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怎么治療
如果談到肝的話,肯定很多人都不陌生,因為這是我們人體的一部分,而且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若是談到肝炎的話,可能就會有很多人聞之色變了。正常人都是會有這種反應,但恐怕很少會有人去了解到肝炎還分好幾種肝炎,所以今天想給大家講述一下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疾病特點。
NASH的特點是肝大、血清轉氨酶升高、組織學改變類似酒精性肝炎但病人無嗜酒史。一般人群的NASH患病率尚未確定。多數臨床研究顯示,女性占60%~83%,但最近研究發(fā)現,男女患病率相同。NASH最常見的癥狀是肥胖,最早被稱為“脂肪肝肝炎(fatty liver hepatitis)”,后改為NASH。根據所采用的肥胖定義, NASH病人有肥胖者占40%~100%,另外,2型糖尿病、高血糖或糖耐量異常占20%~75%,高脂血癥占20%~81%。
多數NASH病人(48%~100%)沒有癥狀,最常見的體征是肝臟腫大,慢性肝病的特征罕見。實驗室檢查異常包括血清轉氨酶升高2~4倍,多數病人AST/ALT<1,三分之一的患者堿性磷酸酶輕度升高,其它肝功檢查往往正常。組織學上,有中重度大泡性脂肪變性、小葉肝炎伴有壞死或氣球變性和(或)纖維化。
NASH的發(fā)病機制尚不了解,脂質過氧化和氧化應激可能是其原因。由于缺乏長期、前瞻性組織學隨訪研究,故對NASH自然病史了解很少,現有資料提示,多數NASH為良性疾病,但某些病人可發(fā)生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細胞癌。 NASH的診斷要點:1.臨床診斷:長期轉氨酶輕度升高;
無明顯飲酒或酗酒史,并經家人或保健醫(yī)師證實;無癥狀或有非特異性癥狀;沒有慢性肝病的特征(NASH相關肝硬化病人除外)。
2.實驗室檢查:血清轉氨酶比正常上限高2~3倍,其余肝功能檢查正?;蚪咏#籋BsAg、抗HCV、抗線粒體抗體(AMA)陰性;抗核抗體(ANA)≤1/320;血漿銅藍蛋白、α1抗胰蛋白酶、轉鐵蛋白飽和度正常。
3.放射學檢查(并非診斷必須):超聲檢查右上腹部肝區(qū)高回聲;腹部CT檢查顯示肝臟密度較脾臟低,通常為彌漫性,但也可為局灶性;T1加權像顯示局灶性脂肪沉著亮度增加。
4.組織學檢查:類似于酒精性肝炎,呈彌漫性或小葉中心性大泡性脂肪變性、肝細胞氣球樣變、肝細胞壞死、混合性小葉炎癥浸潤伴或不伴有纖維化、Mallory小體、脂性肉芽腫、肝糖原生成核(glylogenated nuclei)。
NASH尚無確實有效的治療方法,但是建議肥胖病人減肥。小范圍研究證明,幾種藥物似乎有一定療效,但有待大樣本臨床隨機試驗加以證實。NASH引起的終末期肝病可考慮做肝移植。
從以上看來,相信很多人對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有了一定的了解。無論是什么病,都不要太過于驚慌失措,而是應該冷靜下來沉著應對。另外,還要告知家人在生活上的注意東西,從而能夠更好的杜絕家人患病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