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飯的做法 國人煮的飯是否真的含更多砒霜
說到煮飯,這對于主婦來說可以說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了,洗米、加適量的水、電飯煲自動蒸熟即可。但是近日卻有報道稱中國人最常用的煮飯方法,竟會吃進更多砒霜”!難道國人煮的飯是否真的含更多砒霜?這是真的嗎?米飯的做法又有什么呢?怎樣煮飯營養(yǎng)呢?
報道稱:中國人最常用的煮飯方法砷殘留更多
在一檔節(jié)目中邀請了專家比較了三種煮飯方法,而就是這種煮飯方式,檢測出中國人煮的飯含更多砷殘留物,而砷殘留物是有毒的。
①兩杯水煮一杯米,把水與米留在鍋里,直到所有水分干透。這是我們中國人最常見的一種煮飯方式。
②五杯水煮一杯米,米飯煮好后,把多余的水分倒掉。
③將一杯米用水浸泡過夜,到第二天把水倒掉,然后用第二種方法煮熟。
這一實驗得出的結(jié)果十分驚人。
第一種方法煮熟的米飯中,砷殘留物最多。相比之下,第二種方法煮熟的米飯,砷殘留物減少至43%。而最后一種方法煮出來的米飯,砷殘留物減少至18%。
這些真相你必須了解
那么,真的如網(wǎng)友所總結(jié)的“中國人的烹飪方法,讓你吃了更多的砒霜”嗎?
專家認為,雖然節(jié)目中所做的實驗結(jié)果從理論上來說是合理的,但網(wǎng)友的這一總結(jié)卻有些過于“聳人聽聞”。
真相一:砷≠砒霜
專家介紹,砷不是人體所需的元素。有機砷對人體毒性很小,而無機砷則毒性較大。砒霜只是無機砷的一種,網(wǎng)貼標題中的“砒霜”,是人們的俗稱,是為了吸引眼球而用它來代表無機砷。
真相二:砷只要不過量,就無需恐懼
“大米里面含砷是很正常的,自然界環(huán)境里就有砷,”專家指出,水中或多或少含有砷,水稻對砷有特殊的偏好,在生長過程中會對砷進行富集,作為水稻的果實,大米含砷并非一國獨有的現(xiàn)象。
砷是一種對人體有害的元素,無機砷則是公認的“第一類致癌物”。世界衛(wèi)生組織制定了無機砷對人的“安全上限”:每天每千克體重的攝入量不超過2微克。例如一個60公斤的人,每天攝入量不應超過0.12毫克。當砷的攝入量在這個值以下時,不會觀察到異常,產(chǎn)生的風險小到可以忽略。
而根據(jù)我國《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國家標準(GB 2762—2012)規(guī)定,每千克大米中無機砷含量不超過200微克。“大米中的砷含量只要沒有超過這個安全值上限,在這個范圍之內(nèi)食用就不要糾結(jié)那么多!”卞華偉指出,進入大米后的砷是很難析出的,清洗的作用并沒有實驗中那么大。
真相三:稻米本身具有富集砷的能力
“安全的大米”不是“絕對不含砷”的大米,而是“砷含量低于某個安全限”的大米。
專家稱節(jié)目中所介紹的實驗結(jié)果從理論上說是合理的。第一種煮飯法,大米中的所有砷都保留在米飯中;第二種,經(jīng)過煮飯時的高溫浸取,相當一部分砷進入了米湯中,隨著丟棄米湯而被除去;第三種是在常溫下長時間浸取,也會有一部分砷進入水中而被除去。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砷進入水中的同時,也會有許多營養(yǎng)成分(比如可溶性維生素)進入水中。在去掉砷的同時,這部分營養(yǎng)成分也被去掉了。
大量攝入無機砷會急性中毒,長期少量地攝入也會有致癌的風險。但是在自然界的水中,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砷。而水稻在生長過程中會起到富集砷的作用。所以,在我們每天攝入的含微量元素的食物中,大米是無機砷的重要來源。
因為砷在自然界廣泛存在,而水稻又天生就具有富集砷的能力,所以大米存在砷也就是很難避免的事情。
“安全的大米”不是“絕對不含砷”的大米,而只能是“砷含量低于某個安全限”的大米。
真相四:符合標準的大米,無論何種方式煮,砷都不會更多
云無心表示,如果大米中的無機砷含量符合國家標準,那么不管用那種煮飯的方式,米飯中的無機砷也不會變得更多——也就是說,對健康的危害也小到可以忽略。
