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古代高齡考生 99歲不算老 104歲還趕考
古代科舉也是允許考生終身報考,只要考生有毅力,他們就可以無限制地參加科舉考試。那么,在古代,會有白發(fā)蒼蒼的老考生嗎?
在古代,老人應(yīng)考及第者是屢見不鮮的。如唐昭宗光化四年(901)這一榜進士26人中,陳光問69歲、曹松54歲、王羽希73歲、劉象70歲、柯崇64歲、鄭希顏59歲,昭宗同情他們長期參加科舉,到如此大年齡才中舉,就免除他們參加吏部銓選,破例立即授予他們官職,當時人稱之為“五老榜”。
雖然六七十對于我們現(xiàn)在人來說算不上什么高壽,但對當時平均年齡只有四五十歲而言,這個年齡就可以稱之為高齡老人了。所以唐代詩人杜甫、白居易的詩歌中都表達了這個意思,說的就是70歲的人是非常少的,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焙髞戆拙右自谒摹陡星镌佉狻吩娭幸灿蓄愃频脑娋洌骸芭f話相傳聊自慰,世間七十老人稀?!笨梢?,在唐代,人如果活得過了70歲,便會感到自我滿足。更何況,還能在這樣大的年齡高中進士,更是難得。
南宋紹興八年(1138),在朝廷舉行的殿試唱名儀式(實際上就相當于我們今天的學位授予的儀式)上,當司儀大聲宣布:“本科探花陳修”,這時從眾多的讀書人中走出一個頭發(fā)花白的老人,艱難地跪倒在地上,用沙啞的聲音,用盡全身的力氣大聲說:“謝主龍恩,萬歲萬歲萬萬歲!”一邊說,一邊在地上磕頭,將自己的腦袋在地上磕得咚咚地響。
他的這一動作引起了宋高宗的好奇,便讓他站起來。陳修謝過之后,宋高宗仔細打量了這個白發(fā)蒼蒼的老人,估計他的年齡也不小了,就問:“您老人家今年高壽啦?”陳修答道:“回稟萬歲,今年七十有三了?!备咦谛睦锵?,這個老頭真的很不錯,這么老了還能來應(yīng)試,應(yīng)該子孫滿堂了吧,他接著問:“那您老人家有幾個兒子呢?”沒有料到的是,陳修一聽到這個問題,顯得十分尷尬,他壓低了自己的語調(diào),好像不愿意讓更多的人聽見,他說:“回稟萬歲,我還沒有結(jié)婚?!边@個回答著實讓見多識廣的高宗大吃了一驚,原來陳修為了參加科舉考試,居然熬了這么多年還沒有結(jié)婚,這種毅力確實令人感動。
于是,高宗將一個姓施的宮女許配給陳修做妻子,還賞賜了一批嫁妝。陳修的這個故事成為社會上閑人茶余飯后的談資,當時有人編了一首打油詩,其中兩句說:“新人若問郎年幾,五十年前二十三?!边@個73歲的老人通過科舉考試,實現(xiàn)了宋真宗那首《勸學詩》中所說的“莫恨娶妻無良媒,書中有女顏如玉”。不過陳修可能不是年齡最大的及第的北宋進士,傳說梁灝82歲中雍熙二年(985)狀元,如果屬實的話,應(yīng)該是中國歷史上中狀元年齡最大的人。
如果說六七十歲的人中舉、中進士還不算離奇的話,那么98歲的廣東考生謝啟祚應(yīng)考就應(yīng)該會吸引人們的眼球了。
據(jù)《郎潛紀聞·初筆》卷六《謝啟祚耋年登科》記載:謝啟祚不知道是大器晚成,還是以前考試都沒有發(fā)揮好,直到乾隆四十二年(1777),已經(jīng)89歲的他還是一個老童生。后來參加過鄉(xiāng)試,可能是因為精力不濟,還是落第了。
到98歲那年,這個老童生不愿接受皇帝的破格錄取,堅持參加乾隆五十一年(1786)的鄉(xiāng)試,面對別人的勸阻,他說:“我老沒老,只有我自己知道。你們這些人不懂,科舉是確立一個人名分的大事,你們怎么知道我這一輩子就不能考中科舉呢?我就是要通過金榜題名來讓自己揚眉吐氣。”不知是主考官有意滿足他的愿望,還是他在考試時發(fā)揮得特別出色,這次他還真考上了舉人。
公布錄取名單之后,欣喜若狂的謝啟祚提筆賦詩一首,取名為《老女出嫁》,以此來形容自己高齡中舉的心情,這首詩是這么寫的:
行年九十八,出嫁不勝羞。
照鏡花生靨,持梳雪滿頭。
自知真處女,人號老風流。
寄語青春女,休夸早好逑。
在詩歌中,他把自己中舉比作老處女出嫁,說自己雖然98歲了,但對于參加科舉考試是充滿自信的,一點也不感到害羞。其實,跟謝啟祚同時參加考試,并考上的考生中,就有一位12歲的考生,他能不感到害羞嗎?用“照鏡花生靨”來表示自己是有才華的,有信心能打動主考官的心。他認為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真實狀況的,即是“自知真處女”,只是以前運氣不佳,沒有考上而已,這么老了還參加科舉考試,人家都說他是個不服老的風流才子。他對那些青年才俊說,你們不要以為自己年輕就有什么了不起,我這么大年齡照樣能在科場中脫穎而出。
