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權臣斗:曹爽在與司馬懿兩派奪權中為何敗下陣來

2016-11-25 11:39:51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在中國傳統(tǒng)的和與三國有關的戲劇中,司馬懿一直以狡猾陰毒的形象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出身于詩書世家。而另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人

在中國傳統(tǒng)的和與三國有關的戲劇中,司馬懿一直以狡猾陰毒的形象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出身于詩書世家。而另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曹爽,他雖為曹操的侄孫,屬于皇室貴族,但也有著盡心輔政、改革政治的決心,并非一味紈绔。那么,這兩個輔政大臣是如何合作的?他們后來為何因小隙而起大怨?司馬懿又是如何韜光養(yǎng)晦的?

受詔托孤

曹丕駕崩之前,選了兩名大臣來輔佐八歲就繼位的曹芳,這兩名大臣便是曹爽與司馬懿。曹丕的本意是希望兩個人能像上古先賢一般盡心輔政,令其想不到的是兩人最終竟兵刃相加,水火不容。

1.無權的太傅

曹魏景初三年(公元239年),魏明帝曹睿病情加重,駕崩之前將太子曹芳托付給曹爽和司馬懿,詔命二人一起輔助年僅八歲的少帝。

那么,曹睿為何將輔政重任交給了和皇室沒有血緣關系的司馬懿呢?

曹睿

原來,司馬懿出身于詩書世家,“少有奇節(jié),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生于亂世中的司馬懿“常慨然有憂天下心”。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成為丞相之后,依靠強制手段征辟司馬懿為文學掾。司馬懿就職后,曹操讓他和太子互相往來。司馬懿后歷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簿等官職。他在曹操手下任職期間,多次隨軍征討其他的割據勢力,始終小心翼翼,勤勤懇懇,“至于芻牧之間,悉皆臨履”。

曹操被封為魏王后,升任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輔助曹丕。當時,司馬懿“每與大謀,輒有奇策”,深受曹丕的信任和重用,因此他們之間的關系一直很好。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朝野慌亂不知所措,直到司馬懿理事,使得一切都安定下來。同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馬懿被封為河津亭侯,轉任丞相長史。

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司馬懿被免去督軍官職,升任侍中、尚書右仆射。黃初三年(公元222年)和黃初五年(公元224年),曹丕兩次伐吳,都令司馬懿鎮(zhèn)守許昌,并封其為向鄉(xiāng)侯。黃初六年(公元225年)春二月,司馬懿轉任撫軍大將軍、假節(jié)鉞,領兵五千,加給事中、錄尚書事。

黃初七年(公元226年)五月,曹丕駕崩。臨終前,他命司馬懿與中軍大將軍曹真、鎮(zhèn)軍大將軍陳群、征東大將軍曹休同為輔政大臣。青龍三年(公元235年),司馬懿升任太尉。景初元年(公元237年),原來魏國的遼東太守公孫淵叛魏自立,魏明帝于是召司馬懿率兵征討公孫淵,最終司馬懿用奇計擊敗了叛軍。

由此可見,在曹魏前期,司馬懿確實為曹魏政權的建設與穩(wěn)定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因而成為輔政大臣也是情理之中的。

其實,司馬懿率兵打敗遼東公孫淵之后,朝廷原本是讓他去鎮(zhèn)守關中。但當他到達白屋時,有詔書命令他火速回京。司馬懿于是乘追鋒車晝夜兼行,趕赴京師。明帝看到他后拉著他的手,目視太子齊王,說:“以后事相托。死乃復可忍,吾忍死待君,得相見,無所復恨矣……吾疾甚,以后事屬君,君其與爽輔少子。吾得見君,無所恨?”當天,魏明帝就去世了,當時正是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正月。

曹芳剛即位的時候,曹爽所有事情都和司馬懿商量,不敢獨斷專行。司馬懿也覺得曹爽是國家的股肱重臣,以禮讓之。然而時間一長,曹爽便在親信的挑唆下開始排擠司馬懿,他開始想改任司馬懿為大司馬,后來又任命司馬懿為沒有實權的太傅。

