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秘方 咽喉疾病靠這些居然就能搞定
現(xiàn)在很多人都有咽喉疾病,這是非常的難受的,吃東西都受到影響,這該怎么辦呢?有哪些方法能夠治療咽喉疾病的呢?中醫(yī)治療咽喉疾病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些有關(guān)治療咽喉疾病的知識吧。
你知道嗎,我們平時吃的藕粉、山藥粉、百合粉等,這些居然都能夠治療咽喉疾病,這是什么原因呢?想要知道為什么的話,我們就來看看吧。
葛粉
即葛根中之淀粉。性平,無毒,味甘,入胃經(jīng)。為止渴生津之食療佳品。余家治諸般咽喉癥,每囑患者食此,少加糖或蜜調(diào)服,味甚甘美??善鹎鍩帷⒅雇?、止嘔之作用。余曾用葛粉作賦形劑,將鎖匙散制成含片,有易于結(jié)合及崩解之特點,頗便于應(yīng)用。
藕粉
藕粉質(zhì)滑易于下咽,又能止血養(yǎng)陰,開胃生津,故用于喉癥最宜。其果實蓮子研磨成粉即為蓮子粉。性平,無毒,味甘。入心、脾、腎三經(jīng)。虛損喉癥,如咽喉結(jié)核等,或兼神志心病,用之均宜。一般咽喉病而兼心、腎、脾、胃不足者,用之亦頗為適合。
荸薺粉
荸薺粉其實將它地下塊莖搗碎之后加入水,然后淘制成粉。
荸薺粉性微寒,質(zhì)滑無毒,味甘。入肺、胃、腸諸經(jīng)。為清熱化痰之品。《食規(guī)》謂可治“傷風失聲”。余家治咽痛失音,用荸薺粉加糖,開水沖調(diào)頻服;咽喉及食道腫瘤,湯水難下,調(diào)粉食之,可以易下;咽喉腐塊難退,或角化如珠,難以剝脫者,可用荸薺粉伍硼砂等作吹藥。
菱粉
即菱肉所制之粉也。有強壯作用。余家遇老年而患慢性咽喉病,出現(xiàn)衰弱癥狀者,每勸其間服菱粉,確有強健之功。
芡粉
即芡實所制之粉也。唐·蘇頌謂:“作粉食益人,勝于菱也。”余家治喉癥之慢性而兼虛損者,如便溏、遺精、帶下等,每嘗用之。喉蛾又兼關(guān)節(jié)疼痛,屢屢發(fā)作者亦宜之?!秾O升談圃》謂:“人之食芡,必咀嚼之……能使華液流通,轉(zhuǎn)相灌溉,其功甚于乳石也。”余每遇咽痛口干之患者,多使其嚼之,能令滿口津生。庚子,余于役酒泉,每晚必嚼服十數(shù)粒,覺其確有殊功。
山藥粉
性平,無毒,味甘。入心、脾、腎三經(jīng)。為補益脾腎藥,亦可補心安神。研磨成粉,調(diào)成糊狀,加糖食之。每用此于喉癥之調(diào)理善后。單用而量大,其力更專,其效更顯。山藥藤上所結(jié)之珠芽,名零余子。性溫,無毒,味甘。入心、脾、腎諸經(jīng)。為強壯補腎藥。研磨成粉,可供食療。山藥重在補脾,此物重在補腎,故腎虛所致之頭眩耳鳴,腰酸腳弱,或兼有咽痛者,則必用之。
百合粉
百合粉由百合研磨而成。性平,無毒,味甘。入心、肺二經(jīng)。能滋養(yǎng)五臟,益陰安神,潤肺止咳,除熱利尿。舉凡心虛少寐,精神不寧;肺虛干咳,甚或吐血;陰虛熱渴及脾腎失健,浮腫,小便不利等,用1之均有益。
《名醫(yī)別錄》曾謂其“治喉痹”,蓋指后期而言?!峨S息居飲食譜》謂其“上理咽喉”。余家于急癥關(guān)下喉痹、喉癰、白喉、喉痧等病后陰虛,或兼神志欠寧,咳嗽浮腫者,均用之。每仿《金匱要略》百合病諸方,依其需要,適當加入地黃、知母、滑石等,或伍以玉竹、天冬、麥冬、石斛等。山丹即百合之開紅花者,主治略同,但其補力稍遜,以之入喉科方,亦甚相宜。
橡子粉
由橡子研磨而成。性微溫,無毒,味苦。入脾、胃、腎諸經(jīng)。是代食品,也是收澀藥。澀腸止瀉,兼可固精。咽痛而伴有慢性腹瀉的患者,溫燥非其所宜,以橡子粉加糖沖調(diào)服用,平易而效宏。又咽喉結(jié)核與腸結(jié)核并見,且兼遺泄或帶下者,亦宜用之。
