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早期診斷腦梗塞疾???
存活者中50-70%病人遺留癱瘓、失語等嚴重殘疾,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負擔[1]。本人對我中心2004-2006年院前急救出診患者,及自行到醫(yī)院就診患者共267人在醫(yī)院內治療及預后情況進行跟蹤調查,并進行了預后分析,發(fā)現對此類疾病的早期診治是改善預后和降低致殘率的關鍵,從而強調腦梗死早期診治的重要性。
1、臨床資料:
一般情況:腦梗死患者267例,2004年84例,男81例,女3例,平均年齡69歲(60-78),2005年108例,男102例,女6例,平均年齡68.5歲(58-79),2006年83例,男79例,女4例,平均年齡74歲(65-83),全部病例均符合現行的中華醫(yī)學會修訂的診斷標準,所有病例資料經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不顯著。
方法:將所有病例按發(fā)病后來診時間分為6小時內,6-24小時,24小時以后3個時間段,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預后判定標準:(1)治愈:臨床癥狀消失,肌力恢復正常;(2)顯效:癥狀有所減輕,肌力恢復Ⅱ級以上;(3)有效:癥狀有所減輕,肌力恢復Ⅰ級;(4)無效:病情無變化或死亡。預后資料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
2、結果:
就診時間比較:2004年84例在6小時內入院者共55例,占65.47%,超過24小時就診者4例,占4.8%;2005年108例,6小時內就診者92例,占85.2%,超過24小時就診者3例,占2.8%;2006年83例,6小時內就診者72例,占86.7%,超過24小時就診者1例,占1.2%。2004年6小時內就診率同2005年、2006年比較差異顯著,2005年與2006年比較差異不顯著。3年中大于24小時就診率比較,有逐漸減少趨勢。
預后比較:2004年84例治愈顯效率為62.7%,2005年、2006年分別為78.9%和80.2%,2004年分別同2005年、2006年比較差異顯著,2005年與2006年比較差異不顯著。
3、討論
腦梗死發(fā)生后1-6小時,病變區(qū)腦組織常無明顯改變,可見部分血管內皮細胞、神經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腫脹和病理變化[2]。因此,溶栓及相關治療應在6小時內的時間窗內進行,才有可能挽救缺血半暗帶。國外報道發(fā)病6小時后治療將嚴重影響預后。這就要求患者在發(fā)病后及時送醫(yī)院,爭取在3-6小時內得到針對性治療。本組統(tǒng)計的病人,大部分是市區(qū)和郊區(qū)農村的老年人,部分農村老年人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自我健康意識較差,對腦梗死的認識不足,很多的老年人在發(fā)病后選擇了臥床觀察。2004年僅有65.47%的病人能在6小時內就診,但2005年以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國家對疾病科普教育宣傳力度的加大,以及遍布市區(qū)的急救系統(tǒng)的日趨完善,使人們不但對腦梗死這種疾病有了更全面的認識,而且就診也更及時便捷。因此,對比2004年、2005年及2006年兩年腦梗死患者6小時內就診率有顯著提高,兩年的治愈率也明顯提高。由此可見,加強疾病的科普宣傳,轉變人們的固有觀念,使人們在腦梗死發(fā)病后,能及早到醫(yī)院診治,是改善預后和降低致殘率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