當然,如果你不怕麻煩,不在乎去掉砷的同時去掉一些營養(yǎng)成分,也不在乎后兩種方式煮出來的飯是不是好吃,那么也可以采取那兩種方式來煮飯,從而把本來就很低的“砷風險”進一步降低。
怎么煮飯好吃且營養(yǎng)
營養(yǎng)專家表示,煮飯前,先用溫水將大米浸泡20—30分鐘,就能起到提高營養(yǎng)和口味的作用。
美國科學家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糙米在煮飯前用溫水浸泡,可以促進其“芽化”,刺激大米中多種酶的產(chǎn)生,這些活性物質(zhì)對人體健康和營養(yǎng)的吸收非常有益。
研究表明,多吃芽化糙米飯,可提高認知能力,對糖尿病有預防作用。
對此,專家表示:“糙米經(jīng)過浸泡后,的確可以促進營養(yǎng)吸收。對普通的大米來說,蒸或煮前浸泡一下,也可以起到同樣的效果?!?專家分析,首先,經(jīng)過浸泡,可以讓米粒充分吸收水分。這樣蒸出來米飯會粒粒飽滿,吃起來也更加蓬松、香甜,有助于消化;其次,大米中含有一種叫植酸的物質(zhì),會影響身體中蛋白質(zhì)和礦物質(zhì),尤其是鈣、鎂等重要元素的吸收。大米中雖然含植酸多,但同時也含有一種可以分解植酸的植酸酶。用溫水浸泡大米,可以促進植酸酶的產(chǎn)生,能將米中的大部分植酸分解,就不會過多地影響身體中蛋白質(zhì)和鈣、鎂等礦物質(zhì)的吸收了。此外,經(jīng)過浸泡后,還可以節(jié)省蒸、煮米飯的時間,做飯又快又好吃?!安贿^,浸泡時間要掌握好,太長或太短都不好。一般最好用30—60攝氏度的溫水,浸泡時間在半小時以內(nèi)。”最好用浸泡大米的水來蒸煮米飯,這樣可以保持更多營養(yǎng),米飯的香味也更濃。
關(guān)于煮飯的小竅門
1、淋些油,加2毫升醋
在蓋上鍋蓋之前,加入半湯勺植物油,可使做熟的米飯油潤透亮,顆粒分明。自來水中的氯氣對米中的B族維生素有破壞作用,因此在蒸飯前滴入2毫升米醋,能保護維生素,同時還可讓蒸出的米飯松軟清香,并減慢米飯在炎熱季節(jié)變餿的速度。此外,醋有延緩碳水化合物吸收的效果,可以避免血糖過快上升。用檸檬汁或柑橘汁代替醋也能達到上述效果,并且能消除米飯中不新鮮的氣息。
2、米水比例要恰當
蒸之前,先把米在冷水里浸泡1個小時,讓米粒充分吸水,這樣可以縮短加熱時間,減少營養(yǎng)損失。若蒸白米飯,米和水的比例是1:1.2~1.4,一般水高出米2~4厘米比較合適。加水太多,米飯過于爛軟,沒有口感,水太少的話,蒸出的米飯會太硬,還有可能夾生。如果是大米里面加紫米、高粱或者小米等粗糧,則要適當多加水,因為粗糧很“吃水”。
3、電飯煲檔位要選好
現(xiàn)在很多品牌的電飯煲,僅蒸飯功能就有多個檔位,讓很多人無所適從。一般來說,不同檔位煮出的米飯有所差別,“米飯”一檔煮出來的米飯口感軟硬度適中;“快煮”也是軟硬適中,但速度上可以節(jié)省近一半的時間,非常適合上班族;“偏軟”煮出的米飯口感含水量比較多但不會黏牙,適合家里有老年人的使用;“偏硬”檔煮的米飯顆粒飽滿,適合年輕人吃。
4、蒸好后再燜5分鐘
一般情況下,當電飯煲“跳閘”就說明米飯已經(jīng)熟了,但如果這時候打開蓋子盛飯,會發(fā)現(xiàn)表層的米飯很稀,而鍋底則緊緊粘著一層鍋巴。這層鍋巴不僅無法盛出來,也很難清洗。正確的做法是,當加熱開關(guān)跳至保溫開關(guān)之后,不要馬上拔插頭,讓它處于保溫狀態(tài)5分鐘,拔完插頭后讓米飯繼續(xù)燜5分鐘,這樣蒸的米飯吃起來口感更好,而且還不容易粘鍋。
結(jié)語:看完了文中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國人煮的飯是否含更多砒霜這樣的說法已經(jīng)有了認識,確實,煮飯也不像人們說的那么簡單,想要將米飯煮的好吃又營養(yǎng),也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的,大家回去都可以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