以上所舉粉類食品,合而言之,均能治療咽喉諸癥;析而言之,則又有所區(qū)別。大抵葛粉走表;荸薺粉清痰;藕粉和中,菱粉、蓮子粉、百合粉、山藥粉、零余粉均可補中,然又各有側(cè)重;藕粉、蓮子粉、百合粉、山藥粉均能調(diào)和情志,然藕可除煩,蓮令人喜,百合定驚,山藥安神;芡粉、橡子粉雖均達下焦而起收縮作用,然芡之重點在前陰,橡之重點在后陰。若依病期而言,則葛粉宜于早期,發(fā)熱或嘔吐者非但不忌,且宜頻服;后期口渴者,用之亦無忤。荸薺粉亦宜于早期,后期痰熱仍重者,用亦無妨。山藥粉、百合粉均宜于后期。菱粉則宜于后期及慢性病患者,蓮子粉、芡粉、零余粉并宜于病后,橡子粉則宜于慢性病而腸滑者;藕粉則先后咸宜,乃通用之品。
中醫(yī)治療咽喉疾病的方法
咽喉病內(nèi)服藥的治療原則很多,根據(jù)病證的性質(zhì)和病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藥物。歸納如下。
1、疏風清熱
咽喉病初起,外邪侵犯,邪在肌表,尚未傳里,多用此法則。外邪侵犯有風熱、風寒的不同,故亦有不同的治療原則。風熱邪毒侵犯,肺經(jīng)有熱,證見咽喉紅腫疼痛,灼熱感,兼有發(fā)熱惡風,頭痛,咳嗽,脈浮數(shù)等,宜用辛涼解表法,方劑如疏風清熱湯,銀翹散,以疏風清熱,使邪從表解。藥物如蟬衣,薄荷,桑葉,杭菊,牛蒡子,連翹,蔓荊子等。
若為風寒之邪侵襲,邪束肺衛(wèi),癥見咽喉淡紅,微腫或不腫,微痛,哽哽不利,兼發(fā)熱惡寒,頭痛,無汗,肢體酸痛,脈浮緩等,治宜辛溫解表,方如六味湯,桂枝湯加葛根,羌活以疏散風寒,透表散邪,藥如荊芥,紫蘇,羌活,桂枝,蔥白等。
2、清熱解毒
用于邪熱壅盛,由表及里,或肺胃熱盛,熱困于內(nèi),上攻咽喉的病證。癥見咽喉紅腫疼痛較劇,高熱頭痛,口渴,舌紅苔黃,脈數(shù)有力。方劑如黃連解毒湯,普濟消毒飲,以清熱解毒,瀉火消腫,藥如黃芩,黃連,黃柏,梔子,玄參,苦參,連翹,紫花地丁等。若有腐膜,可加馬勃,白蘞以除腐;如咳嗽有痰,可用射干,魚腥草以化痰。
另外,應(yīng)根據(jù)熱毒壅盛的程度而靈活運用。若病初起,邪尚在表,但熱毒壅盛,應(yīng)配合辛涼解表法,如高熱不退,煩躁,神昏譫語,舌質(zhì)紅絳,為熱入營血,治宜清熱涼血,瀉火解毒,可用犀角地黃湯,藥如水牛角,丹皮,生地,紅花,紫草等。凡熱毒壅盛,患部腫痛必劇,熱毒減輕,則紅腫疼痛隨之減輕。故清熱解毒又為消腫止痛的一種方法。
3、利膈通便
本法主要是攻下腸胃積滯,蕩滌實熱,使困結(jié)于里的實熱,隨瀉下而清。故常用于胃腑熱盛,熱邪內(nèi)困,咽喉紅腫疼痛較劇,身壯熱,大便秘結(jié),舌質(zhì)紅,苔黃厚之病癥。“咽喉諸癥皆屬于火”,火有虛實之分,本法多用于實證的咽喉病,對于病初起者,若熱毒壅盛,上灼于咽喉,雖有表證,亦可用此法,將上炎之熱從下而瀉,所謂“釜底抽薪”法。咽喉病所用的瀉下法有攻下法和潤下法。體質(zhì)壯實,胃腸積熱,壅盛于里,大便秘結(jié),火熱上沖,宜用攻下法。方如大承氣湯,藥如大黃,芒硝,番瀉葉等;若體質(zhì)素虛,熱邪內(nèi)困,宜用潤下法。方如麻子仁,郁李仁等。
4、散瘀排膿
主要用活血散瘀,托里排膿的藥物,對釀膿成癰者,促其潰散。對于已成膿者,促其穿破排膿,因而常用于熱毒壅盛,氣血瘀滯,肌膜灼腐引起的喉癰。
對于正在釀膿成癰的,宜配合清熱解毒藥,活血散瘀,清熱消散,用五味消毒飲加川芎、丹參、澤蘭;對已成膿的,治宜清熱解毒,活血排膿,消腫散結(jié),方劑如仙方活命飲,藥如山甲、皂刺,白芷、歸尾、白蘞、青皮、丹參、紅花、桔梗等;潰破后膿未清的,宜配合清熱利濕藥;潰后流膿久不愈合的,一方面要減少排膿藥,另一方面要配合補益氣血藥,如托里消毒散。
結(jié)語:看到這里,你現(xiàn)在應(yīng)該知道對付咽喉疾病有哪些好的方法了吧,其實我們只要平時多注意,還是能夠很好的預防的。服用藥物期間,大家也不要吃辛辣的食物哦,還要養(yǎng)成多喝水的習慣才可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