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頸椎病有哪些癥狀 我們該如何預防及治療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骨關節(jié)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癥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yōu)榛A的疾患,主要由于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
關于頸椎病有哪些癥狀 我們該如何預防及治療
頸椎病有什么癥狀
(一)脊髓型
這是因突出物壓迫脊髓所致,臨床表現為脊髓受壓,有不同程度的四肢癱瘓表現,約占10~15%。本型癥狀亦較復雜,主要為肢體麻木、酸脹、燒灼感、發(fā)僵、無力等癥狀,且多發(fā)生于下肢,然后發(fā)展至上肢。但也有先發(fā)生于一側上肢或下肢。此外尚可有頭痛、頭昏或大小便異常等癥狀。
②脊髓雙側受壓:早期癥狀有以感覺障礙為主者,也有以運動障礙為主者,以后者為多。后期則表現為不同程度的上運動神經元或神經束損害的痙攣性癱瘓,如肢體不靈活,步態(tài)笨拙,走路不穩(wěn),甚至臥床不起,小便不能自解。體格檢查可發(fā)現四肢肌張力增高,肌力減弱,腱反射亢進,淺反射消失,病理反射如Hoffmann,Babinski等征陽性,踝陣攣及髕陣攣陽性。感覺障礙平面往往與病變節(jié)段不相符并缺乏規(guī)律性。此外 胸腰部束帶感亦是常有的主訴。
①脊髓單側受壓:可以出現典型的脊髓半切綜合征(Brown-séquard Syndrme)。
(二)神經根型
這是發(fā)生在頸椎后外方的突出物刺激或壓迫頸脊神經根所致,發(fā)病率最高,約占頸椎病的60%。
頸枕部及頸肩部有陣發(fā)性或持續(xù)性隱痛或劇痛。沿受累頸脊神經的行走方向有燒灼樣或刀割樣疼痛,或有觸電樣或針刺樣麻感,當頸部活動或腹壓增加時,癥狀加重。同時上肢感到發(fā)沉及無力等現象。頸部有不同程度的僵硬或痛性斜頸畸形、肌肉緊張、活動受限。受累頸脊神經在其相應橫突下方出口處及棘突旁有壓痛。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椎間孔擠壓試驗(又名后頸試驗)陽性。此外,受累神經支配區(qū)皮膚有感覺障礙,肌肉萎縮及肌腱反射改變。
(三)椎動脈型
這是突出物壓迫了椎動脈所致,可因:
①椎間盤側方的骨贅。
②Zygapophyseal關節(jié)前方的骨贅?!?/p>
③后關節(jié)不穩(wěn)定半脫位亦可以是因頸交感神經受刺激而發(fā)生反射性的動脈痙攣所致,約占頸椎病人的10~15%。單純的受壓可能并不引起癥狀,需伴有動脈粥樣硬化,椎動脈供血不足的癥狀有發(fā)作性眩暈、惡心、嘔吐等,癥狀每于頭后伸或轉動頭部到某一方位時出現,而當頭部轉離該方位時癥狀消失。于轉動頭部時,病人突然感到肢體無力而摔倒,摔倒時神志多半清醒,病人??梢钥偨Y出發(fā)作的體位。腦干癥狀包括肢體麻木、感覺異常、持物落地,對側肢體輕癱等。此外尚有聲嘶、失音、吞咽困難、眼肌癱瘓、視物不清、視野狹窄、復視及Horner綜合征等。
頸椎病的預防
1、保持樂觀精神,樹立與疾病艱苦抗衡的思想,配合醫(yī)生治療,減少復發(fā)。
2、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煉,在工間或工余時,做頭及雙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轉運動,既可緩解疲勞,又能使肌肉發(fā)達,韌度增強,從而有利于頸段脊柱的穩(wěn)定性,增強頸肩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
3、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習慣,高枕使頭部前屈,增大下位頸椎的應力,有加速頸椎退變的可能。
4、經常的去閱讀一些有關頸椎病的書,掌握用科學的手段防治疾病,在生活中要多加注意自己的坐姿和站姿。
5、長期伏案工作者,應定時改變頭部體位,按時做頸肩部肌肉的鍛煉。
6、注意端正頭、頸、肩、背的姿勢,不要偏頭聳肩、談話、看書時要正面注視。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7、中醫(yī)認為胡桃、山萸肉、生地,黑芝麻等具有補腎髓之功,合理地少量服用可起到強壯筋骨,推遲腎與關節(jié)退變的作用。
8、在冷天或者空調下面的時候要注意頸肩部保暖,避免頭頸負重物,避免過度疲勞,坐車時不要打瞌睡。
9、及早,徹底治療頸肩、背軟組織勞損,防止其發(fā)展為頸椎病。
10、老人在勞動或走路時一定要防止閃、挫傷。
頸椎病患者的睡眠體位
一個良好的睡眠體位,既要維持整個脊柱的生理曲度,又應使患者感到舒適,方可達到使全身肌肉松弛,容易恢復疲勞的調整關節(jié)生理狀態(tài)的作用。根據這一良好體位的要求應該使胸、腰部保持自然曲度,雙髖及雙膝呈屈曲狀,此時全身肌肉即可放松,這樣,最好采取側臥或仰臥,不可俯臥。
以上就是360常識網給大家介紹的頸椎病的癥狀,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于這個癥狀也是有了一定的了解了,所以在生活中,大家一定要注意對自己頸椎的保護,尤其是長時間坐著的人群,要抽空站起來活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