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活常識 > 旅游知識 > 正文

不得不去的經典園林:拙政園

2016-03-13 07:59:52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拙政園位于蘇州城樓門內東北街178號,占地5 195萬平方米,擁有堂構48處,匾對、門額101處,石刻、書條石40方。古樹名木有紫藤、檜柏、楓楊等13種21棵。

不得不去的經典園林:拙政園

不得不去的經典園林:拙政園

不得不去的經典園林

拙政園是中國園林藝術的經典之作,被譽為“天下園林之母”。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頤和園、避暑山莊、留園并稱為全國四大名園。1997年12月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世界級的名勝古跡。

拙政園位于蘇州城樓門內東北街178號,占地5.195萬平方米,擁有堂構48處,匾對、門額101處,石刻、書條石40方。古樹名木有紫藤、檜柏、楓楊等13種21棵。拙政園初為唐代人陸龜蒙的住宅,元時為大弘寺。明正德四年(1509年)御史王獻臣辭職回鄉(xiāng),買下寺產,改建成宅園,并取晉代潘岳《閑居賦》中“拙者為政”之意,題名拙政園。明代文征明曾繪《拙政園》31景。后屢易其主,迭經興衰。清咸豐十年(1860年)至同治二年(1863年)曾為太平天國忠王府的一部分。后屬八旗奉直會館。經過整修,于1954年對外開放。

拙政園分東、中、西三部分,各具個性特色。

從坊形大門進入,即為拙政園的東部區(qū)域,這里是解放后在明歸田園廢址上擴建的,重建的有蘭雪堂、綴云峰、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館、涵青亭、放眼亭等,以平岡遠山、松林草坪、竹塢曲水為主。其特點是景物開闊,明快開朗,為拙政園最精彩的中部風景起到了漸入佳境的鋪墊作用。

中部為拙政園精華之所在?,F(xiàn)代建筑家評價為“其經營位置,引人入勝,可謂無毫發(fā)遺憾者矣。”以池水為中心,水面有聚有分,主體建筑遠香堂北面主池,以清曠見長。臨水布置了形體不一、高低錯落的建筑,主次分明,平寬間敞。廳堂亭榭較集中分布于園南靠近住宅一側,古樸典雅,疏密得宜;園北則山池樹木并重,以建筑為輔,形成布局上的南北強烈對比。由遠香堂、倚玉軒、荷風四面亭、雪香去蔚亭、待霜亭、梧竹幽居亭與繡綺亭等,圍成了一個舒展、彼此對應的開闊景區(qū),與花木池島交相輝映,別有一種江南水鄉(xiāng)的韻味。拙政園中部體現(xiàn)了以水為主,池廣樹茂、景色自然的獨特風貌。

遠香堂為中部主體建筑,清代乾隆時所建,單檐歇山頂,面闊三間。由于周圍環(huán)境開闊,故又稱為四面亭。堂四周廊廡環(huán)繞,堂中四壁裝飾著透明玲瓏的落地長窗,華麗莊重。長短窗的內心子上有花紋圖案,變化多端,精致美觀。由于長窗透空,所以四周各具情趣的景物,山光水影,一覽無遺。堂北平臺寬敞,池水曠朗清澈。夏中池中荷葉田田,荷風撲面,清香遠送。宋人周敦頤《愛蓮說》中有“香遠益清”詞語,遠香堂便由此得名。

西部,清末為補園。也以池水為中心,主體建筑為靠近住宅一側的三十六鴛鴦館和十八曼陀羅花館組成的鴛鴦廳。曼陀羅花即山茶花,此地舊有各種山茶花18株,其中尤以名叫“十八學士”的最為著名,故取館名為“十八曼陀羅花館”。鴛鴦館北臨水池,池中原養(yǎng)鴛鴦36對,故題為“三十六鴛鴦館”。西部臺館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別有情趣,只是在布局上略嫌擁擠。

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拙政名園冠蘇州。清代學者俞樾曾以“名園拙政冠三吳”來贊譽拙政園。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