于是,朝廷的大權實際上就掌握在了曹爽集團的手中。

2.打敗仗的大將軍

曹爽是大司馬曹真之子,曹操的族孫。魏明帝即位以后,任命他為散騎侍郎,累遷城門校尉,加散騎常侍,后轉任武衛(wèi)將軍。太和五年(公元231年),宗室、大司馬曹真去世,曹爽承襲了邵陵侯的爵位。曹睿在病逝之前特任命曹爽為大將軍,假節(jié)鉞,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曹爽成為了輔政大臣之一。

曹芳繼位之后,任曹爽為侍中,改封武安侯,食邑一萬二千戶,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和司馬懿各自統(tǒng)領精兵三千人,一同輔佐朝政。曹爽最初謙虛謹慎,后來他任用親信,開始壟斷朝廷的大權。

正始五年(公元244年),為了使曹爽擁有軍功和名聲,依附于曹爽集團的鄧飏和李勝等人建議征伐蜀漢,曹爽接受其建議并西至長安。他沒有接受司馬懿的勸諫,任命夏侯玄為征西將軍、假節(jié)都督雍、涼州諸軍事,并和他一起率領大軍從駱谷入蜀,但由于關中及羌、氐的糧秣運輸不能應付行軍的需要,地方和軍隊也都缺乏必需的物資和糧食,且蜀漢大將軍費祎搶先領兵占領了山嶺,曹爽因此前進不得。

曹爽

曹爽的參軍楊偉和夏侯玄均勸他暫時撤軍,然而鄧飏卻極力主張繼續(xù)進軍,鄧飏和參軍楊偉在曹爽面前爭論不止,楊偉怒道:“鄧飏、李勝必將敗壞國家大事,應將他們全部斬首。”曹爽內心不快,但在當時的境況下也只好撤軍。然而,蜀國大將軍費祎提前進兵截住了魏軍的后路,曹爽等人經過苦戰(zhàn)才得以撤走,士卒死傷很多,關中因此也受到了嚴重的損耗。

正始六年(公元245年)秋八月,曹爽廢棄中壘、中堅營,命令其弟曹羲統(tǒng)領兩營兵眾,司馬懿援引先帝的舊例想要制止,但他的意見曹爽沒有采納。

正始七年(公元246年)春正月,吳兵侵入柤中,數(shù)以萬計的百姓為躲避吳兵,北渡沔水。司馬懿覺得沔南和敵軍距離太近,假如百姓奔還,必定引來吳兵,應該讓他們暫時留在北方。

曹爽卻持反對意見,他說:“今不能修守沔南而留百姓,非長策也?!?/p>

司馬懿則認為:“凡物致之安地則安。危地則危。故兵書曰‘成敗,形也;安危,勢也’。形勢,御眾之耍,不可以不審。設令賊以二萬人斷沔水,三萬人與沔南諸軍相持,萬人陸梁柤中,將何以救之?”

曹爽最終沒有聽進司馬懿的建議,驅趕還南百姓。后來,吳兵果然擊破柤中,魏國因此失去了上萬名百姓。

專權弄政

作為皇室成員的曹爽將司馬懿架空之后,在朝中便沒有了絆腳石,于是他將自己的親信安插在各個顯要的職位上,開始了肆意弄權。司馬懿知道形勢對自己不利,便開始韜光養(yǎng)晦,避其鋒芒。

1.兄弟掌兵

曹爽掌權之后,任用丁謐、何晏、鄧飏、李勝、畢軌等親信擔任朝廷的要職;任命他的弟弟曹羲為中領軍,與他共同掌管京師的軍隊。曹爽其他的弟弟也都獲得了官職,常常出入于京中。此外,曹爽集團進一步排擠司馬懿,后來根本就不詢問他對政令的意見,獨自專權擅政。