也許是中舉更加激發(fā)了他的自信心,他下決心要到京城參加會試。那時候沒有我們現(xiàn)在的飛機、汽車、火車和輪船等交通工具,一個98歲的老人要怎樣才能從廣東到達遠在幾千里之外的京城呢?98歲的謝老先生估計也不能騎馬,他恐怕只能坐轎子了。對于一個垂暮之年的老人來說,坐轎子長途跋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管怎么樣,謝啟祚還是按期到達了京城,并且按期參加了會試。也可能是由于旅途過度勞累,也可能是還沒有足夠的實力,謝啟祚還是落榜了。這樣一個將近一百歲的人走幾千里來參加考試,肯定會成為當時社會的一條爆炸性的新聞。
這件事情很快在京城的街頭巷尾傳開了,自然也傳到了最高統(tǒng)治者乾隆皇帝耳中。當時乾隆皇帝已經(jīng)77歲了,也許覺得一個比自己大21歲的人居然還能從廣東來京城應(yīng)試,確實不簡單,非常佩服他。為了表示龍恩浩蕩,他特地恩賜了一個國子監(jiān)司業(yè)官銜給謝老先生。
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官職呢?國子監(jiān)是當時官府辦的最高學府,是當時最好的重點大學,國子監(jiān)司業(yè)可以說是這所大學的一個兼職教授,或者說是這個大學的校長助理。當然,謝助理是不要真正參與工作的,只是一個名分而已。
乾隆五十五年(1790),在皇帝過八十大壽時,謝啟祚又托福晉升為鴻臚卿。此后乾隆還賜詩給他,對他非常關(guān)照。當時有人說謝啟祚“非特登科年齒之高,當為本朝第一。即家門鼎盛,子孫眾多,恐亦罕與比儷也”。
在清代,謝啟祚是不是最老的參加科舉考試的人呢?肯定不是,謝老先生是98歲參加鄉(xiāng)試,99歲參加會試的,還有跟他年齡相當?shù)娜藞猿植恍傅貐⒓涌婆e考試。
乾隆年間,一位叫王健寒的番禺老童生,99歲還能參加考試。另一位高齡考生叫黃章,他是廣東順德人,60多歲時成為秀才,83歲被選拔到國子監(jiān),成為國子監(jiān)的正式學生。
康熙三十八年(1699)八月初九的凌晨,順天鄉(xiāng)試門前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點名工作。當點名者叫“黃章、黃章”時,只聽見人群中一陣喧嘩,并未聽到黃章的回答聲,只好又叫:“黃章來了嗎?國子監(jiān)的黃章來了嗎?”這時一個蒼老的男中音回答到:“我來了,在這里,不要著急,等等!”這時只見兩個年輕人攙扶著一個頭發(fā)花白,撐著拐杖的干癟老頭慢慢走過來,對工作人員說:“我就是國子監(jiān)的黃章,可以入場了吧?!眹颖O(jiān)的結(jié)保教授從旁邊出來,對點名工作人員說:“這個人是黃章沒有錯?!边@一下讓執(zhí)行考務(wù)的工作人員感到十分為難,如果按照規(guī)矩,只能讓這個老人一個人通過搜檢進入考場,但他這個樣子一個人要走進考場恐怕是十分困難的。
經(jīng)過一番商量之后,決定對他特殊對待,讓他曾孫攙扶著,而且打著燈籠給他引路。有趣的是,這位黃老先生在從家里出發(fā)前就已經(jīng)有準備了,他的燈籠上寫著“百歲觀燈”四個大字。果然如黃老先生所料,“百歲觀燈”在京城引起了轟動。
有的人問他,你這么大年齡了,還參加考試有什么意義呢,還能考得上嗎?黃章說:“我今年是99歲,并不是得意時,今年估計是考不上。不過下一次科舉考試在3年以后,那時候我已經(jīng)102歲了,估計通過三年的努力學習,考個進士是沒有什么問題的?!?/p>
直隸總督和巡撫對他不顧年老參加考試的行為都十分欽佩,專門請他吃飯。在吃飯時,這個老先生的飯量驚人,徹底打破了總督和巡撫大人的“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疑問,對他更加佩服,也相信他真的能再次參加三年后的科舉考試。不過,從現(xiàn)在的記載,我們不知道黃章是否活到102歲再次參加順天鄉(xiāng)試。
《點石齋畫報》中收錄了一個83歲的老童生參加院試時,他用紅色的小紙條寫了一首詩貼在試卷上,我們抄錄如下:
老漢今年八十三,白衣猶未染成藍。
身披皇賞蒙恩賜,不入黌宮死不甘。
等到公布錄取結(jié)果,他果然被錄取為秀才。江蘇學政楊蓉圃主持院試時,在眾多的童生中,有5位白發(fā)蒼蒼的老者,被稱為“五老”。眾多的年輕考生都圍著他們看,他們卻神態(tài)自若,最后他們5個人都沒有考上秀才。
我們現(xiàn)在說,人生七十都是古來稀,活一百歲就更難了,古人將八十、九十歲稱為耄耋,將一百歲成為期頤,認為百歲人是十分少見的,《增廣賢文》中說:“山中也有千年樹,世上難逢百歲人”。那么有沒有百歲以上的老人參加科舉考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