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人生悲劇究竟是誰釀成的呢?
諸葛亮所輔的劉備卻不是一個英主,先以婦人之仁,坐失良機(jī),后以匹夫之勇,火燒連營,而這些巨大失誤,都是不聽諸葛亮這位軍師所致。
成都武侯祠大殿對聯(lián)這樣寫的,“能攻心即反側(cè)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zhàn)不審勢則寬嚴(yán)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
審勢,這是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所必須具備的最起碼的判斷能力。所以,李卓吾先生在評點(diǎn)《三國演義》這部書時,在孔明知其不久人世,禳星禱告,以求不死時,評曰:“誰云孔明胸中有定見哉?不惟國事不識天時,亦且身事不知天命,禱星祈命,豈有識者之所為哉?”
當(dāng)諸葛亮躬耕南陽,劉備三顧茅廬時,途遇司馬徽,水鏡先生仰天大笑曰:“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其實(shí),孔明的悲劇,應(yīng)該說,正與此相反,是得其時,而不得其主也。
諸葛亮作為一個極有才能的政治家,軍事家,恰逢漢末大亂之際,正是大展身手的機(jī)會。此其時也,諸侯蜂起,謀士如云,君擇臣,臣亦擇主,這些才俊們在政治上縱橫捭闔,翻天覆地,謀君圖國,創(chuàng)基立業(yè);在軍事上揮師千里,奪城掠地,廝殺征戰(zhàn),兵戎相見,可算是一個斗智角力的最好賽場。
但孔明所輔的劉備卻不是一個英主,先以婦人之仁,坐失良機(jī),后以匹夫之勇,火燒連營,而這些巨大失誤,都是不聽諸葛亮這位軍師所致。
而僅次劉備的關(guān)羽,算得半個主子,又是諸葛亮諸多重要政策執(zhí)行中的障礙,荊州就是在這位驕矜的關(guān)老爺手下丟失的,而荊州易主,西蜀也就完了。和這樣的主子打交道,怎么能稱上是得其主呢?
相反,曹操麾下的那些謀士武將,未必比諸葛亮高明,但梟雄確是明主,所以能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魏之強(qiáng)于吳、蜀,這也是無爭的事實(shí)。
可西蜀,到了阿斗,侍候這樣的主子,則更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空有補(bǔ)天志,一切付東流。最大的痛苦,莫過于看著自己的全部努力,不是毀在敵人手里,而是在昏庸的主子作踐下成為泡影了。
這就是諸葛亮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