正始八年(公元247年),曹爽在何晏等人的謀劃下,強迫郭太后(不是曹芳的親母)遷往永寧宮,一時之間曹爽兄弟“專擅朝政,兄弟并掌禁兵,多樹親黨,屢改制度”。

曹爽在大權在握的情況下,愈加肆無忌憚,縱容他的黨羽親信胡作非為。例如,何晏割洛陽和野王典農的大量桑田和湯沐地作為自己的產業(yè),又私自向其他州郡取用官物,官員都不敢違逆。而一些得罪何晏等人的大臣,如盧毓、傅嘏等都因為小事而被罷免了官職。

而且,曹爽的日常起居生活都和皇帝相似,他積聚了很多珍貴玩物,妻妾成群,甚至私自帶走明帝的才人作為自己的妻妾。曹爽還擅自取太樂樂器、調武庫禁兵建造華麗的屋室,并經常同何晏等人在里面飲酒作樂,極盡奢華。

正始九年(公元248年)三月,黃門張當私自把內庭才人石英等人送給曹爽,曹爽、何晏乘機與張當勾結在一起,加緊了篡權奪位的步伐。

2.韜光養(yǎng)晦

曹爽專權擅政,恣意妄為,司馬懿無力阻止,從此,他和曹爽的矛盾日漸加深。正始八年(公元247)五月,司馬懿以生病為由,不再過問政事。然而,曹爽還是對司馬懿有所忌憚,于是派即將到荊州赴任的李勝去探聽司馬懿的虛實。

李勝在司馬懿的臥室里見到了司馬懿,司馬懿用力勉強坐起來,手中拿著衣服要穿上,衣服卻從手中滑落到了地上。司馬懿用手指著口,意思是口渴了,丫鬟把粥拿來后,司馬懿居然拿不住碗,粥淌到了胸口上。

李勝見此,馬上說道:“大家都以為太傅是舊病復發(fā),沒想到病勢如此嚴重?!?/p>

司馬懿故意裝成上氣不接下氣的樣子,李勝便說:“太傅,下官奉命調為荊州刺史,特意來向您辭行?!?/p>

司馬懿喘息著說:“并州嘛……君受屈此州,這里靠近朔方,需要好好防備。”

李勝糾正他道:“是荊州,不是并州?!?/p>

司馬懿故意說錯:“你是從并州來嗎?”

李勝再次重復道:“現(xiàn)在是奉命調為荊州刺史。”

司馬懿好像聽清楚了,笑道:“我年紀大了,又臥病在床,馬上就要死了。我兒子司馬師、司馬昭,沒有才學,認識短淺,希望你們念我舊情,多多加以照料?!?/p>

李勝回去后,把司馬懿的情況都稟明了曹爽,他說:“司馬公尸居余氣,形神已經分離,不需要再顧忌他了?!钡诙焖謱e人說:“太傅的病難以痊愈了,真叫人悲傷?!辈芩瑪喽ㄋ抉R懿不再有威脅,對他完全解除了防備。

絕地反擊

司馬懿聰明至極,他用自己的詐術徹底騙過了曹爽,曹爽因此放松了對司馬氏的警戒,進而加緊了奪權篡政的步伐。事實上,司馬懿也沒閑著,他也在積極準備力量,聯(lián)絡太尉蔣濟等人,伺機一舉鏟除曹爽的勢力。

1.高平陵政變

正始十年正月(公元249年),繼位有十個年頭的少帝曹芳打算拜謁位于高平陵的明帝之墓,曹爽兄弟和他的親信們一同前往謁陵。

司馬懿得知這一情況,覺得機不可失,于是趁機發(fā)動了兵變。他到永寧宮向素和曹爽不和的郭太后上奏,說曹爽兄弟禍國亂政、結黨營私,然后請?zhí)笊献嗵熳?,請求下旨將曹爽罷職。接著,司馬氏集團又以皇太后的命令關閉了洛陽的所有城門,占據了洛水浮橋。

