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杏花村”之爭是唐代詩人杜牧惹出的禍嗎?

2016-06-21 22:04:33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剛剛過去的這個清明節(jié),“杏花村”又一次成為焦點:它究竟是指哪里。不用說大家都清楚,因為唐朝詩人杜牧的那首名作。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天

剛剛過去的這個清明節(jié),“杏花村”又一次成為焦點:它究竟是指哪里。不用說大家都清楚,因為唐朝詩人杜牧的那首名作。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天南地北已有十多個地方宣稱自己那里才是正宗的杏花村。其中,以山西汾陽、安徽池州、湖北麻城三地的競爭最為激烈,三方甚至對簿過公堂,試圖用當(dāng)代法律解決歷史問題。今年呢,競爭隊伍里又添了一員,江西上饒的一個老先生“無意中發(fā)現(xiàn)”,杏花村原來在他們那里……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碑?dāng)年,杜牧在落筆之際,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給后世留下了這么多麻煩吧。他等同于出了個啞謎,令后世競猜之時不是和顏悅色,而是面紅耳赤。偏偏全國名叫“杏花村”的地方,不會亞于“高家莊”“李家莊”的數(shù)量,于是,但凡“如有雷同”的,在爭搶者看來就沒有許多電影導(dǎo)演那樣坦誠地自白“純屬巧合”,而是千方百計在典籍中尋找有利于自己一方的所謂“證據(jù)”,哪怕是一鱗半爪或片言只字,也緊緊抓住,就此而言之鑿鑿。

那么,這種紛爭是杜牧惹的禍嗎?

可以說是。因為誰叫他寫詩的時候不標(biāo)明時間、地點呢?《及第后寄長安故人》多好,一查就知道時間,你不是文宗大和二年中的進士嗎?828年嘛。《將赴宣州留題揚州蟬智寺》,連時間帶地點都交代清楚了。這首《清明》就不然,他一生在幾個地方當(dāng)過官,黃州、池州、睦州、湖州都干過刺史,走過的地方就更多。他如果說是哪年的清明,檢索他的年譜就全結(jié)了,卻又含糊其詞。因此比如池州,就有它爭的道理。杜牧在池州寫了不少詩,《題池州弄水亭》《池州九峰樓寄張祜》等,池州又有個杏花村,清明節(jié)時來一首不是自然而然?清朝編過十二卷的池州《杏花村志》,他們今天建個博物館什么的更順理成章,不過,“杜牧喝酒的酒壺,都保存在杏花村村志館里”,就讓人啞然失笑了。

但更可以說的是:不是。杜牧作品傳世的不少,《全唐詩》就收了八卷,《清明》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首。這不是信口開河,張金海先生編纂的《杜牧資料匯編》,匯集了從晚唐迄清末280余人對杜牧作品的評價,“涉及書目凡三百五十余種”。我特地翻了兩三遍--當(dāng)然再翻幾遍也不免遺漏--發(fā)現(xiàn)談到《清明》的,只有明朝謝榛區(qū)區(qū)一人,大家談?wù)摰母嗍恰度A清宮》(一騎紅塵妃子笑)、《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等,感覺上最多的是《阿房宮賦》。就是一個謝榛,對《清明》也還有些不屑,認為“‘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此作宛然入畫,但氣格不高”。他說有人把這兩句給改成了“酒家何處是,江上杏花村”,不如改成“日斜人策馬,酒肆杏花西”,這樣的話“不用問答,情景自見”。后兩句改成五言,這兩個惡搞的家伙該如何處理前兩句?不去理他,但那么多詩詞名家對杜牧的《清明》視而不見,一方面說明此詩的微不足道,另一方面也說明“杏花村”從未成其為問題。杜牧根本就沒有為后世景區(qū)點鐵成金的任何打算!

這些年來,景點歸屬之爭已經(jīng)見怪不怪,因為前人的“語焉不詳”,使紛爭跨縣、跨省甚至跨國。正像“杏花村”一樣,不是杜牧惹的禍,而是這個品牌在今天所以能夠帶來的經(jīng)濟利益。我想,“杏花村”究竟是實指某個具體地方,還是只是一個文學(xué)意象,既然不能起杜牧于地下而問之,就是一個永遠無法弄清楚的問題。那么,但凡“杏花村”,委實都不必排他,更不必非要致他人于死地而后快,大家就徑直去利用這個品牌來個共贏好了。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