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健康 > 疾病預(yù)防 > 正文

咽喉炎有哪些癥狀? 哪些治療方法最有效?

2015-09-09 19:28:40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咽喉炎大多數(shù)人都有過,它是由細(xì)菌引起的一種疾病,分為急性咽喉炎和慢性咽喉炎兩種。我們在咽喉炎發(fā)生的時候要吃什么藥呢?日常的生活中,哪些措施可以讓我們預(yù)防咽喉炎的發(fā)生呢?

急性咽炎是咽粘膜,并波及粘膜下及淋巴組織的急性炎癥,常繼發(fā)于急性鼻炎或急性扁桃體之后或為上呼吸道感染之一部分。亦常為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現(xiàn)或為急性傳染病之前驅(qū)癥狀。

常因受涼,過度疲勞,煙酒過度等致全身及局部抵抗力下降,病原微生物乘虛而入而引發(fā)本病。

咽喉炎有哪些癥狀? 哪些治療方法最有效?

咽喉炎有哪些癥狀? 哪些治療方法最有效?

咽喉炎的治療方法

中藥療法

1、西瓜皮300克,加水兩大碗,煎至一大碗,加入冰糖適量,待晾涼后飲用。

2、新鮮蓮藕150克,蜂蜜20克,二者拌勻后食用,每日早晚各一次。

3、生地黃60克,搗碎后,煎湯去渣。再加入百合80克,大米60克,煮粥食用。

飲食自療法

(1)白蘿卜1只,香果3只,水煎后撈出,用白糖適量,代茶飲,每日2次。

(2)海帶400克,洗凈切絲,水煎后撈出,用白糖200克腌制1天后食之,每次50克,每日2次用于慢性咽炎,用于咽有異物感者。

(3)百合9克,綠豆15克,同煮加適量糖食用。

(4)鮮絲瓜4根,切塊搗爛去渣取汁,1次服完。

(5)花生米去皮開水燉服。用于治聲啞、失聲。

(6)取核桃10枚,去硬殼,不去衣,分早晚兩次服。15天為一個療程。核桃具有消炎、潤肺、化痰、止咳等功效??芍窝屎砟[痛、咳嗽等疾病。

(7)大蒜2只,大蒜搗爛后貼魚際穴、大椎穴。本方功可瀉熱清肺,用于治療熱上擾咽喉,咽喉腫痛。

(8)紅棗5只,在火上將皮燒焦,加白糖水喝。

(9)取瓜皮250克,加入兩大碗水,熬至一大碗,加入少許冰糖,冷而飲之??芍窝屎硌?。

民間偏方

1、麻油蛋湯

取雞蛋一只,麻油適量。將雞蛋打入杯中,加麻油攪勻,沖入沸水約200毫升趁熱緩緩飲下,以清晨空腹為宜。

2、橄欖茶

取橄欖兩枚,綠茶1克。將橄欖連核切成兩半,與綠茶同放入杯中,沖入開水加蓋悶5分鐘后飲用。

3、蜂蜜藕汁

取鮮藕,蜂蜜各適量。將鮮藕絞汁100毫升,加蜂蜜調(diào)勻飲服,每日1次,連服數(shù)日。

4、海帶湯

取海帶300克,白糖適量。將海帶洗凈,切絲,用沸水燙一下?lián)瞥?,加適量白糖腌3日,佐餐。

5、蜂蜜茶

取茶葉、蜂蜜各適量。將茶葉用小紗布袋裝好,置于杯中,用沸水泡茶,涼后加蜂蜜攪勻,每隔半小時,用此溶液漱口并咽下,見效后連用3日。

咽喉炎的預(yù)防

1、注意口腔衛(wèi)生

多吃一些含維生素C的水果、蔬菜,以及富含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的東西,比如豬蹄、魚、牛奶、豆類、動物肝臟、瘦肉等。

注意個人衛(wèi)生,勤洗手。早晚可用淡鹽水漱口,漱口后不妨再喝一杯淡鹽水,可清潔和濕潤咽喉,預(yù)防細(xì)菌感染。

2、經(jīng)常開窗通風(fēng)

保持空氣流通,這樣就不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是慢性咽炎的治療的有效措施。

3、注意保暖,防治口鼻疾病

慢性咽喉炎發(fā)病與口鼻、身體不注意保暖有關(guān)。

因此,睡覺時房間內(nèi)溫度不要太冷;洗澡或洗發(fā)后及時擦干身體、吹干頭發(fā);冷天早晨出門或騎車要戴上口罩,使口鼻不受干冷空氣的刺激。

4、多喝水

這是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的金科玉律。此外,用鹽水熏蒸喉嚨也是緩解病情的好方法。

可用一個大的碗或湯盆,多放一些煮沸的鹽水,張大嘴對著蒸汽吸氣、呼氣,每次大約10—15分鐘,每天2—3次。

5、“靜坐”治療

兩手輕放于兩大腿,兩眼微閉,舌抵上腭,安神入靜,自然呼吸,意守咽部,口中蓄津,待津液滿口,緩緩下咽,如此15~20分鐘,然后慢慢睜開兩眼,以一手拇指與其余四指輕輕揉喉部,自然呼吸意守手下,津液滿口后,緩緩下咽,如此按揉5~7分鐘。每日練2~3次,每次15~30分鐘。

6、進(jìn)行飲食調(diào)養(yǎng)

以清淡易消化飲食為宜,再輔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攝入。多喝水及清涼飲料,但飲料不能太濃。忌食煙、酒、姜、椒、芥、蒜及一切辛辣之物。

以上就是360常識網(wǎng)給大家介紹的關(guān)于咽喉炎的一些相關(guān)的知識。咽喉炎是小病但是也不能懈怠,所以對于慢性咽喉炎患者來講,如果不能及時注意和糾正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習(xí)慣和細(xì)節(jié)將使病情不斷加重并嚴(yán)重地影響治療效果。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