然后,司馬懿任命司徒高柔行大將軍事,掌管曹爽的軍隊;王觀行中領軍事,接管曹羲的軍隊。司馬懿再上奏少帝曹芳,稱依照皇太后的命令要罷免曹爽兄弟。

然而,這篇奏疏最先傳到了曹爽的手中,曹爽看過之后茫然不知所措,也不敢將其呈送曹芳。大司農桓范在政變發(fā)生后不顧下屬的勸誡,出城勸說曹爽帶曹芳前往許昌,然后以皇帝的名義號召集天下兵馬抵抗司馬懿集團。

司馬懿也害怕曹爽會挾皇帝前往許昌,于是接連派遣侍中許允、尚書陳泰等人勸說曹爽投降,并承諾曹爽只要罷兵息甲,交出皇帝與兵權,仍然能夠保留他的爵位。

曹爽猶豫了整整一夜,最終覺得投降雖然會失去原有的權力,但以侯爵的身份應該還能享有榮華富貴。于是曹爽兄弟放棄了抵抗,請求皇帝罷免自己,并且向司馬懿俯首認罪。曹爽兄弟被罷官后,隨即回到了府邸。

不久,與曹爽交往密切的朝廷侍從張當在司馬氏集團的嚴刑拷問下招供說曹爽和何晏密謀在三月篡權奪位,于是曹爽集團的骨干都被逮捕,而桓范也以誣告司馬懿謀反的罪名下獄,他與曹爽等人一并被處死,并且三族也被夷滅。

2.大權旁落

司馬懿通過高平陵政變,不但將曹爽集團勢力消滅,而且牢牢把持住了朝政大權。曹操用一生的艱辛打下來的江山自此又轉到了司馬氏集團的手上。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二月,曹芳任命司馬懿為丞相,增加繁昌、鄢陵、新汲、父城作為他的封邑,前后共有八縣,食邑有二萬戶,特別準許他湊事不用通報。司馬懿固辭丞相之職不受。十二月,皇帝詔命司馬懿加九錫之禮,朝會不拜,司馬懿又固辭九錫。嘉平二年(公元250年)春,曹芳命司馬懿在洛陽立廟。司馬懿患病之后,不任朝請,每遇大事,天子都要親自到其府中去征詢他的意見。

然而,征東將軍王凌十分反對司馬懿的專權,他曾經謀立楚王曹彪為帝,不久便舉兵反對司馬懿。后來,司馬懿親率大軍討平了王凌的叛亂,還將此次叛亂牽連在內的人員一律夷滅三族。他派人將王凌、令狐愚的墳墓挖開,在附近的市上,剖棺暴尸三天,然后燒掉他們的印綬和官服,最后將他們裸埋于土中。

同時,司馬懿把楚王曹彪也殺了,并且把曹魏的王公全部逮捕,一同放置于鄴城,命人監(jiān)督他們,禁止他們互相往來。

后來,曹芳再次任命司馬懿為相國,封其為安平郡公,孫和兄子各一人為列侯,前后食邑有五萬戶,封侯者有十九人。

至此,司馬氏集團登上了權利的巔峰,成為了魏國的實際掌權者。

澄清真相

曹爽集團與司馬氏集團雖然有過短暫的“蜜月期”,但是在兩派勢力逐步積累的過程中,對抗代替了合作,兵刃相攻代替了妥協(xié)。其中,有哪些值得我們反思?又有哪些事實有待澄清呢?

1.曹爽這個紈绔子弟

曹爽在別人眼中貌似紈绔子弟,但是從某種程度上講,他是在繼承曹魏前期的為政理念,革新政治。

家世背景和思想觀念之間的差異,使得曹爽集團在政治態(tài)度上同當時的儒學大族有很大的分歧,于是他們對世族勢力的崛起以及因此帶來的社會制度的變化采取了一定的遏制政策。史籍中多記載有曹爽“變易舊章”、“屢改制度”的事例,司馬懿在宣布曹爽的罪狀時也指責其“背棄顧命,敗亂國典”。

