,對于晚年的他來講,沒有比這件事更痛心的了,人生無常,身為帝王,也無法挽留住任何生命,是以說自己會照常生活。

回京后,康熙親自為她篆刻碑文。公主泉下有知,也當幸甚,人生雖不長,有如此寵愛,如煙花絢麗,也算值了。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