根據《夏侯玄傳》的記載,正始五年(公元244年)伐蜀前,司馬懿曾經向夏侯玄“問以時事”,夏侯玄是主張改革的,內容主要包括:“審官擇人”、“除重官”、“改服制”,他還認為當時正是“當宜改之時”。司馬懿雖然說“皆大善”,但是又覺得“卒不能改”,實際上他是反對改革的。曹爽在討伐蜀國失敗后,便開始全力進行政治改革,然而,當時夏侯玄正在關中鎮(zhèn)守,何晏才是改制的主要負責人。

曹爽集團的成員治理國家都以改革作為主要任務,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選舉制度的改革。

然而,此時儒學大族的勢力在不斷增強,國家的用人政策也在悄然地發(fā)生著變化,總體上是朝著門閥專權的方向發(fā)展,在選人的標準上最重視的就是所謂的“德行”。曹爽集團進行的改制活動,自然引起了以司馬懿為代表的世族勢力的極端不滿,于是兩大勢力集團之間的爭斗就難以避免了。

在這里我們可以說,曹爽集團與司馬懿集團之間的斗爭是自漢代以來統(tǒng)治階級中不同利益階層之間斗爭的延續(xù)。曹爽其實是在以一個改革者的身份踐行曹操的用人為政之道,只不過因為主客觀方面的原因最終沒有成功。

2.“?;ⅰ彼抉R懿的智慧

與“臥龍”、“鳳雛”等飄逸雅致的綽號不同,司馬懿的綽號是令人聞之生畏的“冢虎”。其實,從宋元時代開始的民間敘事中,司馬懿是以一個可敬、可畏的智者與政治陰謀家的形象出現(xiàn)的。司馬懿的大半生都是在猜忌中度過的,自魏武帝曹操開始,司馬懿就在層層提防之下治軍、理政,而司馬氏家族最終還是崛起了。

其實,司馬懿在猜忌中最終成功奪權,是與他的生存智慧緊密相連的。他的某些生存哲學,到現(xiàn)在仍然值得人們借鑒一二。

第一,韜光養(yǎng)晦。司馬懿可以說是文武雙全的復合型人才。然而,曹操、曹丕、曹睿祖孫三代都對他防范有加,不讓他帶兵,甚至一度想除掉他。但是,他深知韜光養(yǎng)晦的智慧,對所有安排都毫無怨言,就連被流放都顯得非常樂觀,他所做的一切無疑使魏國統(tǒng)治階層放松了對他的警惕。司馬懿熟悉“伴君如伴虎”的真諦,他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地過日子,一直挺到了曹芳孤兒寡母繼承權利的那一天,之后便成功發(fā)動了高平陵政變。

第二,樹立威信。魏明帝即位后,最令他頭痛的問題就是如何對付諸葛亮的數(shù)十萬北伐大軍。這是所有將領提升威望與功勛的大好機會,司馬懿抓住了這次機遇。他看出了蜀軍從益州北進,后勤補給跟不上的致命弱點,采取果斷措施,堅壁固守,并抓住蜀軍軍事部署的失誤,在街亭、北原等地將蜀軍擊敗,從而有效地化解了蜀軍速戰(zhàn)速勝的企圖。司馬懿采取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使得諸葛亮每次北伐都無功而返,這大大減少了魏國的損失。由此,司馬懿在軍隊中和政壇上樹立了威信。

第三,抓住時機,一擊致命。魏明帝曹睿駕崩后,司馬懿和曹爽共同輔助幼主曹芳理政,而曹爽將司馬懿提升為太傅,實際上明升暗降,間接削奪了他的兵權。司馬懿對曹爽的用意自然是心知肚明,他也看出曹爽是典型的“權二代”,在智謀算計上明顯不如自己。于是,他用裝病騙過了曹爽的懷疑,等到曹爽諸人放心地去拜謁高平陵后,他果斷出擊,率領兵甲一舉控制洛陽,逼迫郭太后下了討伐曹爽的“圣旨”,從而做到了“師出有名”。而此時此刻,手里握有兵符的曹爽,原本可以借助兵符號召各路軍馬討伐司馬氏集團,卻因為目光短淺將兵符交出。自此,司馬氏家族掌控了魏國的大部分軍隊,司馬氏篡權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了。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